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戒台寺,天下第一坛

(2016-03-17 18:32:23)
标签:

戒台寺

始建于辽咸雍五年

鼎盛于辽

分类: 云淡旅行
戒台寺,天下第一坛
http://s8/mw690/001MfTZbzy70bGx9EP547&690
      01.戒台寺位于北京西南马鞍山上。去年的年三十我与铁人上山祈福,近日机器出毛病了,整理机器,发现还有未发的图片,今整理放上来。(照片拍于2015218

戒台寺所在的山上有很大的停车场,距离京城不远,开车半个多钟头就到了,也许是年三十了,敬香人不多,松柏葳蕤,树影斑驳,寺庙坐西朝东,看着巍峨庄重,红墙周围干净整洁,不见僧人。我和铁人慢慢走,仔细看着有关戒台寺介绍,多数的殿堂锁门了,只有选佛场有值日的僧人。

http://s4/mw690/001MfTZbzy70bGx6KL983&690
      02.戒台寺始建于隋代开皇年间(581-600)。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崇信佛教,因而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在当时的幽州(今北京地区)也兴建了几座佛寺,戒台寺就是当时修建的,不过当初规模不大,也没有什么名气,名叫慧聚寺。

唐代会昌年间,唐武宗喜好道教,佛寺基本上全部毁废,慧聚寺也因此而荒废。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200多年,一直到了辽代,慧聚寺才又复兴,并开始步入了辉煌时期。

http://s11/mw690/001MfTZbzy70bGx95i2ba&690
         03.辽代是戒台寺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咸雍年间,著名的佛教律宗大师法均和尚来到了慧聚寺,他见慧聚寺虽然年久失修,带领自己的徒弟,广募资财,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对慧聚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并在寺内建造了一座供说法传戒之用的大型建筑,这就是现今人们所见到的有"天下第一坛"之称的戒台寺的大戒坛,经过法均对慧聚寺的整修和扩建,基本上奠定了戒台寺今天的建筑格局。

朝代更迭,辽亡金兴,但戒台寺依然香火鼎盛,继续保持着律宗领袖的崇高地位。到了金熙宗时,悟敏因自己年老力衰,而将《御制戒本》传给了其同门师弟悟铢,继续弘扬律宗佛学。悟铢曾任燕京管内右街僧录,他继任戒台寺第四任住持坛主之后,金熙宗召见了他,赐其穿"紫袈裟",并赐其德号为"传菩萨戒文悟大师。"悟铢在戒台寺继续开坛演戒,弘扬佛法,在燕京佛教界威望极高,是当时著名的佛学大师,后于金贞元二年(1154)圆寂。

http://s6/mw690/001MfTZbzy70bGxdevjf5&690
        04.元代戒台寺最著名的僧人是月泉和尚。皇庆二年(1313),月泉和尚任戒台寺住持,在此期间,他整修寺院,"增修产业",种植树木,绿化荒山,并扩大了寺院的规模,此外他还"开堂演法",弘扬律宗佛学。

元代末年,由于战乱,声名显赫的戒台寺受到了极大的损伤,几近荒废。

http://s11/mw690/001MfTZbzy70bGx1DWG5a&690
         05.明代是戒台寺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明代帝后大多信奉佛教,对于名播四方的戒台寺尤为青睐,由皇家出资,对戒台寺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使这座古刹形成了现在的格局,今天的戒台寺基本上保持了明代的风貌。 在明代,朝廷把戒台寺置于皇家的直接控制之下,住持坛主由皇帝亲自选派,并大多委以僧录司的官职,寺内开坛授戒,必须有皇帝的敕谕,从而奠定了戒台寺在中国佛教界的重要地位。这些对于保护寺院,提高地位,扩大声望,吸引布施,繁盛香火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宣德九年(1434)朝廷拨出重金,委派当时著名的律宗大师知幻和尚主持,对戒台寺进行了长达7年的大规模整修,不但重修了天王殿、 大雄宝殿、伽蓝殿、祖师殿等主要殿堂,而且还增建了经堂和僧舍,整修了山门和围墙,"于是廊庑龙象,焕然一新"正统元年(1436),英宗皇帝朱祁镇召知幻和尚进宫,对他不辞劳苦,整修戒台寺一事加以褒奖,授其以僧录司左讲经之职。

