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无边寺白塔

标签:
山西晋中太谷白塔旅游 |
分类: 走南闯北 |

我最开始接触到梁思成应该是初中的时候,当时看一个电视节目,是专门介绍梁思成的。之前我印象中的历史和文物,不过就是基本破书和博物馆里的坛坛罐罐。我从那时起意识到还有古建筑这种东西。并且我逐渐发现了古建筑的美,斗拱的繁复,如鸟翅一样的翼角,这些东西都深深的吸引着我。
以后就开始看古建方面的书。到现在很多人还以为,中国古建最多,保存最好的地方应该是陕西或者几朝古都这类地方。但我很早就知道,中国古建保存最多,质量最高,宋元建筑最密集的地方却是山西。这个神奇的地方北靠蒙古大漠,南油黄河天堑,东有太行为屏,西有吕梁黄河做障。一圈全是屏障,内部汾河谷地能自给自足。所以很少受战乱的侵扰,故此保留下数量惊人的古代建筑遗存。
故此,去山西,去晋中、晋南是我很长时间的一个梦想。最近终于去了一趟,梦想算是部分实现了。其实梦想成真未必是什么好事,因为现实往往不如梦想中的那么好。下面几篇文章就是介绍我这次的行程。因为本人是个穷吊,经济能力有限,所以去的地方都比较大众化。又因为本人知识水平有限,所以文章写的不会那么精彩。大伙凑活着看吧。
今天先说说太谷。
太谷可能不是很出名的一个地方。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这个地方,知名度远远不如平遥高。但在我这样的人看来,有没有东西和知名度其实关系不大。相反,我更喜欢去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地方。太谷最出名的地方可能是三多堂,也就是曹家大院。可惜我没去,因为我感觉地主大院没啥看头,尤其是太谷老城内有大量的大杂院可以参观。
我第一站去的地方时无边寺白塔。白塔就在太谷老县城的成里,这个算是太谷的标志建筑了。门票十元,还好不贵。尤其是塔是可以攀登的(真难得)
山西这地方古建筑最大的特点是保存的比较完整。很多地方是有塔无庙,而无边寺是塔庙俱全。据说这里之前是个学校,所以对保护建筑还是很不错的。
寺庙的建筑都是清代的,没啥可看的。(山西这地方,这类建筑真的算很平常)

这是第一座建筑,应该是个山门兼戏台。山西很多地方都是这样。前面看是山门,后面则是戏台,二者合二为一。

过了山门,确实一个过厅,这个地方夏天乘凉应该很爽。

过厅边上的垂花门。

过厅之后就是本寺的主要建筑白塔了。白塔额入口处还有一个抱厦。看惯了辽塔的我对这种做法不太适应,感觉有点画蛇添足。

很可贵的是这座塔居然可以攀登(景区讲良心)进入一层,迎面是个佛龛,里面有佛像一尊。也不知道是原来的老物件还是新塑的。但可以看出来不是那种糊弄的便宜货。

本来以为这种砖塔内部的结构应该是那种砖头台阶,但万万没想到,无边寺白塔内部的结构方式居然是木头楼板加木头楼梯。我对木构的承载能力产生了严重的怀疑,提心吊胆的登楼,心比退还累。

这就是楼板的支撑方式,居然是在两边的墙面上架一根大梁,大梁上再架设小号梁枋数根。这些小梁的两段也深入墙壁中。也就是说,无论是大梁还是小梁都很依靠墙壁的支撑。梁上直接铺设楼板。而上下楼梯的支撑立柱居然也坐在梁上。上面一切的重量其实都是靠几根架在墙壁上的大木头。这种结构给我的感觉就是简单而脆弱。我在楼板上时刻都怕木梁咔吧折了,我掉下去。


下了塔,自然要看白塔的外观。白塔是七层,上面六层,每层都带有一个平坐。但内部,实际上是九层。这个主要是第一二层的高度过高,内部实际上是分成四层的,有两个夹层。夹层因为没有窗户,里面非常的黑暗。
至于塔的年代,介绍牌子上说,根据外观,大概是宋代。看第一层斗拱的做法,也是很宋塔斗拱的那种程式化的样式。另外塔门和假窗的做法也跟很多宋塔很像。

但是二层以上的斗拱的做法却有了一变,由那种简单,呆板的程式化的做法变成模仿木构。但模仿的还是不如辽塔金塔那么到位,那么逼真。

另外,斗拱的上面还要做出几层叠涩出檐,看着要多不协调有多不协调。其实无边寺白塔总体的外形轮廓还是不错的,但在斗拱的处理上,真的不如河北辽宁内蒙一代同时期的佛塔。即不大气古拙,也不精细逼真。山西这个地方出名楼,但好像真的不出名塔。

塔刹的做法,好像一种藏式佛塔。

塔后还有建筑,分别是天王殿和正殿。边上还有厢房配殿。天王殿是歇山顶,正殿是硬山。配殿则是晋中地区常见的一面坡。

正殿。山西地区硬山建筑的出檐很长,所以需要在犀头上加一根木梁。

白塔边上的配楼。山西地区好像很热衷盖楼。而且楼房用砖量很大,不似南边那种纯木的结构。窗户大门还喜欢做出窑洞的样式。我个人认为,至少在山西地区,明清时代,中国建筑已经出现了近代建筑的特征。这种用砖砌成,僵硬,简单,但结实的小楼非常符合工商社会的发展,是明清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表现。

配楼边上的仓房。
前一篇:春末夏初的山西之行。
后一篇:太谷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