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数学课”的大胆创新与冒失任性

山东聊城一所公立小学取消一二年级的数学课,新闻一出,便引发各方热议。在众多的评判之中,有一种观点得到不少人的认可,那就是改革总比不改革好,要鼓励这样的创新、点赞这样的大胆,因为这是对教育改革的积极推动。这些人认为,教育已经如同一潭死水,稍微掀起点涟漪终究要比风平浪静好些。而这样的改革,还可能带来蝴蝶效应,让其他的地方学习与模仿,汇聚改革的力量,何乐而不为呢?
话虽如此,但一个问题不容忽视:这所学校取消了一二年级的数学课,那么这些孩子怎么办?是三年级一次性学习三年的数学知识还是有配套教学方案?很理性地分析,一所学校的单兵突进,是很难形成一整套教学方案的,那这样的改革快感,最终是建立在孩子们的痛苦之上的。毕竟,当他们快快乐乐地玩了两年之后,上到三年级,他们学习的痛苦就很可能加倍。用两年的快乐去换取一年更大的痛苦,这样的教育改革,积极意义其实不大。
必须承认,教育改革是好事,但改革应该是一整套的系统工程,而不是“取消低年级数学课”这样的单兵突进。这样取消数学课,孩子们拉下的课程以及三年级时所要承受的痛苦谁来负责?更何况,教育改革从来都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渠道征求意见,那么对于“取消低年级数学”这样的改革,家长们同意没?孩子们认可没?教育改革不需要闭门造车、关起门来决策,而应该充分尊重各方的意见。
遗憾的是,在这所公立学校,却似乎是校长一人说了算,校长觉得小学一二年级数学逻辑性强、易硬背,便取消了之,若是其看其他课程不顺眼,是不是也可以一句话就取消了?这样的决策,其实就是人治,也是典型的拍脑袋决策。若是教育改革都这么随意与任性:这所学校不上语文,那所学校不上数学……那真的不知道教育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而置身其中的孩子们,则是这些拍脑袋决策的最大牺牲品。
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教育需要改革,但“取消低年级数学课”这样的事情,其实不能这样冒冒失失地推进。毕竟,对于教育改革而言,作为容易,但科学的作为却很难;解构很容易,但建构却很难。在这样的现实境况下,教育改革可以大胆,也可以创新,但不能由一个人或一所学校来推动。置换在此事上,便是教育部门可以大胆创新地取消低年级的数学课,但必须是统一的,而不是校长的一家之言以及某所学校的一校之行。
本博客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并链接到本博客,更多精彩文章请加微信公号(长按可复制):maiwenbumaishen 或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