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从我怀孕到有了小女儿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周围的很多朋友想当然的认为:我这头“野驴”终于进圈了,应该“消停”了,应该好好在家呆上个几年了,应该本本分分地做女人应该做的事情了,可是事实却让很多人大跌眼镜,我不但没有消停,还变本加厉了,这回不但自己满处乱跑,还带了一个小尾巴、小同行者:我的女儿——佳佳。
从我的女儿——佳佳4个多月开始,我就将她“铐”在车载儿童专用座椅里,开始带着她大江南北地到处跑,现在,她已经2岁6个月,从零下20多度的东北山区,到零上30多度的西双版纳,从中国海拔的零点黄海之滨,到海拔超过5000米的青藏高原,都留下了她歪歪斜斜的脚印,这些地方,留给她的,可能是影响她一生的经历和记忆。
对比与她一样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她知道很多农村孩子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她知道很多关于大自然的常识,这些甚至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成年人都不具备的。
对比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她有足够多的城市生活经验,因为她本来就生活在中国的首都——北京。
佳佳的第一次长时间“极限旅行”是在2005年的夏季,她7个多月时“自驾”青海省同德县,前后近20天,往返行程5000多公里。途经最高海拔4300米,居住的草原海拔3300多米,这次,她给我们的感觉是她非常快乐,自我感觉良好,完全能够适宜对生活在城市的成人来讲都是比较恶劣的自然与生活条件。
青海省同德县赛勒寺的赛勒活佛是我的老朋友,2003年,我就去过他的寺庙,这次,他要在草原上举办一次盛大的草原大法会,怀孕到小孩出生,我憋了几乎1年没出门,孩子一生下来,我就算计着得赶快出门透透气了。这次正好给自己一个理由,可是,小孩怎么办呢?思前想后,我产生了一个“荒唐”的念头,带她一起去旅行!
我开始找各种理论根据来说服自己和家人。一个老同学的妻子是儿科医生,她说小孩子到高原上不会有问题的,而且越小越没事;老公找到了儿科的研究员,答案也是没有问题,可以带孩子去……
于是,我便开始准备行囊了,也替佳佳准备她人生第一次远行的“背囊”。
看着可爱的小佳佳,我对她说:“要跟妈妈出去喽, 坐车走得远远的喽!”
我的行程计划让很多朋友觉得很“疯狂”,我要开车带佳佳去青海。
出门前,我先把车子去做了保养,然后到超市采购了很多孩子出门要用的东西,什么尿不湿啊、奶粉啊、蔬菜泥啊、常备的药品等等。孩子的东西一定要准备充分的,在藏区,很多东西是很难买得到的。大人好凑合,要是孩子亏了什么,那可真是麻烦了。
佳佳的爸爸因为有事不能同行,我便带了保姆照顾孩子。出发那天,大家都起得很早,佳佳可能还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对她来说最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她只知道这天起的很早,还没睡醒就被穿戴整齐,抱到车子后排座的儿童安全座椅上了。
在北京市区憋了半天,堵车堵得心烦气燥,当终于上了京石高速时,车子才进入正常行驶状态。
我的车子是雪铁龙的赛纳,在法国,这款车的原型是跑车,所以虽然合资后进行了改装,车子的性能还是很好,动力很强,提速挺快,起步有一种向前窜的感觉。我看中的就是这种坐在座位上可以让速度拉得人“贴后背”的感觉。但开这种车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容易超速。
我们是早晨8点从北京京石(北京——石家庄)高速口出发的。大约两个多小时就到石家庄了,然后再继续往邯郸方向走,经邢台进入河南境内,这一段就属京珠高速了。
河南境内的汽油是乙醇汽油,这让我很是不爽,因为加完乙醇汽油后,车子的动力明显下降了,提速也“肉肉”的,难受极了。
佳佳刚到河北境内就呕吐了一次,可能是起床太早,没休息好的缘故,保姆也有了晕车的症状。我只好频繁地在服务区停车休息,有一次还赶上一个除了卫生间到处找不到一间可以供人休息的屋子的服务区,孩子只好在室外吃了一餐。好在佳佳平常在家里从出生不久就开始游泳锻炼身体了,所以应该还是有些抵抗力的。一路上,佳佳的精神很好,坐在小座椅中很安静,基本没让人费心,保姆小邹一个劲地夸佳佳懂事。
