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街头乞讨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办?
相信大家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走在大街上,遇到很多种乞讨的人,种类也有非常之多,有在时在地上用粉笔写着差几元钱回不了家的、有的是断了手脚的、有的是抱着孩子乞讨的、还有一类是卖艺的,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虽然形式各异,但无一例外前面都放着一只小碗,装满了零钱。但是,更令人苦恼的是,街头乞讨的孩子,真假难辨,面对这样的乞讨,相信大家都有同样的疑问:是应该施舍多一些,还是应该拒绝多一些呢?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但是面对这些以乞讨为生的孩子们,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在这些乞讨的孩子当中,也有很多是人贩子贩卖过来作为他们挣钱的工具,相信大家都看过一部叫《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电影,该电影获得了第81届奥斯卡八项大奖。电影里有两个情节让不同民族的观众为之落泪:主人公杰玛和他的哥哥儿时被黑帮控制,他们目睹小伙伴被人故意弄瞎眼睛从而做一个唱歌的盲童上街乞讨,他俩有幸逃脱避免同样的厄运。多年后,他在一个地下通道碰到了当年被弄瞎眼睛的伙伴唱着凄婉的歌曲行乞。中国各城市中那些乞讨的残疾儿童,他们有没有人和杰玛小伙伴的命运相似呢?从近年来一些新闻报道来看,确实存在黑恶势力拐卖、控制儿童乞讨谋利的行为,有些人甚至将正常儿童致残或故意扩大残疾儿童的伤残程度,以此来博取同情。面对这样乞讨的孩子,我们是给钱,还是不给呢?给了钱,也许这些钱根本就落不到孩子们的手中,最终还是落到孩子幕后人物的口袋里面;不给钱,又怕面前的孩子确实是乞丐,根本不是人贩子利用的。这样,大多说的人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究竟给与不给,我们真的很难说。



曾有报道说某市发出通知,号召市民不要随意向行乞者施舍,而要引导其到救助站。这引发了不少人的质疑,认为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会泯灭大众的同情心,大多数人认为解决城市乞讨问题不能靠一纸禁令。改革的初衷是为了保障每个人尤其是困难群体的权益。引导其到救助站,虽说是个不错的想法,但是,为什么乞丐们都不愿去呢,反而更喜欢乞讨呢,关键是救助站的负责人没有主动处理,他们有没有主动到救助站外面寻找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这背后也许有诸如制度设计、权力界定的不完善之处,但面对地铁上、车站里日渐增加的已经习惯下跪的孩子们,救助部门不该再“等人上门”。救助站、公安、车站等部门,能否合作跟踪调查一下,将孩子们救助到底,而不是随便有个监护人或“乞头”一来,又将他们带回行乞之路。
其实,国家为了整治流浪乞讨人员,也做了不少的努力,同时也制定了很多管理办法,比如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胁迫、诱骗或者利用他人乞讨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反复纠缠、强行讨要或者以其他滋扰他人的方式乞讨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为了保护儿童、残疾人的人身权利和身心健康,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或者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乞讨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一条的罪名是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
但是,虽然说是街头乞讨有可能是触犯法律的,但是好像以乞讨为生的人群,不但没有减少的迹象,相反还处于增加的趋势。也许原因很简单,与一些靠苦力吃饭的人相比,乞讨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违法成本也比较低。
也许正是这些“山寨乞丐”的所作所为,通过多种手段,骗取人们的同情心。久而久之,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反而被淹没了,当他们乞讨时,遭遇的多是社会的冷漠。那么,面对街头乞讨的孩子们,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大家有心的话,可以听听一位法律工作者的建议:当我们在街头看到进行乞讨卖艺的儿童,应当及时拨打110报警。也许你轻轻的一个电话就会解救一个被拐卖儿童,就会拯救一个破碎的家庭!
总之,在中国这样一个贫富差距比较大的国家,乞丐是不可能禁绝的,我们要做的,不是将行乞者赶得东躲西藏,也不是鼓动所有人捂紧钱袋,而是要有针对性地“主动出击”救助最需要帮助的人,去解救那些被残害的人,比如那些孩子。让他们从小学会站起来做人,懂得靠劳动创造幸福。
一组乞讨族的真实生活
孩子是大人讨钱的工具

小小的平方内居住了十多口人,这是众多乞讨人员其中的一个地方

他们被很多媒体夸大报道说“梅花帮”。无论男女老少他们手上都有一个梅花或绿点,他们说这是当地的风俗

老董两口子正在里面小屋里亲密,老侯无意闯了进去,结果招来一耳屎

他们当中很多家庭都有手机并且是彩屏带照相功能

从农村来的孩子对要钱充满恐惧,大人架着孩子弱小的身躯向前硬推

晚上盘点一天的收入,算不过来时,拨打一下算盘

租来的孩子能吃到方便面算是一件幸福的事了

雯雯正在上小学二年级被父母强迫拉进都市进行讨要。孩子是无辜的,他们对金钱没有任何概念,但街头讨要的却深深地烙在了他们幼小心灵的记忆深处

如果以后你遇到下面这种情况,会不会给呢?你会怎么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