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凤舞九天,首博参观楚文化特展

标签:
首都博物馆楚国礼制礼乐 |
分类: 云淡旅行 |
凤舞九天,首博参观楚文化特展
http://s2/mw690/001MfTZbzy6Qt3cDzfHc1&690
http://s14/mw690/001MfTZbzy6Qt3i8NqJfd&690
首都博物馆把一楼最好的位置给了楚文化特展,汇聚了天津博物馆、湖北博物馆、随州博物馆等许多博物馆的珍贵馆藏,吸引云淡的是,在每件展品的下方都附有说明,有的引经据典,有的是制作方法。我也去了国家博物馆,参观了青铜器展览,相对而言,还是喜欢首都博物馆的细致,呵呵,对于云淡这样的“好学之徒”比较方便。
http://s4/mw690/001MfTZbzy6Qt3idZjt43&690
http://s14/mw690/001MfTZbzy6Qt3iesZ7cd&690
http://s1/mw690/001MfTZbzy6Qt3ikYBG70&690
http://s13/mw690/001MfTZbzy6Qt3iewrOcc&690
http://s3/mw690/001MfTZbzy6Qt3iiT62c2&690
http://s5/mw690/001MfTZbzy6Qt3ilVE8f4&690
http://s13/mw690/001MfTZbzy6Qt3iymkY5c&690
http://s16/mw690/001MfTZbzy6Qt3ijDdR5f&690
蔡国--武王灭纣后,封其弟于蔡,称蔡叔度。西周时期蔡国“南捍荆楚,而北为中原之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春秋时期蔡国成为中原诸侯中最早臣服于楚的国家,春秋晚期又转而依附吴国。至公元前447年终为楚所灭。蔡国始都上蔡(今河南上蔡),后因受楚胁迫,都城再迁吕亭,称新蔡(今河南新蔡),蔡昭侯又从新蔡迁于州来,称下蔡(今安徽寿县)。春秋“蔡公子”铜簠(盛食器),1966年潢川县高稻场出土。
http://s2/mw690/001MfTZbzy6Qt3is0eta1&690
http://s2/mw690/001MfTZbzy6Qt3iA6ad71&690
http://s8/mw690/001MfTZbzy6Qt3iB2fBa7&690
http://s16/mw690/001MfTZbzy6Qt3iZlPVff&690
该器为楚国令伊(宰相)王子午的七件列鼎之一。七鼎在春秋时为卿的鼎制,与王子午的身份相符,王子午即《左传》所记载的“公子午”,又名子庾,楚庄王之子,楚共王之弟,曾任楚国令伊(宰相)。
http://s14/mw690/001MfTZbzy6Qt3nvcQZ5d&690
国君之下设卿、大夫,都是决策集团的重要人物。卿、大夫为世袭制,有封地,对国君有贡赋与服役的义务。按礼制规定,他们的器用、言行都必须合乎礼制,为民众作出表率,才能守住卿、大夫的地位。楚国的卿和大夫在使用礼器方面,平底束腰升鼎是他们身份地位的象征,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卿在这时期已经使用了周礼中的诸侯之礼。
http://s8/mw690/001MfTZbzy6Qt3nrn3pa7&690
酒器,也可作水器。方壶就是大夫级以上贵族使用的酒器。此壶盖上有镂空花纹,盖与器身为子母口,壶盖不能移动滑落,设计精妙合理;颈部两侧有卷曲的龙耳,便于搬运。与此壶同出有5件升鼎,表明墓主人为战国晚期楚国的大夫级贵族。
http://s10/mw690/001MfTZbzy6Qt3nuGdr49&690
http://s8/mw690/001MfTZbzy6Qt3ntOYLe7&690
楚人创造了一套沐浴用的礼器,即用鼎烧水加温,用浴缶装汤(加有树汁、淘米水等碱性水,可去油渍),用鉴浴身,是用温水浇洒其身。另一种加热浴汤的做法是用烧烫的卵石投入鉴内水中,如《韩非子内储说下》中说道“(韩)僖候浴,汤中有”,人可在鉴中而浴。这些沐浴用的成套礼器大都出土于高级贵族墓中。
http://s16/mw690/001MfTZbzy6Qt3oJTc3bf&690
此盘的附耳由盘绕的蛇纹组成,纹饰优美。匜的流作牛首状,上部为镂空纹饰,有大眼、双角、双耳及数条蛇盘缠而成。夸张的造型和诡异的纹饰,体现了春秋时期楚国青铜工艺的风格和水平。
士用礼器
士是周代最低级别的贵族,又分上、中、下士,他们主要担任下级官吏或从事战争,春秋以前,“士之子恒为士”,士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战国时期各国为增强国力,特奖励军功或有些特殊技能的人,平民百姓也可上升为士,在礼器方面,按周礼规定他们使用一鼎或三鼎,楚地发掘出许多一鼎或三鼎的墓葬,就是士级贵族用礼器的真实体现。
http://s6/mw690/001MfTZbzy6Qt3nHezrc5&690
http://s2/mw690/001MfTZbzy6Qt3nD2h341&690
照明用器,可为日常生活的照明用具,也可作宗庙的照明用具。灯盘中有锥状灯针,供插烛之用。当时的灯是以油膏作燃料。以人擎灯,是战国时期灯具造型的重要特点,按礼侍者执火烛要坐在角落里,人形灯是以雕像代替真人,犹如以俑替殉葬。人骑骆驼灯反映了楚与游牧民族的交往,骆驼号称“沙漠之舟”,骆驼型灯出于楚墓之中,实属罕见。
http://s12/mw690/001MfTZbzy6Qt3nwIUXcb&690
楚人尚钟,曾国(楚国属国)国君曾侯乙墓所出编钟精美绝伦,代表了楚地铸钟的最高水平。此套编钟为其夫人的礼乐,其规模略小于曾侯乙编钟,共36件,风格与曾侯乙墓编钟极其相似,然而音乐性能稍逊。这些特点向我们表明楚统治者在制造青铜乐器时首要的是拥有当时宫廷礼仪乐器的外观。
http://s6/mw690/001MfTZbzy6Qt3nG9rnc5&690
http://s12/mw690/001MfTZbzy6Qt3nLTOreb&690
鼓在楚地非常流行,并以造型精巧别致,制作工艺精湛著称。其种类繁多,可分为悬鼓、建鼓、手鼓等。建鼓是用一根长杆穿骨腔而过将鼓立起,下端插于鼓座将鼓座固定,其作用是“为众乐之节”,即起指挥众乐的作用。此鼓座造型奇特,口沿铸龙虎盘绕一周,龙虎张口怒吼。古人认为龙是水族之长,虎为山中之王,龙虎集于一身,显示出此鼓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龙吟虎啸,似是壮鼓声威。龙盘虎踞,或喻稳如磐石。鼓座形体巨大,同类器罕见。器身满饰蟠虺纹等,楚式风格浓郁。
http://s15/mw690/001MfTZbzy6Qt3nGBDo1e&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