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同“扣公职人员工资植树”就是“仇官”

文/龙敏飞
甘肃临洮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的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并不算高。但据临洮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反映,每年春季有一个月发的工资,都会比其他月份工资少几百块钱。这种情况已经连续有两、三年了。此事被披露后引发热议,当地回应,“将全面清退结余资金,今后由各单位自行义务植树,不再统一扣款。”
http://p1.pstatp.com/large/3e4000908fc49fdbe8d
“扣公职人员工资用于植树”的新闻一出,舆论立马呈现两派:一派认为,扣公职人员工资植树可以理解,更何况人家真的用于植树了,且“植树”更“护树”,效果还不错,绿化水平有所提高,“结果正义”显而易见;另一派则认为,无论什么样的理由与借口,都不是私自扣公职人员工资的挡箭牌,因为没有谁有这样的权力,凡事不能只讲“结果正义”而无视“程序正义”。在是非对错的判断上,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
在舆论的关注之下,当地立马回应,“将全面清退结余资金,今后由各单位自行义务植树,不再统一扣款”,在一些人看来,这似乎是一种胜利,最少是舆论的胜利。但其实不是,为何呢?因为这很可能意味着当地的绿化水平,从此之后要降低好几个档次。之前的经验已经证明,各单位自行义务植树,基本上是形式主义走走过场,很难达到“护树”的高度,而专业化的操作,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但很显然,降低当地的绿化水平,消解植树的正义性,也并非公众希望看到的愿景。这就是说,审视此事,必须跳出简单的是非观。此事背后的是是非非,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而是很简单的,脉络也很清晰。一个显而易见的常识是:工资不是你想扣就能扣的,没有谁有这个权力,说“扣得好”的,不过是天然带着“仇官”的情绪罢了。但绿化问题,则是不少地方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这不容回避。
言及此,一些常识便更加明确了。这就是说,对于此事而言,公众希望看到的结局应该是这样的:既能有效地提高绿化水平,又能不扣当地公职人员的工资。如何做到呢?这才是问题的核心。当下,绿色发展、绿色消费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当务之急,便是让这照进现实。从其他地方的经验来说,这有两种途径,一是财政拨款,二是社会融资,至于具体如何操作,并最终形成两全其美的方案,则是当地最该思考的问题。
这就是说,对于“扣薪植树”,公众的确不应太过纠结于这背后简单的是非观,因为背后的道理并不复杂。常识不怕重复:分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简单地断定是非对错,但更是为了解决问题。这便是说,对于贫困县而言,如何解决植树背后的财政短板,才是当地以及全社会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毕竟,临洮县的事情虽是个案,但也是不少贫困县的一个现实缩影。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更多原创精彩评论敬请关注微信公号:maiwenbumaishen(☜长按可复制)或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