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航送的兰花)
当孩子走进车站、航站楼、车厢、机舱时,有些规则是必须遵守的,这不仅关系到自身以及所有乘客的安全,也关乎个人甚至国家的形象。
随着孩子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次数的增加,我们也逐渐积累了一些乘坐经验,也目睹了一些现象。
首先是声场问题,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车上或者机舱里大声喧哗的声音,不客气地说,在很多国际航班上,很多吵闹的声音讲的是汉语。其实有些话不一定非得在公共场合说、有些提醒也很没有必要,而有些非要讲的话完全可以降低一些音量,只要你的对象能听到即可,实在不行走两步到对方身边去说,干嘛非得扯着嗓门喊呢?比如:跟上跟上、我们的座位是XXX号、哎呀热死啦、哎呀这东西太沉啦……等等等等。
这次到普吉岛回程航班上,刚刚坐定,就听身后不远处一个还嫌稚嫩的男声大喊:“干嘛,我不要!”是歇斯底里的那种喊,引得大家皆侧目循声,连乘务员都被惊动,以为发生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几个白种人疑惑地摇了摇头。接着听到那个大约十一、二岁的男孩的妈妈也跟他大喊着吵起来,原来是一场母子间的小摩擦,仅仅是因为妈妈想让孩子擦擦汗。在飞机起飞后不久,又是这个男孩大喊:“服务员,我要雪碧!”而那个时间并不是送饮品的时间,其实飞机上也是有呼唤铃的啊!唉,你以为你是在成都小吃店?
除了声场,还有一种耐心要拥有,那就是尽量地淡定。
泰国人办事效率不是很高,往往是你急他不急,一件事情一定要按部就班稳稳当当地办妥,但慢归慢,办事可是相当靠谱的。在排队办理入境的时候,只听得前面一声大喊:“快点,你们也太慢了,快点,懂吗?”呜呼,他们当然不懂您的中文,只是对您的这种态度很“介意”。得,收了他的护照,两名保安请他进了一间办公室,记得他的妻子和领队赶紧找人家说情……至少20分钟之后,这位北京口音的兄弟一脸讪讪地走回了他们的团队。何苦呢?
排队,是我们的孩子从小应该掌握的一门生活技能;等待,更是一种心理承受力的修炼;生活中处处皆道场,用淡然的心态来应对一切,是需要从小积累的一种素质。共勉!
出行时乘坐大巴时,应该尽量每次都坐回自己的座位,不要因为开始没有坐到期望的位置,再次上车发现座位空着就抢上去坐,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别人这样坐了你刚才认为很好的座位呢?
再者,坐在车上要有眼色,大家都在兴奋地议论时,倒不必闭紧嘴巴,但也要注意风度哦,当大多数人都闭上眼睛小憩时,可就要管好自己的嘴巴了,即便你再兴奋,也要照顾到别人。
在大巴上吃东西,是一种很不得体的行为哦,尤其是带孩子的,难免孩子会有想吃零食的时候,这就要反省一下了,为什么正餐的时间不让孩子好好吃饭呢、司机收拾起来会不会很辛苦呢?孩子该吃的时候不好好吃,上了车又喊饿,要是你根本就不要带一大包零食给孩子呢?这时候是该纵容孩子呢,还是为了车内卫生和周围旅伴的感受让孩子克制一下呢?对于比较小的婴幼儿,喂食奶粉等事情,尽量在餐厅进行,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不要忘了把自己的垃圾带下车。
孩子在车上或机上睡觉,小点的宝宝要尽量带上尿不湿,以免孩子尿湿座位,影响别人乘坐,尿湿的座位还很难清理,味道会久久不散。大些的孩子要脱掉鞋子,以免把座位弄脏。家长还要注意防护,以免急刹车时伤到孩子。
当然,让孩子遵守这些原则,不是一日之功,这是要从孩子会坐开始就应该启动的课程。
……



泰航送给小朋友的礼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