就这样走走停停,我原计划在天黑前赶到西安的计划泡汤了。我们到达陕西西安时间是当天晚上23点左右,1200多公里,走了15个小时。我们在环城路上转了一大圈才找到接我的同学老谢,很多城市道路就是这样,由于指示标牌做得不到位,总是让外地的司机不知东西南北。
我们到了宾馆才发现,居然可以洗上温泉。于是,佳佳也享受了一次温泉浴。我不知她小小的身体是否也会像大人一样地疲劳,抑或是因为身体的小巧反而不会累?这是一个无法了知的问题。
第二天,我们收拾停当已经是上午9点了,好在这天的计划是从西安到青海的省会西宁,全程大约850公里,比第一天要轻松些。
出了西安就往宝鸡方向行驶,前面的路段全是高速。
在宝鸡的高速路收费口,我们交完款后没有拿到下一次交款用的磁卡,不免心里有些犯嘀咕。结果正像我们所担心的,从宝鸡到甘肃省天水的187公里没有高速路,傍山公路的路面还有很多处被水冲坏或被大车压坏了,怪不得在宝鸡出口看到有很多警察在查验大货车的载重量。这段路走得极艰难,不时地要避让对向的大货车,还要左摆右扭地躲开坑洼路面上突起的石头,即便很小心,还是会不时地蹭一下底盘。
直到进入兰州路段,才又上了高速路。不过又是一路的山道,好在有美景相伴,才不至于太枯燥。也许是小小的佳佳能看懂外面的风景,一路上她竟很兴奋,看着窗外“伊伊“_sina_#8221_word__地不知说着什么,看起来很开心的样子,有时竟自己哈哈地笑起来,还手舞足蹈的。难道这孩子也遗传了我的驿马天性,出门就疯狂么?
由于怕佳佳小小的身躯承受不了长途跋涉的辛苦,不能让她长时间地坐在座位上,我还是经常在服务区停车休息,当人们看到这辆北京牌照的轿车上居然还有一个这么小的孩子时,都露出惊讶的神情。
一路上我经常无意识地就超速了。开长途真是要经常休息,否则是越开越麻木,一路上就只顾跟着前面的车走,有时就会忘了速度。小邹在路上曾提醒我:“姐,慢点吧。”经她一提醒,我马上看一下速度表,居然都是在180KM以上,真是不知不觉,有一次竟达到了200KM。后来有几次是本不觉得速度有多快,只是想到了孩子在车上,脚下才松了油门,现在想想真是有点后怕。
打瞌睡也是走长途的路上最可怕的事情。这次出行,我一共有三次险情,第一次就是在从天水到兰州的路上。那是二级公路,双向车道,中间不封闭的。我恰恰在那时打瞌睡了。人在打瞌睡时有时控制不了自己,本想着如果困了就找服务区休息,可真困了就连靠边停车都想不起来了,一直木然地开着。直到听见有很强的汽车喇叭声我才惊醒,那时几乎就是在睁着眼睛睡着了。当我醒过来时发现自己的车已经行驶在对向车道上了。这一下吓出了一身冷汗,算是彻底醒了。http://img114.pp.sohu.com/images/2007/4/24/3/13/112b77acf4e.jpg
晚上9点,经过12小时的行驶,我们到了西宁。
给佳佳饱餐了一顿西宁的面片,看着孩子终于放平了躺在床上睡下,我不禁觉得自己有点太残忍了。
第三天一早继续出发,奔向距西宁300公里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出发前,大家都喝了些葡萄糖口服液,这是治高原反应的偏方,其实主要还是补充糖分和体液,增加抵抗力。
佳佳像是知道海拔已经在逐渐攀升,不能乱动,以防过于消耗体力似的,一路上只是稳稳当当地坐着,有节制地看着车外的风景微笑。到了拉及山,海拔已经超过了4000米,刚刚下过雪,这可是真正的“六月雪”。眼前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小邹也是第一次看见雪山,面露兴奋之情,佳佳更是先迷茫地看着身边的白色世界,接着便开心地想去触摸那冰冷的白雪。http://img114.pp.sohu.com/images/2007/4/24/3/12/112b77a7912.jpg
在山口停留了十分种,照片、DV一通拍,虽然早上已经加了衣服,但在这雪山上,身上穿的还是单薄,我生怕孩子着凉,赶紧回到了车上。不过这十分钟,已经足够佳佳将来纪念的了。
过了山口就一路下坡,到了贵德还看到了翠绿的黄河水,和内地昏黄的黄河水比起来,根本是天壤之别。
下午到同德县城,赛勒寺的喇嘛们已经在那里等我们了。佳佳见了这些红衣喇嘛就像见了亲人似的,一点没有在北京时的见人就认生的举动,而是高兴地让他们轮流抱着玩。一碗热乎乎的汤面驱走了身上的寒气,佳佳也疲惫地睡着了。从县城到赛勒寺的路有些难为我的小车了,好在赛纳车的底盘还不算低,我是见坑就躲,见坎就减速,抓着方向盘的胳膊累得酸痛。有的地方还因为下过雨很泥泞,我就闷着离合,踩着油门低挡通过,这真是个技术活,要不是有过多次在山区行驶的经验,很容易出状况。
