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玫瑰色的石头宫殿——佩特拉 沐浴橄榄绿和玫瑰红的国度(连载-06)

(2006-11-27 14:51:00)
标签:

杂谈

 

还没从西克地峡的媚惑中醒过神来,1公里多的峡地已经走尽,当看到两峡的缝隙间出现的那玫瑰红色的宫殿——哈滋尼宝库时,我差点被晃得晕过去。

那是佩特拉最壮观的遗迹,是古代最宏伟的遗迹之一,完全由山壁实心的岩块雕刻而成。那场景会使初来者进入一种似乎不真实的幻境,当你发现这座玫瑰之城真真切切地呈现在你眼前时,那几乎使你窒息的哽咽才会缓过劲来。

哈滋尼屹立在玫瑰色的山崖下的石壁前,这座佩特拉古城保存下来的最古老最完好的石凿建筑据传说是奈巴特王国的“藏宝阁”。整个大殿高达39米,宽约22米,分为上下两层,每层中间有6根圆形石柱子,柱上刻有女神、武士等雕像;上下层的石柱加起来是12根,象征着一年中的12个月,石柱中间又有30朵雕花,象征着每个月的30天。那中间的石柱顶着的瓮状物据说是藏宝的盒子。后人对这藏宝之处有着太多的幻想,于是就使得这所谓的“藏宝阁”上多了许多的枪眼,但至今,贪心的后人们也没有看到这“宝盒”中的一粒宝石。那部著名的电影“夺宝奇兵”的一部分外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回到北京我还专门找了这部巨资制作的大片来看,只可惜3张一套的光碟使我对这个长片最终没有耐心完整地看完,但片中那辉煌的圣殿和夺宝人之间那激烈的争斗使我记忆中的佩特拉古城又活了起来。

从玫瑰城哈滋尼这里开始,马车便不再前行,高大的骆驼承担着后边行程中沙地跋涉的运输任务。

佩特拉曾经是古国罗马帝国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现在还能看到很多在古罗马文化中特有的建筑,比如说阶梯剧场、广场、公共浴室等等。

从哈滋尼宫殿沿着一条宽阔的沙石路向西北方向走去,沿途可以看到大片的陵墓群,还有露天的古罗马剧场。剧”晨可窖拢34层阶梯式石凿的7000多个座位。

沿着剧场再往西北走,就是曾经无比辉煌的古罗马大道了。它位于山谷尽头宽阔的大道上,那班驳的石板路依然承载着几千年的文明。罗马人占领这里后,在石板路两边立起了两排石柱,还建造了石头的拱门。从拱门前行不远,就是一座巨大的石窟宫殿遗址:“女儿宫”,据说是奈巴特国王为埃及法老的一位爱哭的公主所建。这位国王爱女心切,连峡谷中那伟大的引水渠都成了为女儿选择夫婿的一个大“秀场”,不知那位从海选中脱颖而出的工程师是否最终当上了乘龙快婿。“女儿宫”的残墙至今依然耸立在这遭遇过多次地震的土地上,据阿蒙介绍是因为那些垒墙的石砖都是大小交错地堆砌,中间还有一些木头作为夹层,以减轻石头之间的摩擦碰撞,增加弹性,所以才能历千年而不倒。由此我想到了很多中国的古建,那些土木结构的中式建筑可经历百年的风雨,但比起这些石头结构的建筑来还是显得孱弱短命得多了,圆明园在经历那场浩劫之后,留下来的就是那些可以经得起历史琢磨的石头建筑了。

一路上有很多做生意的当地游牧民贝都因人,他们可以说是佩特拉的原住民,由于开发和保护这座古城,他们被迁居出了古城的领地。所以,政府让他们在这里做些小生意和牵马、牵骆驼拉客来维生,算是对他们的补偿。

在古城中观看当地特有的工艺品——现场手工制作沙画也是一件让人惊喜的事情,同时也消磨了不少时间和银子。只见几只碗中装着各色沙子,手艺人往一个小玻璃瓶中依次灌进不同颜色的沙子,然后只靠一只小细棍子就勾勒出沙漠驼铃等各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图案,有点像中国的鼻烟壶内画制作工艺。在其中一处制作沙画的摊档前,我居然遇到了一位会说流利的粤语的贝都因人。他曾经在中国的香港和深圳呆了7年,还在那边娶妻生女,这次是回来联系些生意,他已经觉得自己的家就在中国了。在遥远的中东遇到这位中国女婿,听着他讲的中国粤语,倒也满亲切的。

一路上我坚持着没有借助任何交通工具走了下来,一匹匹骆驼和一辆辆马车从身边擦肩而过,时常还有不死心的马夫劝说我们这些徒步的游客“休息一下”,路上扬起的灰尘使我彻头彻尾地变成了“灰姑娘”。好在下边的行程更是让我充满了无限的向往,那就是浪漫的死海之旅。

 http://img114.pp.sohu.com/images/2006/11/27/14/18/10fbcd44ed3.jpg沐浴橄榄绿和玫瑰红的国度(连载-06)" TITLE="玫瑰色的石头宫殿——佩特拉 沐浴橄榄绿和玫瑰红的国度(连载-06)"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