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朝龙米业—汪朝龙

(2010-02-23 11:10:32)
标签:

糯稻

河村

米业

汪朝龙

陈瑶湖

杂谈

分类: 铜陵名人

真情回报社会  诚信铸就品牌

-----党员创业典型汪朝龙先进事迹材料

 

在枞阳县陈瑶湖镇,提到汪朝龙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他将一个投资仅数万元单纯收购粮食的小厂,跨跃式发展成为注册资本1030万元集粮油收购加工鞋类加工房地产开发于一体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

敢为人先,抢抓机遇求发展

陈瑶湖镇,毗邻普济圩农场,可耕地面积较多,该镇农民近年来纷纷出县跨省大面积承包耕地种粮,而其中的佼佼者及领头人当数汪朝龙。1996年他率先在国营普济圩农场承包30亩耕地,成为陈瑶湖镇外出包田第一人。他经过对比,选择种植单季水稻太糊糯,太湖糯籽粒饱满、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且适宜成片种植,是酿酒和加工高级食品的上等原料,还出口到日本新加坡等国,因而在正常年份市场旺价格高。当年在扣除各项费用开支后,净赚了3500多元。其外出包田赚钱的消息,很快传了开来,在当地形成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初尝甜头的汪朝龙从此更是一发而不可收,承包耕地的面积一年比一年大,到2004年已超过900亩,也就在这一年的年初,他被授予全国种粮大户的殊荣。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包田的行业中,卖粮难的问题开始显现。敏锐地观察到这一点后,1998年他便着手粮食收购加工业务,开始种田与粮食收购加工两条腿走路,精米日加工能力从最初的30吨发展到目前的120吨,先后添置了5 “三久牌”低温干燥机,2004年他将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搬迁扩建,占地面积由过去的8亩扩大到30多亩,淘汰了一部分质量老化、产能过低的生产设备,增加了抛光色选等国内先进的生产工艺,形成了集烘干碾米色选抛光等于一体的生产格局,2007年更换了燃煤锅炉,改为以稻壳为燃料,既节约了能源,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在取得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QS证)后,针对过去没有自已的品牌,挂靠别人的商标,影响市场竞争力的情况,及时到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陈瑶湖”牌大米商标。这个商标一经亮相,市场份额急剧攀升,客户纷至沓来。

为了保证有稳定的购销渠道,他开始走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路子。2008年,与浙江会稽山绍兴黄酒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建2万亩粮食生产基地的合同,现已在本镇花园普济两村建成了1万亩的糯稻种植基地,基地的粮食生产全部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统一供药,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所产产品符合绿色食品A级标准,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从而成为我县惟一一家绿色食品生产的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在已建成的1万亩糯稻种植基地的基础上,他拟再扩大建设规模,最终达到4万亩,努力将公司打造成省内有影响力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延伸产业链,进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是当前农副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趋势。针对本公司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米粉糠,鉴于目前米糠油市场前景看好,他经过多方分析论证,拟在2009年底投资300万元兴建日加工50吨米糠油生产线项目。预计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增加产值530余万元,利税9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4年。

诚信为本,成就事业创辉煌

公司以诚信为本,收购时坚持以现金支付,不打白条,在当地农户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农户乐意将粮食卖给他。满足客户的特殊加工要求,不同客户有不同的需求,针对客户提出的加工标准,公司经常组织加工技术人员进行讨论。想方设法予以满足,增加客户的价值,受到客户的好评,同时也提高了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严把原粮收购质量关,对农药残留超标、霉变发芽的原粮一律拒之门外,加之生产工艺较先进,大米质量稳定,所加工的陈瑶湖牌系列大米晶莹剔透、清香可口,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公司注重加强加工工艺的交流,经常组织公司员工到外地学习参观,同时聘请高级技术人员来公司传授加工技术,公司的产品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就连一向挑剔的日资企业也对产品的质量感到非常满意。所有这些都为产品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经过多年的打拚,其现拥有粮油公司鞋业公司房地产公司等三家企业,并利用普济圩农场的荒滩投资40多万元建造了近200亩的林场。公司注册资本1030万元,总资产2856万元,现有员工208人,其中管理人员17人,技术人员26人;企业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6600m2。其中粮油公司20098月底资产总额2218万元。年加工生产能力4.2  万吨大米,销售渠道稳定。2008年收购糯稻15640多吨,小麦2300多吨,实现销售3062万元,利润107万元。2009年元月至8月共收购糯稻8429吨,小麦2730吨,实现销售1728万元,利润64.4万元。公司是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AA级信用企业纳税大户多次被评为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公司注册有陈瑶湖牌大米商标,是本县惟一绿色食品粮食加工企业,成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

