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敏飞:治污怕百姓看不见还是怕领导看不见?
(2014-06-04 23:58:06)
标签:
杂谈下水道官员们百姓官员 |
治污怕百姓看不见还是怕领导看不见?
从1994年大规模治理淮河至今,我国水污染只是有所减轻,并未得到根本上的改善和控制。20年来全国治理大江、大河、大湖,从未间断过,但实效与预期并不一致。对这样的情况,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透露,自己在一个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调研时听到这样的声音——市长说,地下铺了管网,把几百亿埋在地下,老百姓也看不见,我怎么能干这个事儿呢!(据《中国经济周刊》)
“把几百亿埋在地下,老百姓也看不见,我怎么能干这个事儿呢!”这样的话语,常人都知道不合逻辑,官员也肯定知道这是不行的。所以在公众场合,官员们肯定不敢这样说。不过在私下里,官员们还是什么话都敢说的,因为没有舆论压力,自己心理又憋着一阵狂喜与得意,不与人分享一下似乎很难保留那份成就感。于是,便有了某位市长这样的一番高论。
这位市长具体是谁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很多官员都是这么想的,曝光甚至处罚一名市长,并不能解决这背后的全部问题。事实上,这背后的意识众所周知,无非就是面子工程作怪。无论是治污的不力,还是下水道修建的差劲,都是这种意识主导下的产物。这些年,“看海”的城市那么多,“污染”的趋势也越来越严重,足以见证爱搞面子工程的官员的确不在少数。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下,我们需要开刀的,显然不是一个市长,而是一种行政意识。
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是,治污有没有效果,下水道修建得好不好,这些问题,百姓不是看不见,而是看得清清楚楚。一场大雨,百姓就知道下水道好不好了,能“看海”的城市,下水道肯定是不好的;反之亦然。至于治污的效果,百姓也是看得明明白白的,如周边的河水没有味道了,变得清澈了,可以下水游泳了等等,这些,百姓都是看得见的,也是心知肚明的。这意味着,“治污百姓看不见”不过是一句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
官员们之所以这样说,因为他们心里比镜子还要明亮,他们知道,如果治污了,完善下水道排水系统了,领导是看不见的,考核机制是看不见的,但这些话又不好直说,只好拐个弯来表达一下。官员们知道,任何人来到一座城市,最醒目的还是高楼大厦,还是繁华的街道和热闹的都市,这些都是最直观的感受,至于下水道、治污等,即便投入较大,短期内也很难看到理想效果。
在这样的现实下,一些官员们便有了趋利避害的选择,于是,一栋栋大楼起来了,一个个商圈成立了,这时候,地方官员的政绩也来了,升职便也有望了。当治污、修下水道的官员还在原地踏步时,爱好面子工程的官员却得到了升迁,那后来者的选择就不言而喻了。
说到底,官员们说的怕百姓看不见,更是怕领导看不见。要纠正这样的尴尬现实,一方面,要完善官员的评价体系与政绩考核方式,把治污、下水道建设等纳入到考核中,并要占足够大的比例;另一方面,对于治污不力、下水道修建不力的城市官员,一定要用严厉的问责来对待。唯有这多管齐下,方可让官员们纠正“老百姓看不见”的行政意识,也才能让其回归职业属性本身。
市长谈治污:几百亿元管网埋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