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锦棂
刘锦棂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323
  • 关注人气:1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遥双林寺 建筑篇

(2015-06-10 19:46:50)
标签:

平遥

双林寺

明清建筑

壁画

旅游

分类: 走南闯北
平遥双林寺 <wbr>建筑篇
大雄殿转角斗拱上的童子。

上回说完了双林寺的彩塑,这回就讲讲双林寺的建筑。我对彩塑方面是血外行,对于建筑方面算是个外行。都是外行,但外行的程度相对来说,低一些。

双林寺这个建筑啊,年代比较近,都是明清的建筑。所以从年代来说,并不像什么大云院、南禅寺这种地方,有那么大的价值。而且,就建筑的等级和结构来说也很一般,甚至可以说,绝大多数建筑在等级上是比较低的,结构上是很简单的。但双林寺的建筑,我感觉还是很有看点的。

第一个看点就是保存的比较完整。因为双林寺外面围了一圈的堡子墙,所以,内部的布局保留的非常完整。东路的禅房生活区已经没了,西边的佛殿区全部的保留了下来。虽然说,双林寺的布局并没有什么稀奇的地方,还是传统汉地寺院的布局方式。但只至少,你走在期间,能感觉出那种中国传统寺院的氛围,算是一种人生体验吧。

第二就是双林寺虽然是明清建筑,但在一些建筑手法上,保留了一些更古老的做法。
双林寺不是官式建筑,而是民间匠人的作品,采用的是山西本地的做法。因为山西这地方两山夹一沟,所以信息传递的速度其实很慢,一些当时时髦,流行的方法进不来,一些古老的做法反而保存了下来。

下面上图,看图说话。
平遥双林寺 <wbr>建筑篇

双林寺外面居然有一圈堡子墙。山西这地方古代治安可能不好,怎么有钱的财主和寺院都喜欢磊墙。而且那个墙磊的都跟小城墙似的。双林寺是寺在城中,也算是中华一绝。

平遥双林寺 <wbr>建筑篇
迎面的第一座建筑就是天王殿。这座天王殿其实兼具山门的作用。


平遥双林寺 <wbr>建筑篇
天王殿,阔五进三,歇山顶,灰瓦,绿琉璃剪边,檐下施用斗拱。两廊下塑金刚像死尊。我不知道当初这个天王殿是谁设计的,窗口都放满了天王和金刚的泥塑。室内暗的要命。其实,单纯从建筑的布局来说,天王殿的布局是很糟糕的。

平遥双林寺 <wbr>建筑篇
牌匾 道光年间的。

平遥双林寺 <wbr>建筑篇
这个角度的照片似乎可以在各种关于双林寺的介绍上找到。

平遥双林寺 <wbr>建筑篇

双林寺建筑很多做法其实是保留了明清之前的做法。比方说斗拱。这个时期,如果是官式建筑或者其他地方,往往是补间的地方挤满了斗拱,一般都是四到六个。而双林寺还在坚持不超过两个这种宋元时代的老规矩。但斗拱的尺寸和做法则大大缩水。

平遥双林寺 <wbr>建筑篇


天王殿两边各开一个砖雕垂花门。

天王殿后是释迦殿。。。关于释迦殿,我居然一张照片都没拍。。。。现在岁数也大了,脑子越来越糊涂了。根据会议,释迦殿的做法好像跟天王殿相同。区别就在于廊下没有塑像。

第三座大殿就是双林寺的主殿大雄殿。大雄殿也是整座双林寺内等级最高的,规模最大的一座殿宇。阔五进三,单檐歇山灰瓦顶,绿琉璃剪边。而且内部是有天花板和藻井的。
平遥双林寺 <wbr>建筑篇

平遥双林寺 <wbr>建筑篇

平遥双林寺 <wbr>建筑篇
只是大雄殿用的斗拱也比较简单。应该就是清代的那种五踩平身,其实天王殿用的也是这种,只不过是把两层的华拱头全部做成了假昂头。

平遥双林寺 <wbr>建筑篇
大殿山面 大殿的做法更古朴,补间只用斗拱一朵。而且居然还用了超出阑额的普拍枋。这种做法都是元代之前的普遍做法。而且几乎是标尺性质的特征。但却同时出现在了这座明晚期的大殿上。

平遥双林寺 <wbr>建筑篇
大殿垂鱼

平遥双林寺 <wbr>建筑篇
令我不解的是,大点的正面靠东边的墙上,有这样一座小门。看做法也不是新的。其高度大概只能供狗出入。但这肯定不是给狗出入的。真不理解,这座小门的用途。

平遥双林寺 <wbr>建筑篇
最后一座殿是娘娘殿。我始终不知道这些娘娘是何方的干部,归哪个教派。按理说和尚庙是个禁欲的场所,但这里的主题是送子。。。我也不知道老几位是怎么跟前面那些佛祖菩萨相处的。。。

其实中路的四座殿宇,除了大雄殿,其他三座都是同一种配置,也就是阔五进三,悬山顶灰瓦,绿琉璃剪边。檐下施斗拱。但这座娘娘殿应该是等级最低的一座。其他几座殿的斗拱至少出两跳华拱,这座娘娘殿只出一跳。而整座双林寺,这里也只怕是最冷清的。