到了寺庙就像是到了家,赛勒活佛准备了很多好吃的迎接我们,还给我们献了哈达。
到寺庙之前我最担心的是饮用水,怕孩子水土不服,所以一到西宁,我先买了很多矿泉水带在车上,但到了这里,我试着先给佳佳饮用了当地的水,结果也没有问题,看来真是杞人忧天了。
赛马会和法会在距离寺庙十几公里的草原上举行,开始几天我们住在寺庙里,但每天在坑洼不平的黄土山路上来回走,实在是让我心疼我的车,也担心佳佳太累。我们搬到了草原上,住在了藏式帐篷里面。地上铺了两层被子,晚上身上又盖两层,倒也很暖和。
在从寺庙到草原的路上,有一个山口。有一天,我在山口停车给活佛拍摄DV。拍完上车时,正赶上是下坡路,前面几十米就是个左转弯,弯道的坡下垂直高度有6、7米。我一边挂上一挡,一边松了手刹,是后打的火,车子顺坡下行,由于车外噪音大,车子可能又有些高原反应,居然没打着火,而我竟没有感觉到。当快到左转弯时,车子竟直冲向路的外沿,脚下踩刹车也不管用,打轮时方向盘也摆不过方向了,我才发现车是在熄火滑行。想到那坡的高度,还有车里的孩子,我使劲地转动方向盘,同时脚踩刹车,右手放在了手刹上,车子沿着路的边缘转了过来,当时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我手握着方向盘长出了一口气。
佳佳在草原上玩的很开心。每天看见天上的飞鹰、地上的小鸟都咯咯地笑个不停。在一群藏族孩子中间,佳佳显得很白,她坐在我从北京给她带去的小推车上很自在,小腿一抬一抬地得意地晃动,还不时好奇地看着藏族小朋友,而那些藏族朋友们也对这个这么小就到草原来的北京小孩感觉很好奇。
那些天,佳佳几乎成了草原一景。我们的帐篷门口每天都聚集着一些人来看佳佳,而佳佳也很喜欢摸摸藏族小朋友的脸。有个小哥哥还拿了一只小鸟给佳佳,但到了她手里,她就没轻没重地将小鸟的翅膀扯开,我怕小鸟葬送在佳佳手里,连忙把它还给了那个小男孩。
那些天,我始终密切地观察着佳佳的身体情况。刚到赛勒寺的第一天,她的脸稍有浮肿,嘴唇有点发紫,由于从北京出发时有轻微的感冒症状,鼻子有点不通气。不过从第二天开始就一切正常了。也许这样做有点冒险,但我始终觉得人的很多健康问题实际上是由精神引起的,小孩子心灵纯净,没有杂念,自然就有比大人强得多的适应能力。
在草原上,法会结束之后就是赛马、掷铅球和跑步比赛,还有另人眼花缭乱的藏族歌舞表演。每个项目佳佳都看得很认真,看到歌舞时还随着音乐晃动身体呢,也就是从那开始,她一听见音乐或歌声就会“谧畔裉杷频摹T谒旅碇校乙晕岷ε履切┓鹣瘢峁质浅龊跷业囊饬希椒鹣窬尤痪托Γ怯腥嗽诜鹣袂翱耐罚强牡乜┛┬ζ鹄础http://img114.pp.sohu.com/images/2007/4/24/3/12/112b77a7401.jpg
高原上的阳光很强烈,佳佳又经常摘帽子,小脸晒得通红,倒真像个小藏民了。不过能感觉到她结实了很多,胆子也越来越大了。起初我还担心她适应不了路面的颠簸,没想到她恰恰很喜欢颠簸的感觉,每当车子颠起来时,她就嘎嘎地大笑,看来这点倒真是来自我的遗传了。
在草原上的日子是值得留恋的,不知年幼的佳佳能记得多少,但我相信,这段经历在她长大后会对她有所帮助的。友人把这次出行称之为对孩子的“魔鬼训练”,我倒觉得应该多来几次这种训练。
小小的佳佳,在路上度过了她人生8个月的纪念日,从此,她又长大了。我想,车,对于她来说,一定是再熟悉不过的朋友了。
其实,带小孩上高原没什么可紧张的,当地的小孩子不是生活得很好么。但还是要带些葡萄糖什么的。更重要的是孩子平常爱吃的东西,那些地方物质较匮乏,很多小吃买不到。消毒纸巾也要带足,有时洗手是困难的事。带足常见病药品。当然也包括成人用的,如果成人倒下了,那谁来照顾小孩呀。
后来,在佳佳1周岁时,我又带她去了云南的鸡足山;2周岁时去了西藏,最高海拔到了5190米;2岁3个多月时开房车行走云南南部地区;2岁6个月到四川藏区……总的感受是,其实,儿童的适应能力远远强过成年人,远远比我们预计的要强的多,不用十分担心他们不适应。前提是,小孩在家里时,就要加强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现在,佳佳已经开始玩滚轴,滑雪也可以从初级道下坡了。
