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阳,男,1955年出生,北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攻读普通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胡明扬教授。1988年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200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主编,北京市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2006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研究的领域包括北京话、现代汉语语法和语言接触,先后参与和主持的研究项目有“北京话研究”、“现代汉语词类问题考察”、“现代汉语句法问题考察”、“间接语言接触的个案调查与理论研究”、“汉语国际推广研究”等。
讲授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有:现代语言学论著选讲、语法学、汉语句法语义研究、语言研究方法等。
发表的主要论文:
(1)《北京牛街地区回民话中的借词》
(2)《北京牛街回民的北京话调查》
(3)《北京话语调的实验探索》(合作)
(4)《试论汉语书面语的语气系统》
(5)《北京话的语气词“哈”字》
(6)《程度副词+有+名”试析》
(7)《汉语完句成分试探》
(8)《性质形容词作状语情况的考察》
(9)《性质形容词句法成分功能统计分析》
(10)《形容词与不及物动词的区分》
(11)《形名兼类的计量考察》
(12)《动趋式“V起来”的语义分化及其句法表现》
(13)《从现代汉语介词中的欧化现象看间接语言接触》
(14)《现代汉语数量词中的若干欧化语法现象》
(15)《现代汉语DV结构的兴起及发展与印欧语言的影响》

劲松,1956年出生于北京,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校今。2006年获得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同年评为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
教授课程
本科生:
语言学概论
语音学
硕士生:
音系学
语音研究基础
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博士生:
社会语言学
研究领域
1、当代北京话及普通话规范问题,侧重研究北京话和普通话的语音现象,如语调、轻声、儿化韵等。
2、语言学理论研究,侧重于音系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
主要著作:
《马学良学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名家学述》(与瞿霭堂合作),
《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与瞿霭堂合作),
《现代汉语轻声动态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年1月。
发表论文:
《北京话的口语语体》
《北京话的语气和语调》
《北京话语调的实验探索》(与贺阳合作)
《北京话的字调和语调-兼论汉藏语言的声调》(与瞿霭堂合作)
《论汉藏语言的类型和共性》(与瞿霭堂合作),
《论普通话的性质和存在形式》
《双语研究中的语言态度问题》
《流行语新探》
《漫谈“洋味”汉语》
《网络语言是什么语言》
《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与瞿霭堂合作)
《双语学习中目的语对基础语的影响》
《儿化的语素形位学》
《被字句的偏误与规范》
《中介语“僵化”的语言学意义》
《词的认知基础》
《儿化词变化和变异的社会调查研究》
《常州话前高元音的舌尖化》

李林教授(1954- ),男,出生于江西萍乡,文学硕士。
教授课程
古代汉语
训诂学
古代汉语语法分析
校勘学
主要研究方向
古代汉语语法。
主要科研成果
《古代汉语语法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5月。该书获第五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罗青松,1953年生于江西省南昌市,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曾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79-1983),获学士学位;英国杜伦大学东亚系(1995-1998,在职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6年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文学院任教。1992-1995年先后在英国杜伦大学东亚系与剑桥大学东方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法与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
主要讲授课程:
研究生
第二语言教学法研究
留学生
汉语听力
汉语精读
汉语写作
汉语口语
汉语阅读
古文选读
中国现当代剧作选读
主要学术成果:
专著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教材
1、边学边唱》(合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2、《汉语写作教程》,华语教学出版社,1998。
3、《快乐汉语》(合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发展汉语-高级汉语阅读(上)》,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5、《发展汉语-中级汉语写作(上、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王贵元教授(1959-),男,山西平定人。博士生导师。
1979至1983年,兰州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5至198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师从陆宗达、王宁教授攻读硕士学位,获硕士学位。1991至199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师从周祖谟(北京大学)、王宁教授攻读博士学位,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对外汉语教学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主编。
专著《马王堆帛书汉字构形系统研究》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面向网络时代的汉字构形系统研究》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优秀成果。
教授课程
古代汉语
文字学
《说文解字》研读
出土文献研究
出土文献选读
汉字研究
研究专业及方向
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重点研究:《说文解字》、古文字、出土简帛文献语言文字。
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秦汉简牍名物词语集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篆隶万象名义》校释”(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
“面向网络时代的汉字构形系统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

李泉,1962年生,黑龙江依兰人。1985年获学士学位。1989年获硕士学位。2005年获博士学位。
1987年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留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对外语言文化学院从事对外汉语教学。1995年评为副教授。2002年评为教授。1996-1997年应邀在美国Dickinson
College东亚学系任教。曾赴英国、德国、法国、匈牙利、西班牙、智利、阿根廷、南非、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短期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获得过全国优秀对外汉语教学奖,全国优秀对外汉语教师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第五、八、九届优秀科研成果奖;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现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世界汉语教学》编委,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讲授课程:
研究生
语法流派与汉语语法研究
语法分析与研究
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
本科生
汉语文化双向
老舍作品语言分析
汉语广播新闻听力
《骆驼祥子》原文阅读
主要学术成果:
专著
1、《汉语语法考察与分析》,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2、《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合著),商务印书馆,2004。
3、《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编著
1、《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
2、《对外汉语教材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
3、《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
4、《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
5、《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等级标准及考试大纲》(研制组成员),国家汉办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研制组成员),国家汉办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7、《国际汉语能力标准》(研制组成员),国家汉办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教材
1、《新编汉语教程》(上、下)(合编),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6-1997。
2、《汉语文化双向教程(准中级)》(合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