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敏飞
贫困生资格认定是大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记者7日从江苏大学了解到,该校把手机消费情况作为贫困生资格再认定的第一步,对那些话费较高的学生将会进行再调查。而这一做法,也引发了多方热议。日前,江苏大学学生工作处正式公布了对4463名贫困生话费调查的大数据处理结果,或降级或取消,有21人被“摘帽行动”取消了贫困生资格,还有32人从家庭经济特殊困难降级为一般困难。
http://p3.pstatp.com/large/5da00017c1534b8ef8b
如今的大学,对贫困生均有不少的帮扶政策,如助学贷款、助学金等。不过这些政策,不可能涵盖至每一个人,那就只能选取其中相对更贫困的学生予以资助。但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是: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人为的觊觎。现实中有人开宝马领低保,大学里同样不乏家境好却领着助学金的人。既然对贫困生的帮扶资金是有限的,那就应该用在刀刃上,不过如何认定一名大学生是贫困生呢?则是一门技术活。
在认定贫困生资格方面,各大高校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些大学直接用“自揭伤疤、比穷演讲”的方式来竞聘贫困生的资格,虽引发争议但依然风靡;而有些大学,则设置了一些硬杠杠,比如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机电学部,就明文规定贫困生每月话费不得超30元,手机总值小于500元,电脑总价不得高于3000元;而此次在江苏大学,同样是以话费高低来认定一名贫困生是否还有继续当一名贫困生的资格。
客观来说,这些做法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毕竟,他们具备要识别假贫困生的意识,但这些学校所采取的方式,则是值得商榷的。就此次江苏大学用话费来认定贫困生资格而言,其实就不甚妥当:一则,与人交流与人联络感情是每一个人正常的诉求,贫困生也不例外,哪怕物质并不丰裕,他们也有通过电话、短信甚至社交工具与他人保持联络的自由与权利;二则,假若贫困生想摆脱当前的困境,正在创业,但一切还没有起色,所以话费多,如果学校动辄就以此取消他们贫困生的资格,似乎也没有必要。
以此分析可知,用话费来认定贫困生资格的做法,其实一点都不科学。对于学校而言,他们完全采取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方式来认定贫困生的资格,比如,成立一个贫困生评定小组,听取学生的情况陈述后,进行一定的查访,以确认学生是不是说谎。如此,既能确保助学金发放的公平与公正,又不用涉及学生的隐私权利与个人尊严,何乐而不为呢?一些学校动辄采用单一化的衡量标准,不过是一种赤裸裸的懒政罢了。
关于助学金等帮扶资金,就应该用在刀刃上,用在贫困生头上,而不是用在假冒的贫困生头上,这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那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学校就要采取更加科学更加尊重贫困生权利的方法,而不是对他们的生活进行过度的干预。唯此,助学金等对贫困生的帮扶资金,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公平与正义。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更多原创精彩评论敬请关注微信公号:maiwenbumaishen(☜长按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