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禁的哥问去哪儿,挑客处罚在哪儿?

(2014-04-01 23:35:38)
标签:

杂谈

禁的哥问去哪儿,挑客处罚在哪儿?

    /龙敏飞

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的《出租车运营服务规范》41日起实施,《规范》明确,乘客上车前,出租车司机不得有询问目的地等挑客行为。《规范》还对出租车的投诉有明确的要求,出租车公司在接到投诉后,必须要在24小时内处理,10日内处理完,并将结果告知乘客。(41日中新社)

出租车司机拒载是一老大难题,的哥的姐也有自己的解释,如正在交接班、如走的路线不赚钱、如怕堵车、如也要考虑生活成本等等。不过,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有益补充,出租车拒载的现象,对乘客而言,是不利的,也是不公的。对其进行必要的规范与约束,显然在情理之中。此次《出租车运营服务规范》出台,其中明确规定,“乘客上车前,出租车司机不得有询问目的地等挑客行为”;此外,还对乘客投诉有了明确的规定;甚至还规定,出租车企业经营者要建立乘客失物登记、保管、查找制度,等等。这些规范,对乘客而言,无疑是“好声音”。

可以说,如果《出租车运营服务规范》里的规定,出租车司机能够完全遵照执行,无疑会给公众带来极大的利好。一方面,以后在高峰期打车,就不怕“拒载”的行为发生了;另一方面,“拒载”、“挑客”等行为的减少甚至杜绝,也必然会提升城市的形象。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只是,制度善意的落实,还有赖于强有力的执行力。之前,各地对于“拒载”、“挑客”等行为,可谓是禁令百出、处罚甚严,但结果呢?却是禁令形同虚设,处罚束之高阁,这导致“拒载”、“挑客”等行为并没有太大的改观。何以至此?源于没有常态性的执法,只有运动式的选择性执法,致使一些的哥的姐心存侥幸,等到执法松懈时,“拒载”、“挑客”等行为立马就卷土重来,这是自然而然的逻辑。如今,一纸《出租车运营服务规范》的规定,就能让的哥的姐们“立地成佛”,然后不再“拒载”、“挑客”么?显然不可能!

就此次《出租车运营服务规范》而言,更大程度上还只是一个倡导性文件——明确了司机不能怎么做,如不能在乘客上车前问目的地;但并没有明确司机如果不遵守需要承担的后果,即司机如果在乘客上车前问了目的地会有怎样的处罚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换言之,没有处罚配套的规定,不过是“纸老虎”而已。这也意味着,《出租车运营服务规范》的现实执行效果,的确不容高估。毕竟,连处罚都没有,光寄希望于的哥的姐们的道德自律,显然是靠不住的。那这“规范”的善意初衷,便也很难落实到位。

换言之,对规范出租车服务,禁止“拒载”、“挑客”而言,需要《出租车运营服务规范》这样的“好声音”,更需要“好行动”。这意味着,只有对每一名“拒载”、“挑客”的出租车司机加以处罚,才能形成必要的震慑磁场;此外,适度减免出租车司机的“份子钱”、增加他们的出车补贴,以减少他们的生活压力,他们才更愿意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然,“拒载”、“挑客”的事情,还会成为城市里一道扎眼的风景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