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敏飞:滥用“家属情绪稳定”是二次伤害

(2015-01-02 11:50:46)
滥用“家属情绪稳定”是二次伤害

    /龙敏飞

 

针对“云南文山富宁归朝里马小学多名学生(15人男生、2个女生)遭教师张某性侵,其中一名男生受伤住院”的网贴爆料,20141231,富宁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发布通报称,张某从2012年到2014年先后对15名男生进行猥亵,是否还有更多学生受害仍需调查。目前,事发学校校长已被免职,副校长遭停职检查,涉事教师张某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该通报最后还称“家长情绪基本稳定”。(11日《北京晨报》)

不知从何时起,“家属情绪稳定”成为悲情事故报道的“御用结束语”。2014年,云南昆明明通小学发生“9·26”踩踏事故,新闻发布会上,官方就通报称,“家属情绪稳定”;同是2014年,四川宜宾中学发生斗殴事件,三人死亡,官方也表态称“死者家属情绪稳定”;2012年,湖南邵阳发生沉船事故,官方亦称“遇难者家属情绪稳定”……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可以说,“家属情绪稳定”已经是一种十足的官腔了,因为凡有悲情处,皆有“情绪稳定说”。

这种官腔的由来,从来都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有着其“目的论”。可以肯定的是,所谓的“家属情绪稳定”,与“领导高度重视”一般,都是想凸显领导的作为,体现领导的英明。“高度重视”,意味着领导对事件本身采取了行动,“情绪稳定”,见证着领导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在短时间内就安抚好了“家属”,可见领导是费了一番心思的。在“拍马屁”的冲动下,各地悲情事故后屡见“家属情绪稳定”的说辞,便不足为奇了。

只是一个可以想见的逻辑是:家属的情绪真的稳定了么?以此事为例,有17名孩子遭老师性侵,其中有男有女,面对这样的事情,哪怕有再强大的心脏,短时间内也恐怕难以情绪稳定吧?面对类似事件,只要换位思考一番,就可知“情绪稳定”之说有多荒谬,又有多冷血。可以说,面对类似事件,哪怕得到再多补偿,哪怕当事人受到再严重的惩戒,这样的创伤都很难在短期内平复,那所谓的“情绪稳定”,便只是官方一厢情愿的说辞罢了。

事实上,“家属情绪稳定”之说,最大的恶果不是其无视真相,而是其粉饰太平。就此来说,没有求真性质的“家属情绪稳定”之说,其实是一种“二次伤害”。试想,当你的孩子或是性侵了,或是因为踩踏事故去世了,还没有几天,官方就说“你情绪稳定”,无论凶手有没有绳之以法,也无论赔偿有没有到位,这样的说法本身,就是一根刺,刺痛着每一位受害者的家属。轻率地说“家属情绪稳定”,的确是面目可憎的。

于更深层次的审视可知,“家属情绪稳定”之说的泛滥,是相关部门机制僵化、缺乏人性作风的一种写照。就政府部门而言,理应务实一点、实事求是一点,少一些“官话套话空话”,多一些“真话实话人话”,唯有如此,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才会提升,也才能增进官民互信的可能。悲情事故面前,请别再说“家属情绪稳定”了,而应多去反思自身的工作,有没有到位?有没有必要的客观公正?如此,才是其应尽的职责与义务。

刊于1月2日《新京报》: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5-01/02/content_555399.htm?div=-1
1月2日《燕赵晚报》:http://yzwb.sjzdaily.com.cn/html/2015-01/02/content_1133073.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