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6/mw690/611c695egd1bdb081564f&690
我说的居民家的门窗,可不是指装修方面,比如艺术性,经济与实用的性价比等等,而是专指它的防范功能。
因为是房子而不是亭子,当然要有门窗,它们的功能除了防风、透光,更重要的是防人,如果都是谦谦君子那普通的木制或干脆就是玻璃的就可以,所以看一个地方治安情况就看那地方普通居民的门窗吧!我很羡慕电视、电影里那样不加防盗铁栏杆、铁皮的门窗----可以直接接触大自然,没有关在铁笼子里的压抑,但好像这只是愿望,在现实中不敢如此放心大胆。记得我住在八宝山时,是单位的宿舍,所以一位刚从国外工作了几年回来的同事说:你们都安防盗门窗,我不安,那那么多危险,都是同事朋友,又不是杂居的居民楼。结果他家就被盗了,丢的钱和财物还不算多,特心疼的是他从中学生时就收藏的好几大本邮票,因此懊悔不已。
后来我也去国外旅游过不少次,发现我们的梦想在很多国家还真不是幻想,这些国家的居民楼有的就紧靠大街,没有院墙,没有栏杆,即使一楼的也没有安防盗窗。我们出于好奇,在游览景点之外还喜欢逛街,大街小巷随意走,看来人家还真不是只在外国游人常到的地方装样子。并且似乎大多数居民院只有门洞,没有大门,也没门卫,随便我们参观和穿越。回来看看我们居住的城市,防盗窗能从一楼到顶楼,整座楼几乎都被封在铁栅栏里---这些普普通通的居民住宅,戒备森严的程度一点不亚于科研重地或军事要地。
不知是不是咱们钢铁太多,不但居民们占用了很大的数量,就是咱们的街道上的使用量也够庞大。瞧瞧我在的城市----街中央用于分隔对流车辆的;街沿用于防止行人不走便道的;绿地周边阻止路人践踏的;---分隔机动车和自行车、分隔车和人、分隔人和绿化带、分隔......有的街道上最多能有六七道铁栅栏。当然国内的地方我也走过不少,有的城市并不这样防范森严----这也反映了那座城市人们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形成的社会风气,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自愧不如。
说到咱们的防盗门窗,深感加强治安管理,深化国民的思想教育任重而道远。“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也许只是先人的理想,到了我们这儿不会成了幻想吧!
(以下照片来自新西兰“大头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