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好景看春耕。这几天,赤峰市红山区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正抢抓农时,积极开展春耕备耕工作,打好农业生产“第一仗”,为今年的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受疫情等影响,各地农民开始尝试线上买农资、上“农业技术网课”……如今,“云上备耕”正在成为农业新时尚。
随着机械化作业日趋完善,赤峰市艳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紧跟趋势,结合社员实际需求,引进了全套全膜覆膜播种机、滴灌铺膜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为耕种提供先进的设备支持。春耕不等人,农时贵如金。为保障春耕紧张有序开展,在春耕备耕工作中,合作社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主力军”优势,进行平田整地、配方施肥、机播、统防统治、土地深松深耕等作业,全力提供春耕优质服务,为农业丰产丰收提供保障。
春耕生产,农资先行。为保障所有社员能拿到优质、低价的农资,合作社还统一采购农药、化肥、地膜等物资,减少环节、节约时间、降低成本。今年,合作社还将建设一个粮食初加企业,将产业链从种到收到销售延伸到深加工。
线上买农资、上“农业技术网课”……如今,“云上备耕”正在成为新时尚。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的三眼井村村民赵玉珍就被大家称为“云备耕”达人,轻点手机,在“云上”订购农资。去年,赵玉珍尝试在网上购买种子、化肥等农资,发现省心又省事。今年她家计划种植20多亩谷子,就早早计算好需要的农资数量,直接在网上下单,过几天就能送货上门。
搞定了农资,赵玉珍还上起了“农技网课”。谷子播种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在播种前要进行选种、晒种、浸泡催芽等等。赵玉珍认真记下相关技术要点,为谷子的播种做准备。
在推行智慧“云备耕”模式过程中,红山区构建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体系,为村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现在,像赵玉珍一样“宅”家就能享受“云服务”的人越来越多。
内蒙古台特约评论员、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盖志毅认为,农业数字化是农业发展的一次飞跃,手机是新农具,数字是新资产,网络是新农活儿!
盖志毅:农业数字化是农业发展的一次飞跃,目前有一种说法就是手机是新农具,数字是新资产,网络是新农活儿!农业的数字化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土地生产率和资源转换率等各项农业现代化指标都是最新也是最大的引擎。但是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测算,我国的农业数字化水平仍然是很低的。2020年农业数字化率是8.9%,工业达到了21.0%,服务业是40.7%。这说明农业的数字化率尽管有所发展,但还不到工业的1/2,不到服务业的1/4。这就说明了农业数字化发展潜力很大。因此我们今后要向提高农业数字化水平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所谓的广度,就是要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领域和围绕农业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各产业都要发展农业的数字化,深度就是要提高农业数字化的水平和质量。比如说目前有些设施农业仅仅是在通风上实现了数字化,而“光”和“湿”还没有完全实现数字化。为此,我区下一步需要在资金扶持、人才培养和农业数字化技术研发上多方施力,将这一新动能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20级研究生曹佳慧记录
2022年5月11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