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小驴佳佳小学兴趣育儿张佳禾户外装备旅游佳佳旅行亲子 |
分类: 小驴杂文 |
带孩子旅行的内容还可以更丰富,绝对不要简单地理解成看风景、赏民俗,其实旅途中的一日三餐,无形中也在让孩子的胃口进行“旅行”。
还记得老人经常说:“养孩子就要吃百家饭、穿百家衣……”也曾记得我们小的时候,东家串门、西家蹭饭;谁家做个好吃的东西,一准有几个孩子有口福分享一下。我们小的时候似乎没有听说谁家的孩子老是挑食不好好吃东西,也许是因为食品本来就比较单调,遇到一点新鲜玩意,口水流出半尺长,哪还会去挑食呢。
要说孩子不能好好吃饭,胃口不好的真正原因还要仔细观察才行。佳佳在姥姥家吃饭经常吃的不多,弄得老人很郁闷,辛辛苦苦做了很多菜,有些还是专门做给孩子吃的,可孩子却吃不下。我观察了一下,每次快吃饭前不久,老人总是一边忙乎一边突然想起新买的果脯、酸奶、甚至巧克力什么的还没给孩子尝尝,于是就拿起这些东西硬塞给孩子,还经常要看着孩子吃下才安心。
通常这种情况之后不久就到了吃饭时间,孩子那小小的肚子,还能再装的下多少东西呢?
除了吃零食太多影响胃口,另一个极端也会让孩子没有胃口,那就是平日的饮食种类不够丰富、食品过于细致。
我本人深得吃遍八方的好处,那就是看见什么都很有胃口,什么食品都能接受。有了佳佳之后,我和她爸爸甚至在期盼着孩子4个月的到来,因为那时候就可以开始添加辅食啦。
从营养米糊、蔬菜泥和从东北淘来的种鸡初产蛋开始,佳佳开始品尝人间百味了。
在她7个月大时,我自驾车带上保姆,让佳佳坐在儿童安全座椅中,开始了她的第一次西北之行。第一天晚上到西安,已经是夜晚了,她的晚餐是小店买的八宝粥;第二天开到了西宁,又是晚上九点的光景了,这个青海省会城市的很多餐厅都已经打烊,在我们所住的宾馆的对面只剩下一个设在路口拐弯处的摊档,卖些面片和烧烤这类的西部小食。
我叮嘱摊主把面片煮得烂一点,因为孩子还小,没有牙齿,只能囫囵吞下。也许是第一次吃这么香的食品吧,这一餐孩子一下就吃了大半碗,至今佳佳仍最爱吃各种西部面食。
那次旅行的目的地是青海同德县的尕毛乡草原,我从西宁买了好几大桶矿泉水带上,准备用来给佳佳沏奶粉。
一路颠簸,当我们刚刚看到远处的雪山时,佳佳竟高兴地哼哼唧唧“唱”起来。几个小时后到达尕毛寺。我们前4天住在尕毛寺的客房中,白天每天带着佳佳在高原草垫上看羊群,让她自由地在草地上趴着玩;晚上喝着酥油茶,吃着手抓肉,然后到屋外看星星。
佳佳从那时起就爱喝酥油茶、爱吃手抓肉了。这都是热量很高的食品,因此佳佳喝白水的时候就不喜欢喝热水,这也是一种互补,热量高的食品摄入多了,自然需要凉的饮品或者冷食来压住火气。我的一位法国来的研究营养食品的朋友后来也是这样肯定了佳佳的自我食谱调整,他说那是孩子的本能。
离开尕毛寺后我们住在草原上的藏式帐篷里,每天看藏族同胞的歌舞表演和赛马。原以为在这里能用上我买的那些矿泉水了,结果第一次冲奶粉我试着用了当地的水之后,发现孩子没有任何不适,于是那几桶矿泉水最后就留在了当地。
在草原上佳佳经常被藏族朋友抱走,回来时经常是吃饱了人家的面片、炒饭,或者酥油茶和糌粑。那些藏族朋友用喂养自己孩子的方式给佳佳喂食,佳佳同学的肠胃就那样适应了草原上的各种食品。
在佳佳2岁4个月的时候,我们从昆明开着房车到云南南部旅行,走昆曼公路到西双版纳之后,经勐海转道景谷县到达临沧地区的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我们的目的地是这个拥有中国最长县名的简称双江县的布朗族聚居村:邦丙村。
1995年我到这里拍专题片的时候结识了邦丙村的小姑娘黄丹,并认她为干女儿。后来黄丹嫁人了,我这个干妈还是第一次来看黄丹的一对双胞胎女儿。有意思的是我这个干姥姥的女儿佳佳,还比叫做姐姐的黄丹的一双女儿小一岁。
到了村里,佳佳基本就开始四处做客了,一个比佳佳大些的姐姐带着佳佳到处玩,经常是吃饱了才回来,就差把全村都吃遍了。姐姐不见外地直接用自己的筷子喂佳佳,我也入乡随俗随她们去,太过在意是不必要的,想想我们小的时候不也是这样稀里糊涂地就长大了吗?过于“干净”其实不是个好习惯,这会让孩子失去抵抗力。
只是这次旅行回到北京之后,我用了好长时间告诉佳佳在城市中要注意卫生,因为城市里污染严重,实际上比农村要脏的多,所以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
让孩子分清什么时候该在意,什么时候不必太在意,首先我们做家长的要搞清楚到底什么是脏什么是干净。看起来脏的地方不一定脏,看不见的污秽才可怕!
在佳佳3岁半的那次云南之旅中,我们有几天住在一个傣家寨里。傣族人喜欢吃“烂饭”,捣碎的菜和肉末和饭搅拌在一起,即便不是和米饭搅在一起,那菜也一定是和辣椒剁在一起的,挑都挑不出来。佳佳一杯凉水一碗饭就着吃,经常辣的稀里哗啦地哈气,边吃边自己笑自己的模样。看着她在乐观的心态中克服着这小小的困难,我有点欣慰。
非洲之旅和泰国的普吉岛之旅中,佳佳最喜欢的就是酒店中的西式早餐。经常是我们还在收拾房间里的东西,她就先自己去了餐厅。因为她吃饭比较喜欢细嚼慢咽,边吃边品味,看起来是很享受的。每次早于我们去餐厅,她可以吃得更从容。
我曾和一个心理学专家探讨过佳佳的肠胃适应性的话题,他说其实人的肠胃也是有记忆的,小的时候吃到各种口味的食品,这种记忆就会留在意识中,如果当时能够接受了这种食品,将来就一直都可以接受,所以佳佳能吃各种各样的口味的食品,是因为早期她接触的食品是多样化的。
因此,老一辈人说的“吃百家饭”是有道理的,它能增加孩子对食品的适应性,多样化地摄入各种不同的营养;所以挑食的孩子,其实是小的时候吃的食品太单调,没有培养出良好的适应性。
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不要把自己的挑三拣四的习惯“传染”给孩子,要给孩子一个良性的影响,就要先克服我们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