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的车限号不能进城,于是坐着地铁去开一个会,回来的时候,在四惠换乘八通线,人很多,有点挤。
刚上车站定(通常我是捞不上座位的,除非很空),就听见一个孩子的哭声,是那种使劲喊着的哭。
循声望去,一个大约幼儿园大班样子的男孩,胖乎乎的,正在座位上使劲地哭着,边哭边攥紧拳头、咬着牙,发泄似的喊叫,脸已涨得通红,边哭喊便狠狠地瞪着他左边坐着的一位奶奶,同时嘴里还时常地说:“不行,让她起来……让她走开……啊!不行……”旁边的奶奶扭开头,让自己不看这个孩子。孩子的妈妈在孩子面前站着,拿着孩子的大包小包,孩子继续咬牙切齿地闹着,已经哭得上不来气了,这位妈妈压着声音劝着说:“行了,算了,别哭了,妈妈不坐了……”
听着孩子近乎歇斯底里的发泄,大家开始侧目,我也开始琢磨这到底是什么事让这个孩子如此没完没了地哭,还气成那样……在这同时,那孩子还不时地攥紧拳头做出要打那个奶奶的样子。
她妈妈不时地拦着那孩子,但是方式很“柔和”,孩子有好几下狠狠地用拳头打了奶奶,那奶奶什么也没说,只是扭着头克制着,我这佩服那奶奶的容忍度。
直到有一下,那孩子边哭边发狠地喊叫着,手又伸向奶奶,这次是掐了,掐的挺狠,妈妈还是半推半就地拦着……
终于,他们旁边一个小伙子忍不住大喊起来:“住手,你还有完没完,你当妈的怎么这样教育孩子,就没见过你这么没家教的孩子,人家这个阿姨(奶奶)一直不理你们,以为人家好欺负呀,你这么小就动手打人,太过分了……”
这时,我彻底明白,原来那孩子和奶奶不是一家人。
此时,在那小伙子忍无可忍的怒吼的带动下,周围几个帅哥、美眉也爆发了:你们家怎么这样教育孩子;这孩子攻击性太强了;这孩子太没教养了;让孩子给奶奶道歉;你这孩子该打就得打,不能这么纵容……周围一片指责声,孩子妈面红耳赤地说:“你们干嘛呀!”
一个坐在他们对面的小伙子起身说:“算了,算了,孩子还小,别吓着孩子,坐这边来吧。”他们调换了座位,那个奶奶头上渗着汗珠,仍什么也没说,但是那无奈的表情让人心疼,也让人敬佩她的涵养!
调换座位后,周围的人继续指责着那个妈妈,孩子妈红着脸解释:“你们不了解情况。孩子先挤上车,我怕人多挤着孩子,就双手拦着后边的人,孩子占了个座位,孩子想给我也占一个,就用手捂着旁边的座位,这个大妈(奶奶)上来就坐在那了,坐在孩子手上了,孩子手都被坐了,能不疼吗?”“你们看,手都红了”
这时,孩子一直抽泣着,那所谓红了的手并无什么不妥,当妈妈说完手疼之后,孩子便捂着那手说:“疼,呜呜”妈妈说这些话时,还紧紧地搂着那起码已经6-7岁,体重在50斤以上的孩子,似乎孩子受了好大的委屈似的……
有人在旁边插嘴说:“人家也不是故意坐孩子手的,谁让你们孩子占座的…人家奶奶不是已经道歉了么……”
周围鄙视的目光越来越多,妈妈的一番解释似乎更说明了孰是孰非……正好到了双桥站,孩子妈惊呼,哎呀,差点坐过站,于是赶紧下车了。
他们下车后,大家又开始议论,基本都是在指责那母子,其中不乏一些人为这孩子的未来担忧……
就这件事,我更深刻的感到:家长的言传身教,甚至一个细微的小动作,都会深深地影响到孩子行为;家长的态度,也在决定着孩子对自己行为的对与错是否能有个正确的理解……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家长一定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孩子,否则滴水穿石,日积月累,一些习惯养成之后就很难调整了。尤其是当孩子已经明显地不能判断对错时,家长更要理性,面对事情一定要有一个明确、准确的态度。
当然,如果家长本身都不知道该如何做人做事,那真的就没办法喽!
佳妈当时已经准备开口和这个孩子妈好好聊聊,她却到站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