我在带小孩开始出行时,开始是有很多的担心的,在带孩子出去以前,我向很多专业的医务工作者咨询过这些问题,当然,得到的答案各不相同,但是,归纳起来,从医学的角度,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和儿童专家都认为,婴幼儿的适应能力要比成年人强很多,我将这种适应能力归结为动物的本能,如果没有这种本能,人类早就灭绝了,人作为一种动物,具有我们自己都不了解的很多本能,尤其是在成年之前,我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我的小孩到藏区以后,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是有高原反应的,但是,她适应的非常快,而且,她在大草原上表现出的快乐是我们成年人所无法体会到的,那是一种动物回归自然的情绪。
这么小的孩子,带她到很多地方,很多父母都会觉得,她能记得吗?其实,儿童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也比我们预计的要强很多。而且,很多东西不需要她有意识的记忆,只要她感知到就够了,这也是很多专家的研究的结果,两次云南之行关于茶叶的一个例子深刻地证明了这一点。
她在1周岁时,我带她去云南,我们在昆明的茶叶市场买茶,人家给了她几个“暗男〔枰侗院螅僖裁挥屑庵职暗牟瑁颐且裁挥泄郝蚝秃裙庵植瑁墒牵谒2岁4个月时,我们带她到云南大理的”ι剑鹑怂透乙恍┌跋嗤牟瑁搅耍讨吹亟庑┎柽谑掷铮岢炙担馐撬牟瑁郧按永疵挥姓饷垂讨垂遥壹依锏牟韬筒杈咚谴永床欢模颐堑笔币膊幻靼资窃趺椿厥拢仕约海菜挡磺宄,只是说,这就是她的茶,过了几天,我们才想起来,她在1岁时,在云南见过相同包装的茶,而且,确实是人家送给她的,当时,我是将那几个小茶叶饼装到了她的小口袋里,但是我不记得后来,那些茶叶到那里去了,她居然记得,真的令人震惊。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1岁生日的前一天,她还不会走路,用30分钟爬了160多层台阶http://img114.pp.sohu.com/images/2007/4/24/3/13/112b77ad60a.JPG
孩子 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父母们如何给他(她)们一个多彩的世界,都市——车水马龙、村野——小溪流水,旅行——给他(她)们感知世界、发现世界的机会。
已经为人父母的我们,终日奔波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丛林之中,我们是否还记得,童年时曾经见到过生长在旷野中的小草……面对高节奏的都市生活,我们是否能每天与孩子游戏10分钟,我们是否关心过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有与他们的“情感”交流吗?你的孩子,他们是否知道:世界不只存在满街的汽车和高高的楼房,动物不是全都生活在动物园的笼子里,公鸡母鸡是有五彩的羽毛的,是可以满处跑的,根本不是肯德鸡快餐店里金黄色的油腻腻的少校鸡块和鸡腿,除了动画片上的老鼠和猫,自然界里,真的存在无边的旷野、满山的牛羊……
当我在进行这些思考时,我已经有了局限,我已经是一个十足的“城市动物”了。我能意识到:我是站在生活在城市的人的视角在观察不同的地点生活的不同的人们,是由于多年的旅行的结果,旅行——从甲地到乙地,给了我很多比较的机会,比较中国与外国、比较城市与乡村、比较不同人群与不同的生活方式。
当我们面对孩子时,是否偶尔想起自己的童年,孤独地坐在村口的小溪边,面对落日夕阳,想像着山那边的世界,想像着山那边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其实,我并没有什么奢望,我只是想为孩子提供一个开放性的空间,让她能够充分地接触大自然,了解在这个世界上,感知与我们人类共同生活了几十上百万年的动物、植物,给她提供一个能到达不同地区、与不同人群及孩子交流的机会。至于将来她成为什么样的人,那是她自己的造化,我给了她生命,也尽可能给她机会和自由,未来,她自己会选择的。http://img114.pp.sohu.com/images/2007/4/24/3/12/112b77a64c5.jpg
http://img114.pp.sohu.com/images/2007/4/24/3/12/112b77a35c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