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山县天主教堂——小县城里的西洋景

(2012-01-04 21:06:50)
标签:

黑山县

天主教堂

旅游

分类: 走南闯北

黑山县天主教堂——小县城里的西洋景

    以前一直对西洋建筑有误会,觉的比不上咱们的梁柱斗拱。你看咱们的古建筑,四粱八柱,雕梁画栋,五脊六兽,勾心斗角。宏伟的有天坛,文雅的有园林。你再看欧洲的那些古建筑全是石头和砖头,僵硬的要死。我们的建筑外面有彩琉璃和彩画装饰,但欧洲人似乎只能在教堂外面雕国王和怪兽,真是野蛮之极。

    可是后来看的东西多了也就不这么想了。我是喜欢古塔的特别是宋塔和辽塔。可见,中国古建筑中也不全是木构的天地,砖头和石头也是有一席之地,木构和砖石的美是两种美,没法比较。但是要是论石头跟砖头的造诣和研究,中国古代砖塔很明显就不是古代欧洲教堂的个了。中国砖塔中定州塔已经算是很高了吧?可是你看人家克隆的大教堂,定州塔也就是人家的一个大塔楼。要论装饰,洪洞飞虹塔够繁琐了吧,一看巴黎圣母院正面。发现好像飞虹塔也不算什么。最主要的还是承载量,人家一个大教堂二三千人同时礼拜,小点的几百人也凑活,可这对中国木构建筑来说就不是很容易做到了,毕竟使用材料不同。同时我也很纳闷为毛中国古代的砖石建筑仅仅停留在定州塔和南京灵谷寺无量殿那个级别上而没有更大的发展呢?

黑山县天主教堂——小县城里的西洋景想看教堂最好是出国啊,去人家欧洲米兰、克隆、伦敦。但本人没发财,我爸也没机会贪污,我妈也没机会受贿。三个人经商做买卖的智商加一起还不到人家马云的十分之一呢,所以也就不太可能去欧洲了,只能在锦州转转了。听说锦州下面黑山县有个大教堂,找个时间就过去看了看。一看其实也不是很大,主要是中间那根塔楼很牛逼,礼拜堂的面积好像也就是好大学食堂大小。

可这就很不容易了,能逃过这么多次劫难已经很不容易了。教堂本身建于光绪十二年,可是光绪二十六年的时候被爱国的义和团给一把火烧了(都是砖头的怎么能烧的起来呢?)三十二年又重建了现在也能有一百多年了。后来解放战争,黑山阻击战多有名啊,这里又被解放军征做医院。建国后很长时间基本没有宗教活动,教堂被各个机构征用。最后还是回到了这天主教手里,我去那天,人家一帮人正在里头做礼拜呢,我看了看主要是中老年人。

 

黑山县天主教堂——小县城里的西洋景

黑山县天主教堂——小县城里的西洋景教堂大门口

黑山县天主教堂——小县城里的西洋景            这个教堂最牛逼也最显眼的部分就是中央那个大塔楼了。高四十六米,哥特式。亮点是一堆小箭塔簇拥在大箭塔周围很魔兽。但相对来说两边的小塔楼就显得很简单了。

黑山县天主教堂——小县城里的西洋景             但看这张还真有点国外的感觉。

黑山县天主教堂——小县城里的西洋景

黑山县天主教堂——小县城里的西洋景

黑山县天主教堂——小县城里的西洋景这是教堂最后面那个部分,应该叫什么呢?

黑山县天主教堂——小县城里的西洋景这是教堂正门门券上的浮雕,那个徽记和那行外国字我也不晓得是啥意思。那两行外国字好像是拉丁文。反正介绍说这教堂是当年法国人盖的,也可能是法文。我推想,这个徽记,应该是建造教堂的某个法国教会的徽记。文字可能是教堂的名字和建造年代。

黑山县天主教堂——小县城里的西洋景这是旁门的浮雕。

黑山县天主教堂——小县城里的西洋景这是教堂前面台阶边上的一块石头墩子,回来在网上查了一下。R.I.P是拉丁文“安息”的意思。这应该是快墓碑。也不知道下面埋着谁。好像老外有在教堂附近设立墓地的习惯。

黑山县天主教堂——小县城里的西洋景教堂内部,用了很多尖十字拱券。

黑山县天主教堂——小县城里的西洋景             神坛上的玛利亚,很多人走过时都鞠个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