正统五年,明英宗为戒台寺亲题寺额,将慧聚寺改名为"万寿禅寺"。英宗皇帝命知幻大师在戒台寺开坛演戒,并钦命无际、大方等10名高僧为传戒宗师。知幻大师开坛传戒,弘扬佛法。知幻大师被尊奉为明代戒台寺钦命住持,第一代开山大坛主。

http://s13/mw690/001MfTZbzy70bGAfyEs9c&690
          06.嘉靖二十九年(1550),由御马监太监马玉出资,再次对戒台式进行了为期7年的大规模整修。 明代是戒台寺历史上的辉煌时期。每年的四月初八是 “佛诞日”,即佛祖释伽牟尼的生日,戒台寺开庙半个月,举行盛大的“沐太子像”;的浴佛大会,僧俗人众纷纷赶往戒台寺,马鞍山上沿古香道两侧搭起了芦棚,做生意的、进香的人们摩肩接踵,热闹非凡,从而形成了当时北京市民的一种风俗,称为“耍戒坛秋坡”。

明代的戒台寺地位崇高,香火鼎盛,声名远振,规模庞大,是我国北方的一座重要寺院。 清代是戒台寺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清世祖康熙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曾多次来到这座千年古刹,进香礼佛,游玩留住。在此期间拨款重修殿宇,题写匾联,赏银赐物,撰文赋诗,这些对于保护寺院,繁盛香火,提高戒台寺的地位,吸引布施等方面都起了很大作用。

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皇帝巡视西山,在戒台寺驻辇,这是他第一次来到戒台寺。在留住期间,康熙皇帝 进香礼佛,参禅悟道,观赏寺容,游山赏景。他深深地被这座宏刹巨寺优美的环境,宏伟的建筑,众多的古迹,悠久的历史所陶醉。

戒台寺所在的马鞍山一带盛产煤炭和石灰石,数百年来,附近的百姓采石烧灰,挖洞掘煤,已经威胁到了这座千年古刹的安全。康熙皇帝了解到了这种情况,为了保护戒台寺,亲笔撰写了《万寿戒坛碑记》,在碑文中明确写到,“顾近寺诸山为产煤所,居民规利,日事疏剧,念精舍之侧凿山采石,良非所宜,爰命釐定四止而禁之。”明令保护这座千年古刹,并镌刻成碑,立于山门殿前。康熙皇帝还为寺内的主要殿堂题写了匾联。例如为大雄宝殿题写了“般若无照”的横匾和“禅心似镜留明月,松韵如篁振舞风”的楹联,为戒坛大殿题写了“清戒”二字的横匾。

乾隆皇帝曾先后四次来到戒台寺。乾隆十六年(1753 ),乾隆皇帝第一次来到戒台寺,写下了《初至戒台六韵》的诗篇。戒台寺因为建有全国最大的戒坛,所以一直被世人称为戒坛寺,而其正名“万寿禅寺”反而知者甚少,自乾隆皇帝写下了这首《初至戒台六韵》之后,金口玉言,等于给寺院赐了名,因而才有了戒台寺之称,并且一直延用至今。

乾隆二十九年,乾隆皇帝第二次来到戒台寺,特意为活动松题写了诗一首。

乾隆四十四年,乾隆皇帝三游戒台寺,写下了《戏题活动松》二首。其一,“摇动旁枝老干随,山僧持以示人奇。 一声空谷千声应,借问神通孰所为”;其二,“老干棱棱挺百尺,缘何枝摇本身随?咄哉谁为挈其领,牵动万丝因一丝。”

乾隆五十三年,73岁高龄的乾隆皇帝第四次游览戒台寺,为寺内多处殿堂题写了匾联,其中为大雄殿题写的匾额是“莲界香林”,为千佛阁题写的匾额是“智光普照”,楹联是“金粟显神光人天资福,琉璃开净域色相凭参”, 为戒坛大殿题写的匾额是“树精进幢”,楹联是“遍洒醍醐成雨露,长留华藏閟山林”。

晚清时期,道光皇帝的第六子,恭亲王奕訢,因朝庭内部的权势倾轧,而从光绪十年(1884 )开始,到戒台寺“养疾避难”,留住长达十年之久。在此期间,奕訢出资整修了寺内的部分殿堂,着重改建了自己在寺内所住的北宫院,使之成为了一座环境优雅,景色秀美的“寺中花园”。奕訢将北宫院改名为“慧聚堂”,因院内广种牡丹花,所以人称“牡丹院”。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入了北京,京城之中一片慌乱,很多与戒台寺结有善缘的人们都坚信,戒台寺的佛爷灵验,可以保佑他们躲过这次劫难,从而纷纷逃往戒台寺。当时的戒台寺几乎成为了一座避难所,前来避难的多达一千多人,其中包括恭亲王奕訢的次子载滢一家。

