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来自阿拉伯半岛的连绵海浪使叙利亚位处阿拉伯,更置身于欧、亚、非三大洲交接处,被里海、印度洋、黑海、尼罗河环绕的土地,记载了至少七个伟大帝国的存在。赫梯(Hittite)、亚述(Assyria)、巴比伦(Babylon)、埃及、波斯、希腊、腓尼基,之后被纳入了罗马帝国的版图。这里,孕育了基督教,又兴盛了伊斯兰。留下过十字军东征的足迹,闪烁过奥斯曼帝国的辉煌。
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的建设和文化,在这里留下了多少古国遗迹:山顶上耸立着牢不可破的城堡宫殿;古老的小镇上仍在使用古语的教堂和修道院;金碧辉煌的清真寺;沙漠绿洲帕尔米拉……无不展现着它卓越的文明史。人类最古老的文献——那些公元前2300年左右,采用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记录在泥板上的文书,包括法律条约、政治、行政、教育、商业文件,以及字典语文宗教等等都是在这里出土的,世界上第一种拼音文字,也是在这里发展而成的。
通过叙利亚,丝绸之路从中国到多罗欧,从帕洛马和黑姆到达地中海的叙利亚港口,几千年来,叙利亚海员那亮闪闪的白帆船在海上乘风破浪。
叙利亚是东西方文明的交叉路口,拥有极其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在其18.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散布着3500多处古迹,简直就是裸露在蓝天下的一个庞大博物馆,一个人类历史的最好见证。
通往叙利亚的旅途就是通往时间的旅途。
叙利亚有一个民族叫做德鲁兹人,对中国更是有种挥之不去的特殊情愫。他们坚持认为,其祖先曾经生活在中国的青海湖边。
带着对叙利亚这个文明源地的向往,带着对德鲁兹人像远方亲戚般的牵挂,我虔诚地盼望着与它相会的时刻。
汽车在平原上行驶着,出生于巴勒斯坦的阿蒙沿途还在介绍着关于那些驻扎在沙地帐篷中的游牧民的故事,还有关于约旦的行政、教育等,他在为我们服务的最后时刻还在努力地向我们灌输着他所知道的一切,这种敬业精神实在是可贵。
我的耳朵在听着阿蒙的介绍,眼睛在看着车窗外有些荒凉的风景,而心思则早已越过边界到了那厚重得使人喘不过来气的叙利亚。
天色越来越蓝,天空中还泛起了白云。我这个人对蓝天白云有着特殊的感情,执着地认为这是上帝或佛祖或安拉或玉皇大帝下凡来人间视察,因此这时总是我心情最好的时候。我们就是在这时候到达叙约边境的。
我们被从大客车上请到一间被铁丝网包裹的边检站,阿蒙在排队为我们办过境手续。拍照是不允许的,可我这人有个毛病,越是说哪里不让拍,我偏手痒痒,非要拿着相机悄悄地按几下快门不行,即便我知道这照片拍了也没什么用,那是一种如偷情般的带有强烈刺激的快感。
等待,从这时才刚开始。
好容易办好了手续,阿蒙交给我们每人一张两联的出境卡,离境税是每人5JD(合7美元)。至此,阿蒙的工作算是做完了,他不再陪同我们到叙利亚,那边会有新的导游和翻译等着我们。边境这边没有看到什么公共交通工具,看着阿蒙孤独远去的身影,我在想,他该怎么返回市区呢?那一刻,我竟有些怅然。
我以为很快就可以见到新的导游了,没想到车子行驶出大约1公里后又停下了,刚才是出关,这次才是进关。一个身穿兰色毛衣的警察上车来依次看着每人的护照,把那两联的纸片撕去了一半,算是完成了进关手续。
这过程又是半天,然后,我听到那带有中东味、或者说是带点新疆味的熟悉的语言。翻译一下来了俩,都是在北京语言学院读过书的,导游则是讲英语的,一共多了3个人,不像在约旦,阿蒙一人全包了。之后又是海关又是安检地耽误了不少时间,好在边检员都很帅,就当是养养眼睛吧。
我们从叙利亚南部进入到这个国家,从边境走了2个多小时,到达布斯拉古城。http://img44.pp.sohu.com/images/2007/1/24/3/1/110e62575b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