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博物馆

标签:
武当山博物馆建筑构件道教神像张三丰投龙 |
分类: 走南闯北 |
武当山目前的行政级别应该是个镇子,但实际的情况更像一个小县城,可面积很小。在如此狭小的地方也有一家博物馆,这自然与武当山地区以旅游为支柱产业分不开。博物馆的派头不小,但内部的藏品却比较一般,就展出的性质来说是一座典型的专题博物馆,展品都和武当山以及道教相关。展品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建筑构件、道教神像、道教用品。相对比山内的人潮人海,这座博物馆到显得比较清静,我进去之后整座博物馆就像被我包场了一样。
第一个主题,建筑构件。这是我意料之中的,毕竟古建是今天武当旅游的一个金字招牌。维修古建筑的时候必然要换下来大量的建筑构件,这些东西擦擦放进博物馆就是文物。其实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类展览,因为在实地,这些东西用长焦镜头都看不清楚,而在这里可以距离十几厘米进行最细致的观察。
让我比较意外的是,有些建筑构件都来自一个叫周府庵的地方,从周府庵这个地方采集来的构建大多是黄绿琉璃,而且雕工异常的精细。从这一点我推断这座周府庵的规模和级别在武当宫观中应该排到中上,怎么我在之前的资料收集过程中却根本没看到任何关于这座大庙的照片和介绍。后来一查才知道,原来周府庵今天已经在丹江口水库下面了,周府庵所处的地区,正好是库区,今天的人们也只能通过博物馆里的构件和一堆黑白老照片来想象周府庵的原貌了。。。。。。
这个蹲兽里把头的仙人,可惜是个残件。但是从仙人的坐姿看,却很像元代的做法。可我们知道,武当山工程大多初建于明代永乐年间。这就说明明初在琉璃瓦作方面实际上还保留了很多元代的特征。
这个我真不知道是干嘛的,料想应该是琉璃影壁或者琉璃燎炉上的东西吧。
这个不是磨盘,原先是镶嵌在一座影壁中央的石雕,这块石雕就来自已经被大水淹没的周府庵。。。。。。
下面进入展品的第二类,道教神像。武当山博物馆收集了大量的道教神像,展出的以真武大帝的神像为最多,其他神仙的也不少。
进入明代,武当山真武像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文打扮,身穿蟒袍,披发跣足;另一种是武打扮,也是披发跣足,但身穿铠甲,手拿宝剑。但无论是哪一种,都离不开龟蛇这两只吉祥物。而且很多真武像下巴上都有一把胡子。
有人说这两种真武大帝的形象实际上就是暴君朱棣在做藩王的时候的两种形象。朱棣篡位之后,借助真武得道故事与自己篡位经历很像的这种巧合,大肆造神,宣扬自己就是真武大帝临凡统治全人类。武当山工程就是他这种造神运动的一个巅峰。所以真武大神的形象刻意模仿朱棣的形象,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这是一尊明代之前的真武大帝像,可见,在明代之前,真武大帝的形象一不穿蟒袍和铠甲,二没有胡须,完全就是一个修道之人的形象。这也就是证明了明代之后真武形象确实是在有意的模仿朱棣在人间的形象。
除了武当主神真武大帝的神像之外,武当山各庙观海有很多其他道教神仙的神像,比如这一尊应该就是玉皇大帝。
天君,在道教的神仙体系中是干嘛的我真不清楚,但我看天君多穿着铠甲,貌似这个天君就是护法的意思。
这个是赵公明像,武财神。武当山的老道们也不傻,知道什么东西才能最大限度的吸引民间的善男信女,所以赵公明的神像必须得有。
这二位是干嘛的,因为没照标牌我真的不清楚了,应该也是护法大神一类的。
这组神像应该就是之前遇真宫真仙殿里的铜像,后来遇真宫又是着火,又是重修,神像没地方搁,就给倒腾到博物馆来了。这组铜像铸造的非常精良,与那些民间铁狮子铁塔之类的东西有质的差别,根本看不出来接缝,而且铜质特别的细腻光滑,浑然天成。从雕工看,应该就是明代皇家工程的原物。
也就是说这个张三丰的形象就是当时人们心目中张三丰的真容。可是张三丰这个人在当时也基本上就是传说中的人物,神龙见首不见尾,所以这个形象多半也是想象出来的。但无论如何,这组铜像绝对是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精品,与武当山大顶金殿内的真武像不分伯仲。
实际上历史上的张三丰,从记载上看,应该就是个东北来的大忽悠老骗子,但这座张三丰的铜像和蔼可亲,一脸的扶相,仙风道骨,俨然就是活神仙一般,可见很多时候,越是飘忽不定的东西反而越是有人信,因为可以随便瞎编。
这个展厅周围都是什么道教养生保健的东西,没细看,反正大忽悠的展厅配点大忽悠的内容,也很搭配。
这是博物馆内的又一组重器,明代湘王朱柏投龙用的三件套。湘王朱柏是明初的藩王之一,封地在荆州。这个人比较迷信道教,曾经在武当山举行过投龙仪式,这个仪式好像就是往水里扔东西,一条小金龙,一枚玉璧,一封刻在石板上的祭文。这些东西都是当年朱柏举行投龙仪式的原物,现在都被人捞上来放到博物馆里展出。
这位朱柏的下场。。。建文帝削藩,一群小人陷害栽赃他。建文帝就让朱柏去南京交代问题。朱柏知道到了南京也是被软禁,所以他最后选择了全家自焚。。。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这期的全部,至此,武当山系列,哩哩啦啦,磨磨唧唧的算是全部发完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期一期的找来看,好是比较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