民国初年,戒台寺依然香火繁盛,几位北洋政府的大总统曾先后来到这里进香。第一位大总统袁世凯在来寺进香 时,为戒坛大殿题写了“选佛场”的匾额。民国十年(1921),大总统徐世昌来戒台寺进香,他见到明宪宗和清世祖所立的关于保护戒台寺的两块敕谕碑后,认为自己身为大总统,等于是皇帝一般,从而进行效法,题写了《戒坛寺碑记》,碑文中明确写到“共和以来,据法为戒台寺丈量地界,禁止开挖采煤,保护戒台古刹不被破坏”的明令。

对戒台寺进行保护。这是最高统治者为戒台寺所立下的第三块保护碑,三个不同时期的最高统治者明令保护同一座寺院,这在北京地区是极为罕见的,戒台寺独享此荣,可见其地位之尊。徐世昌碑现立在千佛阁遗址前左侧,蟠龙碑首,二龙戏珠金刚座,碑文四周环以龙纹,与右侧的恭亲王奕訢所立石碑形制完全相同,显然是将原有的一块旧碑字迹打磨平后,另刻上自己所撰碑文的。民国十二年,德成律师圆寂,黎元洪亲到戒台寺参加德成律师的葬礼,并且为其撰写了碑文,后铸铁成碑,以示永存。这是迄今为止,门头沟区境内所发现唯一的一块铁碑,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除了达官显贵之外,在民国时期,不少的社会名流也与戒台寺结有善缘,例如京剧大师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等人经常来此小住。(资料来源于互联网,感谢作者)

http://s11/mw690/001MfTZbzy70bGAmgtk6a&690
         07.买了门票,走进山门殿。山门殿为南轴线上的第一座殿堂。 两侧与院墙相连,左右各有一个旁门。殿前有石狮子一对,并立有清康熙皇帝撰文的“万寿寺戒坛碑记。”山门殿面阔三间,单檐庑殿顶,灰筒瓦覆顶。四角挂有风铃,门额上挂“山门殿” 斗子金匾。殿内前后贯通,中间为通洞。两侧各立有一尊泥质彩绘的护法神塑像,一为密执金刚,一为那罗延金刚。

 

http://s4/mw690/001MfTZbzy70bGAn53Z13&690
        08.大钟亭,铁人走上前敲钟祈福。 大钟亭,原是地藏院的附属建筑。钟亭为卷棚顶,四根支柱呈八字形叉开斜立,式样别致。在亭内原挂有一口高3.2米,下口直径2.2米的大铁钟,名叫幽瞑钟,主要供每年的730日戒台寺做地藏法会之用。大钟亭位于寺院东北角6米多高的台基之上,背后三面环山,前方东望平原,居高临下,毫无遮拦。由于三面环山形成了一个天然巨大的共鸣箱,钟声经过震荡共鸣,被环山反射而回,从东北侧开口处冲出,因而可以传得很远,据说在四十里之遥的阜城门外八里庄都能听得见。现今幽瞑钟已不存在,大钟亭内挂有一口明景泰铜钟,钟高1.6米,下口直径0.9米,壁厚8厘米,钟纽高0.3米。此钟为八峰波形口,钟纽为虹形双龙头蒲牢,钟体上铸有云纹,铭为“大明景泰年月日制”。此钟原挂在戒坛大殿内,供举行受戒仪式之用。公园管理处为了增添游艺项目,而将此钟移到了大钟亭,供游客撞击娱乐。这口铜钟虽然比原来的大铁钟要小得多,但铸造精美,工艺考究,线条流畅。戒台寺的钟声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清代的江宁织造曹寅,即《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曾写下了一首很有名的诗,名曰《马上望戒坛》:“白云满山谁打钟?马首西来路不逢。据此相看如一梦,因缘还欠戒台松”。

 

http://s2/mw690/001MfTZbzy70bGAltlfb1&690
        09.戒台寺尤以松树出名,一树具一态,活动松、自在松、九龙松、抱塔松和卧龙松,合称戒台五松。每当微风徐来,松涛阵阵,形成了戒台寺特有的“戒台松涛”景观。
http://s7/mw690/001MfTZbzy70bGAe5rU26&690
        10.天王殿,天王殿面阔三间,单檐庑殿式,顶覆绿色琉璃瓦,门额悬挂“天王殿”金匾。殿内正中供奉木质漆金弥勒佛坐像,与其相背为泥质漆金护法韦驮立像,两侧为泥质彩绘的四大天王立像,天王殿前有钟鼓二楼。寺院建筑格局独特,主要寺院殿堂坐西朝东,中轴线直指距离70公里的北京城,建筑样式基本是辽代风格。