真心帮扶,多措并举富乡梓

朝龙米业作为全镇粮食生产与加工的龙头,越舞越活,辐射和带动群众致富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他一方面热情鼓励和利用信息、技术、资金等帮助乡亲外出大规模包田。同村的谢贵德汪良进徐爱云等人在他的鼓励和指导下,外出承包耕地都在100亩以上,迅速成为令人羡慕的富裕户。对一些困难户,汪朝龙则垫付资金帮助他们外出包田,先后垫付资金20多万元,比如徐爱云1999年想承包普济圩农场的50亩耕地,但农场先交钱后包田的做法却让他犯了难,汪朝龙得知情况后,借给他1万元,靠这笔资金启动,徐爱云外出包田的“雪球”越滚越大,已挣下了10多万元。一方面利用订单带动,让农民吃上“定心丸”,调动他们的种粮积极性。2005年,汪朝龙签订的订单达到15000亩以上,对糯稻种植基地内的农户按每公斤高出市场4分钱的价格进行收购,仅此一项年增加农户收入近30万元,随着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户收入也将随之增加,可使近万户农民受益。此外,他还利用鞋业公司房地产开发等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社会劳动力促进了再就业,仅鞋业公司就雇用了140多人,平均月工资1600至1900多元;粮油公司雇用贫困户打工,粮食生产的农忙季节要雇用20 至40人帮忙插秧,打农药,雇用日工资50至75元;雇用负责日常田间管理和机械操作的固定工有6至8人,月工资1200至1500多元,前河村贫困户徐建华作为固定工跟了他五年,每年工作不到7个月,纯收入10000多元,家中终于盖起了楼房,跻身到富裕户行列。粮食加工方面,近两年每年要雇用长年工30到50人,月工资1300元左右,粮食加工旺季要雇用季节工70多人,实行计件工资,月工资低的有1300多元,高的则达到1500多元,季节工干3个多月,可挣5000元。

回报社会,捐赠公益传佳话

汪朝龙常说,要不是赶上了好政策,要不是各方面的支持,哪有我汪朝龙的今天,于是捐助公益事业成了他回报社会的最佳选择。2002年前河村汪学元患重病,上初中的女儿面临辍学,汪朝龙得知后,对汪学元说“你女儿初中的学杂费我包了”,就这样一直到2005年,共为此花费2800多元。花园初中1999年修建教学楼和2004年修建标准化操场,他分别捐献10万块砖和1000元现金,并每年向教育捐款1000至2000元。前河村2001年修筑元宝岭圩内的机耕路,他捐款10000元。2003年前河村进行低压线路整改,他拿出10000元。2003年元旦他赞助5000元,帮助镇里举办了首届“朝龙杯”乡村歌手大奖赛。2004年2005年和2006年春节,他先后拿出9000多元,请县黄梅戏剧团为陈瑶湖的乡亲送上了三台黄梅大戏。前河村有一个汪严氏的老人去世,他资助2000元帮助其办了后事。每年春节他都要分别包上200元的红包,给前河村的6个五保户送上门去。在纹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后,他带头捐款10000元,据不完全统计,他先后捐助各类公益事业达10万多元。<陈瑶湖镇先锋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