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旧梦:给袭人正名

标签:
红楼梦袭人文化 |
分类: 游戏视界-戒戒戒 |
最近版上袭黑汹涌,攻势一浪高过一浪。讲讲我眼底心中的袭人姑娘,权当是为袭卿一辩。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温柔和顺可以说是袭人的最大优点。书中说,她有个憨处,就是眼里只有一个主子,跟了谁都服侍的好。照我看,她眼里的宝玉比曾经的那些主子们都要重要,重要的多,她对宝玉的感情不仅仅出于下级对上级的尽职尽责,更多的,是一个女子的爱。
袭人爱宝玉吗?这个问题明白的仿佛不需要回答。有人说这不是爱,是奴才为争上位进行的巴结与笼络,如同有人说凤姐对贾琏也不是爱,是霸占与利用。什么是爱,一定要宝黛那种心心相知才是爱吗?恐怕爱情不仅仅是诗书传情,你侬我侬,更多时候是一蔬一饭的相随相守,是日复一日平常生活中养成的情感依赖。在书中多处都可以看的出来,譬如袭人佯装要走时宝玉的难过,烦闷时宝玉想的是去袭人家里坐坐。宝玉对他无比喜爱的晴雯,说出过"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对袭人,他说的却是"你死了我当和尚去"。我想假如按现代生活一夫一妻来看的话,其实袭人更象宝玉的妻,照顾他关爱他提醒他--尽管这种提醒宝玉并不喜欢。黛玉则更多的象个红颜知己精神知音。当然这样宝玉起码是精神出轨。只好说古代当下不好一概而论,但是袭人身上的妻性是毫无疑问的。"妻贤妾美""娶妻娶德纳妾纳色",袭人并不多美,她胜在德,书中回目里也直接用"贤袭人"来给她定位。
有人说袭人更多的是母性,对宝玉简直是母亲管孩子,当自己是宝玉的娘啊。其实妻性母性本就有共通性,劝诫也是贤妻的一大职责。又有人说,袭人明明就是个丫头,当自己是妻的话实在逾越,要注意袭人从来没有当自己是妻,她很遵循本分,没有晴雯的骄傲和碧痕的跋扈,她的这种妻性完全是对宝玉的爱的自然流露。平儿怕贾琏,香菱怕薛蟠,但袭人有幸遇到了一个宝玉,在宝玉的尊重下没有了惧怕,一腔爱意可以完全平等的体现出来。
袭人最为人诟病处,就是那宗怡红院逐人的疑案了。在置疑袭人的声音中,说挟制宝玉可以不管,絮叨烦人可以原谅,但是通过告密排除异己就太过恶毒了。首先,来看看告密者是袭人吗?书中唯一的一个根据,是宝玉的一句疑心话,接下来是以袭人的心理写出:"好似宝玉有疑她之意,竟不好再劝"。试想如果真的是袭人告密,那么她应该想的是"宝玉如何得知",并设法为自己开脱辩解吧。其次,如果这里是有意模糊暗有所指,不排除袭人在王夫人面前透过些口风,那动机是什么?袭人并不是担心她的地位,因为颇有姨娘相的麝月秋纹安然无恙,晴雯是为王善保家的谗言和王夫人的偏见所害非关袭人,芳官四儿这种决不可能构成威胁的反而被逐了。说到底原因还是对她们人品的不信任和对宝玉的保护,这同王夫人对宝玉的爱护一样,能说王夫人坏、害宝玉吗?只能说这是人与人见解不同视角差异所造成的悲剧。如果王夫人这样对宝玉是可以被理解的,那么袭人即便如此做过(仅仅是存疑),也是同样应该被谅解的吧。
至于说袭人拥钗排黛,对王夫人建议让宝玉迁出时说"两表姊妹"是中伤黛玉,这也太嫌隙人有心生嫌隙了。袭人的确是推崇宝钗不爱黛玉,湘云还不是和她一样?说实话,大观园里反过来推崇黛玉不爱宝钗的恐怕不多呢。但袭人并没有因此做出什么损害黛玉的事,在宝黛争吵时她维护黛玉批评宝玉,以至黛玉都觉得"宝玉不如一袭人";在洞悉宝黛之情后她不动声色的保密,尽管自己为此忧心如焚。
袭人是个厚道人,晴雯宝玉争吵时她出来息事宁人;李嬷嬷乱发脾气时她选择忍气吞声,怡红院姐妹打趣她她也只是乐呵呵的佯做嗔怒,甚至在王夫人"诱供"的时候她保护了贾环。她的人缘之好也是有目共睹。上级信任她下级佩服她,钗黛云清一色的和她要好--尽管她们彼此之间倒不怎么融洽。以上三者都是何等伶俐剔透聪明人,袭人若真是那等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阴险小人,焉能得到她们的喜爱和推崇呢。
只可怜这么一位温柔和顺的好姑娘,最终也和宝玉分离了。这是宝玉的遗憾,又岂不是袭人的痛苦呢。蒋玉菡的出现,也算是对这份苦痛的补偿吧。袭人最终得到了幸福,这样的姑娘值得这样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