2008年省优质课一等奖《孤独之旅》课堂实录
(2010-12-01 12:53:07)
标签:
课堂实录优质课教育 |
分类: 课堂实录 |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 08年浙江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先用很抒情的语气说杜小康的情况,很抒情,内容是家境的变化
幻灯:人离家有三个原因……
——曹文轩《前方》
生:这里是第二个原因,出于无奈,由于生意上的衰落,于是只好去放鸭……
教师再次强调并介绍家境败落的原因
生齐读第一段
教师出示《草房子》中有关出发前的东西准备、计划等一段文字大家读一遍
幻灯:命运把人物抛在了路上,人们借着路想前流浪……而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曹文轩《前方》
师:找到心理描写的句子
生:第2段中……
师:为什么要恐慌呢?景色不错啊
生:第21段,真正感到害怕,因为一直要到来年春天才能回家
生:还有周围的环境给他的压抑,万重大山……绿色的浪潮……两个比喻
师:恩,面对的是这里广袤的陌生的芦荡……还有吗
生:因为他离开了母亲,而母亲对孩子就意味着家
生:12节只能感,四周只是草滩,凹地,没有一户人家,甚至十几里看不到一个人
生:12段,不可能回到油麻地了,前方是恐惧的,对前途的迷惘的无奈,使他充满恐惧
师:11节中有一个词语,表明他好象还有幻想
生:撩逗
师:所有的幻想都破灭了……我们一起齐读21段(配上音乐)
教师再用抒情意味很浓的语气描述其心理,然后说,我们沿着杜小康的脚步继续往前
幻灯:前方充满艰辛,充满危险……
————曹文轩《前方》
师:我们往下看,请同学读28段29段30段
师:你的朗读很有节奏感,有抒情色彩……
生:我找到了三处表现其孤独的词语
一方面是情感的孤独,一方面是自然环境给他的孤独……俩人的默契度越来越高
师:原著中有一段,我模拟一下“洗碗”“哦”“洗碗”……
为什么语言会变得越来越干巴巴?
生:生活太单调,所以……
生:是环境给他们的孤独
师:是无人可见的孤独,离开社会,离开物质文化的精神孤独,还有吗
生:从杜小康开始想家并哇哇大哭,看出,日甚一日地迫切
生:通过对比手法和红门里的孤独相比
师;能逃离吗?怎么办呢?
生:要勇敢地去面对
师:就想鲁迅笔下的勇士一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一起读第33段“后来,父子俩……”
师;研读暴风雨来临的这段,看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小康
生:40,41段,他敢于承担责任,勇于面对……
生:分头去找……
师:原来呢,他怎么说的?哦“我要回家”
生:现在呢,分头去找
师:杜小康的责任心来了?承受了更多的孤独与磨难
生:暴风雨成了他成熟的催生力量,他像成人一样了,鸭群也折射了杜小康的成长
师:能找个例子吗?
生;38段,用手不停地拨开芦苇,这里可以看出他的成长和他的勇气,
请同学们读这段……演绎一个成长的坚强的杜小康,哪里看出他已经成长了?
生:76页最上面,没有看见人,一起出去找鸭子了,
师:你很会想象,这里是文本的空白
生:从41段杜小康摇摇头,然后分头去找,说明他有责任感,敢于承担
师:你再强调了一遍,很好
生:从鸭子的长大了那段,水也泼不进去了……说明他也长大了
师:注意到了两个动词,一个“抠”一个“嚼”
嚼,什么味道?
生:有点甜,有点苦涩,他经受了暴风雨的洗礼
师:其实原文里有“甜津津”几个字,现在拿掉了,作家说,他想读者肯定能想象那味道,现在同学们将它表达出来了。
你们看看,现在他的感官也来了,味觉也有了,嗅觉也有了,甚至触觉也复苏了
生:鸭的蓬松的羽毛里
师:你真是细心的女孩,你连触觉也找到了
幻灯:前方充满了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它又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
——曹文轩《前方》
师:我们再读44段——48段美美地感受一下感官复苏后的美丽
读——
师:难道仅仅是孤独之旅吗?
生:还是成长之旅
师;鸭也成长了……
杜小康的第四句话,大家读一下“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生:四个短句,可以看出欣喜,看出他的成长
生:四个短句,惊喜中的语无伦次,顺序都调换了
师:按正常顺序来读一下
“爸,鸭下蛋了,下蛋了”
生:此时此地一定是这样的,欣喜地这样说,因为可以回家了可以回去读书了
师:这是他真正意义上的“前方”(板书前方两字)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短片,感受一下惊喜——
电影片段,杜小康手里捧着鸭蛋在哭
师:此时,他已经不是杜小康也不是杜雍和的儿子,他现在是杜收获了
幻灯: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曹文轩《感动》
师:下面我们将最后一段一齐读完,感受一下他的成长,结束这成长之旅
——
师再次用深情地语气说后来的杜小康的情况,“成熟透亮……”
桑乔说,油麻地小学最有出息的孩子一定就是杜小康了。
下课——教师给班长送了6本《草房子》
附板书
孤独之旅
无奈 恐慌 孤独 惊喜
放鸭———— 下蛋
离家 路上 芦荡 前方
成长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