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沿着一条干涸的河床,我们行进在1812年,英籍瑞士人、探险旅行家约翰·贝克哈特的足迹上。身边不时有身着长身白衣的贝都因人牵着马匹前来拉客,他们笑容可掬,热情而不失文雅,我不禁赞叹:连牵马的都那么有风度啊!而更让我一直费解的是他们这些牵马人,整天和马匹和黄土地打交道,身上怎么就会是一尘不染,雪白的长袍上还有着熨烫整齐的笔直的压线。再想起我们在诸如坝上草原康西草原见到的那些穿一身像从土里刨出来的皱皱巴巴的西装、神情和语气像要抢钱似的马夫,我的脸竟一阵阵发烧。
阿蒙在刚出发时就提醒我们:里面的路还很长,要徒步至少3公里……有的人已经坐上了那“帅马夫”的坐骑,而我则想用双脚亲近这片土地,觉得只有这种零距离接触才能体现旅行的真正意义,何况对于这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胜迹,又何妨来他个“肌肤之亲”。
这是一条起源于2600年前的古老商道。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阿拉伯游牧民族奈巴特人从阿拉伯半岛北移到了现在的约旦和南叙利亚境内,开始兴建佩特拉。
当年他们仿佛一夜之间建起了佩特拉。繁盛时期,奈巴特王国的疆域从大马士革延伸到红海地区,但是都城却始终是在群山围绕的易守难功的佩特拉。到公元前321年,奈巴特人把佩特拉作为首都,那时的佩特拉是一派繁荣昌盛。但佩特拉似乎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几百年来,佩特拉只为当地的游牧部落人民所知,仿若一座世外桃源。106年,罗马皇帝特拉见征服了佩特拉,奈巴特人从此对佩特拉失控,这里成了罗马帝国的一个省,被称做阿拉伯人佩特拉区。363年,一场大地震破坏了佩特拉城的很多建筑,佩特拉开始成了一个弃儿。7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兴起,佩特拉又成了伊斯兰帝国的一个小省。1116年,欧洲十字军在佩特拉建立起一个王国,但好景不长,1189年佩特拉的十字军便向穆斯林军队投降。佩特拉的历史至此就断了章节,奈巴特人也在现代的记载中成为一个谜一样的民族了。
他们似乎在一夜之间从历史的视线中消失,甚至没有留下什么文字记载,只留下一座石头城隐身在历史长河中。
“佩特拉”(Petra)在阿拉伯语中是“被开凿的岩石”的意思。因为这座城的全部建筑都是在两边山崖的岩石峭壁上由人工开凿出来的,而他与叙利亚帕尔米拉等由石头堆砌起来的遗迹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此了。
在佩特拉峡谷,我看到在岩壁上有很多的洞穴,是凿岩而成的墓碑群,这些墓碑群曾经被人们当作是房屋。不同阶级不同身份不同国家的人有着不同规格的墓,有些墓群开凿在平常人不借助工具难以到达的岩石中,雕刻的图案也各不相同,有精致淡雅的,有古埃及金字塔式的,也有奈巴特特色的阶梯式山墙压顶装饰的。所有坟墓的建筑重点都在正面的雕刻上,内部则是毫无装饰的巨室。http://img114.pp.sohu.com/images/2006/11/26/0/22/10fb4a8b66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