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小驴佳佳佳佳张佳禾育儿旅游旅行亲子养育 |
分类: 小驴佳佳国内旅行 |

试想一下,我们所学的语文,比如识字,从小就学,一生都在用,因此永远不会忘记,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越来越丰富这方面的知识;而后来学习的代数、物理、化学,如果不是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为什么就会在我们的记忆中逐渐消失了呢?那是因为不常用,甚至根本在考试之后就没用了。因此,记忆是要靠强调和重复才能维持的长久。对于一些知识,家长要经常给孩子温故而知新,不要上了小学就不再碰绘本,不要上了中学就忘了童话,即便上了大学,也不要把十万个为什么卖废品……经过长期不间断地提醒的事物,会变成深层记忆,在脑海中存储,一旦需要,这“印象”就从记忆中显现出来,派上用场。
初次在上海坐地铁,佳佳感觉那封闭式的地铁门很新奇。一直饶有兴趣地看着每到一站时那车门的开合。
我们沿着淮海中路一直走路到了豫园商圈,佳佳一路兴奋,东张西望地,还在路边买了个小小的变形金刚。遇到那种全国到处都有的投币电动摇摇车,佳佳也要坐上几次。孩子就是这样,她喜欢的游戏,不管是在哪里、不受时间地域的影响,她都希望能实现。低幼年龄的孩子不会像我们成人,在旅行中尽可能地寻找和自己平常的生活不一样的事物。两三岁前的孩子,还不完全能把旅行和日常生活的地域明确地区别开来。那么在旅行中我们就要给孩子强调一些概念,比如:地域差异、人群差异、语言差异、生活方式的差异等,让孩子在旅行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在城隍庙赶上了道士们在唱颂做法,那五颜六色的道袍很吸引佳佳,在她眼里,那似乎是看了一场演出。她有过去佛教寺庙的经验,知道烧香磕头是在拜佛,在这里也同样有这些场景,但孩子却不能分辨其中具体的差异,这是普及社会知识的好机会,不要认为孩子听不懂,留下印象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九曲桥看金鱼是佳佳喜欢的项目,我们还买了鱼食喂鱼,只是桥边的人比较多,我们始终小心地紧抱着孩子,因为就算你不挤别人,也难免被人挤,一旦有意外,将给愉快的旅途蒙上阴影。
从城隍庙一直到江边,大部分路程让佳佳自己走路,沿着江边看看风景也是很美的事情。佳佳的眼睛不够用似的东瞧西看,通过观察,孩子还是能找到不同城市的差异的。比如:她说北京没有这么多水,其实只是北京市区繁华地段附近没有这样的江流而已;她说没见过东方明珠塔那么高的“烟囱”,其实是北京的电视塔她还没去过;她说北京的地铁没有那样的封闭门,因为那时候北京还没有5号线……总之,还真找出了不少差异。这就是孩子眼里的地域差异,这将对未来学习地理知识、了解各地风情会起一个很好的奠基作用。
晚上回到宾馆,佳佳在床上床下地疯玩,又唱又跳的,还说着我们都很陌生的词汇,做着一个看起来有点奇怪的动作:左臂伸直在身体前面,右臂弯曲,右手掌伸直做砍刀状,在左臂中间来回拉,像要锯断左臂似的,我们琢磨了半天,终于听懂了“弹琴”两个字。阿姨恍然大悟,原来是她们在街上闲逛时,佳佳看到了路演的台上表演拉小提琴的节目,正在模仿呢。大家及时地对她准确的模仿给了掌声和鼓励。
一次简单的模仿也许不代表什么具体的成绩,但如果及时强调,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模仿行为保持兴趣,可以继续保持自己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增强自己的观察与学习能力。当然,前提是孩子模仿的是健康的东西,这就要家长有个客观理性的判断了。
我们成人往往用自己的臆断来判断孩子,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孩子小,什么也记不住……可你有凭什么认为他们“记不住呢”?以此推理,那胎教岂不更是对牛弹琴?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小就认为他什么都记不住,有些印象是潜藏在记忆深处的,在一定的时刻,深层记忆便会浮现出来,为继续接受新的知识打好基础。
旅行中往往有很多小细节很有趣,但其实不仅仅是有趣,家长也不要一笑带过,以免错失教育良机,这也许正是一个孩子认知世界的开始,我们要观察并记住这些细节,看看他是不是可以纳入我们的启蒙教育计划,从细节开始我们的旅行教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