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证明我爸是我爸、我妈是我妈”这样的事情,笔者也曾遭遇过,那就是大学毕业两年时,因为学校托管的户籍到期了,必须迁回原籍。于是,我去老家落户,却遭遇一个最大的问题:如何证明我爸是我爸、我妈是我妈。来回多次未果,最后,还是联合我们家的亲属按手印,才把我的户口落下来。但由于老家很多人外出打工,所谓的亲人按手指印,其实也就是家人从拇指按到无名指罢了。当时就想,若无一纸证明,我爸妈岂不是成别人家的了?若是丢了身份证,岂不是我连个人都不算?
从我个人的经验,还有北京市民陈先生的尴尬可知,类似的问题,其实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你多问个为什么,人家便会告诉你:制度就是这么规定的,我们也没办法。如果你还敢多问一句,你便会发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这样的事情,你会有很深的领悟。客观来说,在制度化的社会,的确需要一些凭证,以便更加方便地进行社会管理,但这并不等于“多设关卡”,如这“证明我爸是我爸、我妈是我妈”,便是一个很滑稽的问题。
笔者的落户,最后在按了手印之后,成功办理了;而北京陈先生的尴尬,则是花了60块钱就被旅行社解决了。于是,一个问题便来了:既然走走形式、拉拉关系、甚至是出点小钱就能把这样的尴尬化解了,这说明所谓的“一纸凭证”,完全是形式主义的大旗。既然这些凭证并没有太大的现实价值,那又何必设置这样的“关卡”呢?岂不是故意“刁难人”么?
众所周知,中央一直以来都在简政放权,如2013年5月15日,国务院决定,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共计117项;如2013年11月8日,国务院决定,再取消和下放82项行政审批项目;再如2014年1月28日,国务院决定,再取消和下放64项行政审批项目和18个子项……类似的举动,其实早已成为一种流行格式。这样的现实,见证了简政放权的成绩,这无疑是值得点赞的。
而如今,一个“证明你妈是你妈”的尴尬一出,无疑再次证明了简政放权的迫切性。不可否认,在数量上,简政放权我们已经取得足够多的成绩,如今在质量上,理应有更多的作为。而信息化的时代,也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这样的可能与便利。这便是说,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应早日打破,让公民基本信息在政府部门之间共享。只有让“数据多跑路”,百姓才会“少跑腿”,那什么“未婚证明”、“证明我妈是我妈”等事情,才不会再次出现。(刊于4月9日《河南商报》)
本博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并链接到本博客,更多精彩文章请加微信公号:maiwenbumaishen,或扫描以下二维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