 

http://s11/mw690/001MfTZbzy70bGDvZLY8a&690
          11.天王殿前的鼓楼,对面是钟楼,寺庙常晨钟暮鼓以提醒僧人,唐·李咸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http://s6/mw690/001MfTZbzy70bGDqbkh35&690
       12.石碑上雕刻着精美的云纹,光影斑驳,石碑见证寺庙岁月沧桑。
http://s9/mw690/001MfTZbzy70bGDuPckc8&690
        13.
http://s4/mw690/001MfTZbzy70bGDsoiDf3&690
         14.伽蓝殿,伽蓝,就狭义而言,指伽蓝土地的守护神;广义而言,泛指所有拥护佛法的诸天善神。但是,在我国的佛教寺中伽蓝殿有时也供关公。民间信仰将关羽奉之为神,用来驱逐危险,千馀年来关羽这位极受国人敬重的英雄人物,与韦驮菩萨并称佛教为寺院的两大护法神 ,伽篮菩萨为右护法,韦驮菩萨为左护法。伽蓝殿在大雄宝殿的左侧,也就是背北面南,一般寺庙伽蓝殿为东殿。

 


http://s12/mw690/001MfTZbzy70bGDCJvl0b&690
          15.奕訢与卧龙松,晚清时期,道光皇帝的第六子恭亲王奕訢,因朝庭内部的权势倾轧,而从光绪十年(1884)开始,到戒台寺“养疾避难”,留住长达十年之久。  奕訢留住戒台寺期间,最喜欢那棵形态奇特的“卧龙松”,他觉得自己此时是“潜水龙被困沙滩”,就像这棵卧龙松一样,静卧古寺,等待腾飞,因而他常以卧龙松自比,并亲笔题写了“卧龙松”三个大字,镌刻成碑,立在了卧龙松的下面。戒台寺老方丈见到奕訢所立石碑后,悄悄对自己的徒弟们说“六王爷把石碑立在了卧龙松的下面,就好像是一把利剑,正对着卧龙的肚子,这样的石碑叫做斩龙剑。六王爷经常用卧龙松自比,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够腾飞云天,可现在龙肚子上插了这把斩龙剑,这条龙还怎么飞得起来呀。”果然,奕訢于光绪二十年奉召回朝,四年后的春天就病逝了。

 

http://s2/mw690/001MfTZbzy70bGGM71T31&690
          16.寺内松柏葳蕤,攀援而上,鸱吻(螭吻)于屋檐昂头。
http://s13/mw690/001MfTZbzy70bGGRaDG3c&690
         17.天王殿的后面。因大多数建筑坐西朝东,下午的光线正好照在朝西的红墙上。
http://s4/mw690/001MfTZbzy70bGGRsY373&690
        18.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在天王殿后面,坐落在近两米高的月台上。门额上高悬清乾隆帝手书“莲界香林”雕龙横匾。还挂有“禅心似镜留明月,松韵如莫振舞风”的楹联,楹联看着较新,估计是后仿制的。殿内屋顶上有三个木雕藻井,上圆下方,井内各雕有一条团龙。下方汉白玉石雕的须弥座上供有明代铸造的铜质横三世佛。正中为释迦牟尼佛,南侧为阿弥陀佛。北侧为药师佛。每尊佛像高3.2米,重5000公斤。大殿前左右两侧各有三间配殿,左侧为伽蓝殿,右侧为祖师殿。

 

http://s10/mw690/001MfTZbzy70bGGHDKxa9&690
         19.祖师殿在大雄宝殿的右侧,也就是面朝北,戒台寺的建筑,中轴线上的建筑都朝东。
http://s13/mw690/001MfTZbzy70bGGOiSgfc&690
         
▲20.出了大雄宝殿,我们走向后面的千佛殿。
http://s10/mw690/001MfTZbzy70bGJPM4F99&690
          
21.千佛阁位于大雄宝殿后面的台基之上,始建于辽代咸雍年间,元、明、清各代都进行了维修,原来是寺中最宏伟的建筑。后因年久失修,其墙体向北倾斜,殿顶漏雨,被有关部门定为危险建筑。后于1965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拆除,实行落地保护,以后一直未能修复,现今仅存遗址。

