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有效教学
(2010-05-28 14:13:41)
标签:
鲍里奇教育有效教学课堂教学导语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 |
分类: 文化教育 |
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等科学思潮的影响下,教学观转变为“教学也是科学”。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而有效研培则是基于有效教学理念衍生而成。有效教学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以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主张教学要有“三效”,即:效果、效益、效率。
“有效果”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后,学生有所收获、提高或进步。
“有效益”主要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或学得好不好,而并非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
“有效率”主要是指单位时间内师生的付出与学生的收益比,教师和学生的付出越小,学生收益越大,越有效率。
学习的本质属性是自主性,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策略,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有效教学的前提是要有效备课。备课要全、精、透。单元与单元之间,单元内部内容之间都有一定的结构,在教学中需要结构化。所以教师不仅要备本节课的内容,还要对本单元的内容、本册书的内容,以致整套教材的内容进行统揽,了解教材编排体系,递进层次和梯度,进行教学结构的组织,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时还要对学生和学情进行研究,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的个性差异,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授之以渔。
精彩的导语对实施有效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列宁说过,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好的导语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要求,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好的导语来源于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知识积淀。
美国学者加里.鲍里奇有一本书,叫做《有效教学方法》,书中介绍了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五种教学行为。
一是清晰授课。教师授课语言应该清晰凝练、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二是多样化教学。教师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用挑战性的问题、热情的赞扬、多样化的视觉效果等。
三是任务导向。教师授课应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让学生在迫切需求下学习。
四是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
五是确保学生成功率。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使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鲍里奇还在书中介绍了组织有效课堂教学的七方面要素。
一是教师的任务取向。教师首先要明确走进课堂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建立了正确任务取向的基础上设计课堂教学的组织结构。
二是有效的班级管理。教师要制定相关纪律对学生形成课堂约束,对课堂上学生出现的突发问题或学生的不良行为低调处理,以避免非主题因素干扰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是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通过调控教学的速度来赋予课堂教学以节奏感,同时要根据教学的组织化、结构化特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分工与合作的关系,构建和谐课堂。
四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将教师的传授与学生的练习、效果的反馈与质量的评价四个环节与个性化的学习有机结合,反复使用。
五是有效的教学表达。教师授课要通过知识内容的组织结构、师生自身的意义网络和思维方式,把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进行结构化,有条不紊,层次分明。
六是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情绪要饱满,富有激情和热情,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技巧,同时充分接纳学生的观点,利用学生的想法来推进课堂教学。
七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从建构主义的角度看,学生是依赖于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来解释、重构新知识的,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其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