另外还有一个特点也很有意思。就是说,娘娘殿是棂窗和格扇并用。这个做法我感觉是比较罕见的。因为一般认为呢,棂窗搭配那种没有窗户的木板门,是唐宋建筑的标志。而这种全是花纹窟窿眼的隔扇门窗是元明清建筑的代表。这两种做法很少混着用。而娘娘殿就来了一个混搭,也算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有趣的案例了。

平遥双林寺 <wbr>建筑篇


下面我要讲这篇贴文最重要的一个不分,就是双林寺的偏殿。一般来说,偏殿可能是整座寺庙最不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在建筑上。除非他的建筑年代特别早。但双林寺偏殿的宝贵之处,不在于他建造的早,而是保存的大量信息。其实很多时候,建造年代偏晚的建筑也可以保留大量的信息。

平遥双林寺 <wbr>建筑篇
因为配殿的做法其实都差不多,所以只放一张千佛殿的照片。图中那些人是实习的大学生。

应该说,双林寺的天王殿、释迦殿、菩萨殿、千佛殿、观音殿和地藏殿。这六座殿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明代的建筑架构,但门窗的做法,甚至是彩画的做法保留了宋元时代的样子。
一般来说,明清时代的门窗主流就是隔扇。也就是我们经常在故宫里看到的那种门窗样式。这种样式的缺点是加工起来非常的麻烦,好处是采光良好,通风良好,适合人类的居住。
但双林寺的这些殿宇,除了大雄殿和娘娘殿之外,其他的殿宇,采用的门窗样式都是棂窗加木板门。这种做法一般都是宋元之前的建筑才使用,宋元之后使用的越来越少,很多地方干脆不用。因为这种做法呢,尽管工艺简单,但采光和通风效果极差,非常不适合人类居住。但这种做法偏偏出现在双林寺的明代殿宇中。可以说是一种严重的工艺落后。之所以这样做,我感觉是考虑成本的原因。因为这样做无疑很省事,并且殿内主要是你塑业不是活人居住的地方,所以不必考虑采光和通风。


平遥双林寺 <wbr>建筑篇
配殿悬山燕尾枋。

平遥双林寺 <wbr>建筑篇
配殿的梁头。双林寺配殿这种梁头的设计很有意思。有意思在哪呢?就是介于梁头和斗拱之间。说他是斗拱,显然没有斗爷更没有拱,但是说他是梁头呢,又有普拍枋,两头上也横着一根替木,替木上还架着一根横檩。这种做法,我的评价就是比斗拱简单,但比单一梁头能承载更大的出挑。可以说是一个事半功倍的,非常实用的设计。

平遥双林寺 <wbr>建筑篇
这种样式的大门,我经常在辽塔和宋塔上看到,一般都是砖砌的假门,今天看见真的了,却是明代的,真有点意思。不过我比较纳闷,怎么这里的门簪是三个,一般不是双数吗?

平遥双林寺 <wbr>建筑篇
棂窗。。。真是怀旧的东西。

比门窗还带劲的东西是,在配殿的外墙上,居然有大面积的壁画。

平遥双林寺 <wbr>建筑篇
看到这个地方,我激动的都快哭了。我滴妈呀,我居然发现了这个东西。
大家注意窗户周围那一圈彩画。这是什么彩画?乍一看,像是明清惯用的旋子彩画。但仔细看,不是。那个宝相花的画法跟明清旋子彩画的画法不一样。但构图的方式却非常的类似,可以说就是同一种构图的方式。那这是一种什么彩画?据说,这是据说,这种彩画就是旋子彩画最古老的一种样式。也就是说,是一种介于宋元彩画和定型后明清旋子彩画之间的过渡品种!这种彩画已经有了明清官式旋子彩画的构图和和其他一切的组成要素,甚至颜色都一样。但就是很多地方的画法还是宋元时期的画法。比方说那个花瓣,云头和锦缎的画法。
我不知道这种彩画怎么会在双林寺明代建筑的外墙上出现。应该说这种彩画的滞后于门窗的滞后是相同的。可见当时工匠们非但是木座方面保留了一些宋元的技术,就是在彩画做方面也是一样。一般认为这种彩画只出现在明代初年。

平遥双林寺 <wbr>建筑篇
然后就是各种菩萨和天王。画工我感觉是中上成。可惜保存的不是很好,保护措施基本没有。

平遥双林寺 <wbr>建筑篇
明代百姓的生活场景,甚至有建筑工地的场景。。。

平遥双林寺 <wbr>建筑篇
这个更牛逼,居然是一幅城图,也不知道是不是明代的平遥城。

平遥双林寺 <wbr>建筑篇
拿弓箭的天王。这种形象其实是持国天王。但是一般的持国天王都是抱个琵琶,我也见过抱三弦的。这种持弓箭的,在明清时代,就不是很多见了。

平遥双林寺 <wbr>建筑篇
这个就是钟鼓楼了。

好了,关于双林寺,就说这么多。下面就该讲讲平遥古城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