千佛阁宽21米,进深24米,为三重檐楼阁式木结构建筑,其殿顶采用了古建筑中最高等级的“五大脊庑殿式”阁高三十米。阁正面的门额上挂有清代乾隆皇帝手书“智光普照”的金字匾额,楹柱上有乾隆手书“金粟显神光,人天资福,琉璃开净域,色相凭参”的楹联。在千佛阁的两侧为南北两座行宫,即南宫院和北宫院。南宫院曾是清代康熙、乾隆二帝来寺院期间居住的地方,北宫院是王公们住的地方。在千佛阁的前面左右两侧分离着两座高大的石碑,左侧的一座由民国初年的大总统徐世昌撰文,右侧的一座有清末恭亲王奕䜣撰文,著名的自在松和卧龙松也生长在这里。

http://s12/mw690/001MfTZbzy70bGJHqyvbb&690
         22.石经幢,柱体为八面,上面刻有经文。
http://s1/mw690/001MfTZbzy70bGJDdWo70&690
         
23.石经幢座立于辽代,在幢座的八面上浮雕有八位伎乐天人,分别持琴、琵琶、笛、排箫、笙、贝、拍板等,正在演奏,还有一位伎乐袒上身,赤足,双手各持帔帛一端,一腿屈膝,一足外伸,正在翩翩起舞。

戒台寺幢的幢身部分是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1368)建月泉新公禅师灵塔的塔身,与幢座不是同时代之物,但幢座从浮雕风格分析,应系辽代的经幢底座部分,解放后修建时组合在一起的。

http://s6/mw690/001MfTZbzy70bGOoOot95&690
        26.戒坛大殿又叫选佛场,位于戒坛院内。始建于辽咸雍五年(1069),金元明清各代均有维修,现仍保持着辽代的建筑风格。大殿顶部四面呈坡形,正中间是一个正方形的小平台。台上安放有明成化十三年(1477)由僧人德秀捐赠的铜质鎏金宝顶,呈金刚宝座塔形分布。中间一个高约5米,四周四个较小。殿顶的上下檐之间有风廊环绕,两层檐角均挂有风铃,上圆下方。大殿外侧四周有20根檐柱支撑,四面正中部分均配置有称作“戒坛枋”的外枋门。正面门额上挂有“选佛场”匾额。

 殿内的横枋上挂有清乾隆帝手书“树精进幢”的匾额。横枋内侧挂有清康熙帝手书“清戒”二字的匾额。殿内天花板金漆彩画.正中部分为“斗八藻井”,井内级深分为上下两层。方形的井口内壁上四周雕有许多小天阁,阁内雕有小佛龛,龛内圆形小门洞内均有木雕漆金小佛像。藻井上层的圆形部分正中的穹顶上倒挂着一条木雕团龙,龙头居于藻井中心,俯视下方。团龙四周的穹壁上还雕有八条“升龙”,合为“九龙护顶”。

 戒台位于大殿正中,用大青石砌筑而成。平面呈正方形,通高325米。台分三层,下大上小。

http://s11/mw690/001MfTZbzy70bGOm0DU9a&690
         27.戒坛是高僧讲经,考察僧人学识僧人受戒之所。随着僧人学识修为的提高,经过考试合格,所授戒律等级也相应地提高,从沙弥戒到具足戒,知道菩萨戒,不同等级的戒坛具有授予不同等级戒律的资格,戒台寺戒坛可以授予佛门最高等级的菩萨戒,是佛门的最高学府。授具足戒的僧人可以修成罗汉果,授菩萨戒的僧人可以修成菩萨果,菩萨修为达到一定程度,可以升级成佛,因而高僧又被称为“佛子”。戒坛是培养高僧之所,故而有“选佛场”之称。在明清两代,戒台寺开坛受戒必须持有皇帝的敕谕,可见其地位之高。190111月,袁世凯在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期间,到戒台寺进香,为戒台寺大殿题额“选佛场”
http://s6/mw690/001MfTZbzy70bGOhy9ne5&690
        29.可能是因为年三十,僧人们都回家了,光影斑驳的寺院内静幽幽的。
http://s13/mw690/001MfTZbzy70bGOaVU8cc&690
            ▲30.这些参天的古松柏都上百年了,山风轻吹,树木摇曳低吟,咱两祈福完毕下山回家包饺子去了。
http://s14/mw690/001MfTZbzy70bGOhOlD1d&690
       
▲31.年三十京城的天格外蓝。(以上戒台寺资料来源于戒台寺官网和百度,感谢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