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奕奕不是非常偏食,但我想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能对每样食物都一样热爱,对食物的厚此轻彼总是难免。在面对孩子只热衷于一样食物,对其他食物统统拒绝的情况,我总结出了三个小妙招。
第一招:蒙混过关
奕奕宝宝今年三岁了,在这三年的抚育过程中,第一次偏食是在他刚刚七个月,添加红枣泥时,没想到的是甜的枣泥他拒绝吃,喂到嘴巴被吐出来,试过两次都是如此。当时,家人说他不喜欢吃,那么就不喂了。我觉得孩子不喜欢吃,有可能是刚开始还不习惯红枣的味道,红枣除了甜味还有一些些苦味,如果就这样从此不给他吃红枣,这样一种健康食物,岂不是太可惜了。于是我就尝试着将红枣泥与他最喜欢吃的红豆沙混合在一起,这样,他果真没有拒绝,而是欢欢喜喜的吃光拉。以后,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好像也忘记了曾经不喜欢红枣,现在早餐的红枣莲子,可是“压轴”甜品哦。
第二招:对症下药
*食物过大:切小
*颜色不好看:直接喂,不让宝宝看见
*暂时的狂爱某种食物:听之任之,不做负面强化
孩子偏食的原因可能会非常多,有些可见,有些可能说不清楚,估计要追溯到妈妈肚子里的时光。而对于我们能分析出来的原因,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当然,不是真的给孩子吃什么开胃药之类的,而是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奕奕不吃的东西比较少,许多东西比如胡萝卜、西兰花、青菜,他都非常喜欢。但也有不吃的,比如丝瓜、茄子,后来我发现,他不喜欢吃的有一个共同特征:大、软,我想他可能习惯了小、碎的食物,对这样的感觉很陌生,以为不是吃的东西,于是就吐出来了。明白了这些,我就会把菜用筷子和勺子给弄成几个小块,再给他就吃了。还有就是菜的颜色,我发现黑乎乎的菜,比如放酱油很多的茄子,他也不吃,我想他可能是看到菜的颜色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所以不愿吃。这时候,我就直接喂他吃,当然他其它菜基本都自己吃,喂他吃时,他看不到,就吃了。
奕奕还有一个偏食就是对肉食的狂爱,估计这个和许多宝宝都相似吧?一岁多的时候,每次吃饭时几乎都要用什么什么肉来引诱他,一听到肉,准能把他吸引到餐桌前边来。对待这个现象,虽然有些顾虑但也实在没啥办法,只能是:尽量不在他面前强化肉很香,尽量在他面前多强化蔬菜和其它菜有多香有多好,在他吃肉的同时喂他其它的菜。但忽然有一天,快三岁时,大家都发现:今天我们有什么肉来引诱不凑效啦!怎么会?曾经这么热衷肉食的人听到肉无动于衷?不仅对肉食,对他很着迷的花生酱、奶酪,都不再那么热衷了。当然也在不断地对其它新的食物发生兴趣。我觉得,孩子对某些食物的偏爱可能有不变的,也可能有变化的,在各种方法纠正偏食都不凑效的情况下,适当的放开、听之任之也是一个不是方法的方法了,正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当他对一样食物满足了后,就不会再那么痴迷了。如果当时,太过于强调或者校正可能会适得其反。
第三招:饿一饿
其实,家长们都知道一个最简单、最有用,但也是家长们最不舍得使用的,对待偏食的杀手锏——饿孩子一顿!这个恐怕一般家长不容易做到,我自己有时也难免会嘴巴一套实际一套。最厉害的其实也是最简单的,那就是烧好的饭如果孩子不吃,那就没有别的东西吃,一直到下一顿饭,当然中间水果可以吃,但其他的任何东西都没有。再偏食的孩子,如果真正狠心给饿上一顿,中间无论发生什么都坚持,估计到了下一顿吃饭时间,孩子不是偏食,而是饥不择食了吧。不过就怕孩子没有叫饿,做娘的早就秉不住了,如果半途而废、家长自己先违反了规则的话,也不会凑效了。
虽然直接饿一顿我们都不舍得,但道理还是这个道理,那就是平时给宝宝不要喂的过饱,我们的老祖训“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还是很有道理的。
在宝宝1岁之后,奶就要逐渐下降为辅食的地位,有些孩子两岁多了还是只吃奶,饭吃的很少。点心尽量安排在两餐中间吃,尽量少吃零食。吃饭时,如果孩子吃的不多,说吃饱了,最好不要再强喂,这点我深有体会,我们费了很大心思很多时间烧好的饭,孩子吃了两口就不吃了,这心里怎么也过不去,开始我也是哄着强迫这喂,后来经过观察和思考,我觉得孩子和大人一样,有胃口不好的时候,孩子自己知道是否饱了,没一个孩子是饿坏的,后来只要孩子说不吃了,或者吃饭时很乱就不给吃了,用保鲜膜封好,过会儿他饿了再热好给他吃,效果就很不错了。最后一点,那就是多带孩子户外运动,多带孩子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身体好、心情好,胃口也会更好,偏食问题也会随之而解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