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工放弃社保”期待社保全国统筹

(2013-07-16 23:35:28)
标签:

杂谈

“民工放弃社保”期待社保全国统筹

    □龙敏飞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日前发布《〈社会保险法〉实施情况研究报告》。报告透露,国内个别企业员工放弃社保来换取更多的直接收入。这主要包括农民工群体、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等。这些低收入群体不愿降低收入参加社保,为了生活稍微宽裕一些,他们宁愿主动不参保,让单位将这部分费用转化为工资发给自己。( 716《京华时报》)

社保是一种社会救济手段,其善意初衷不言而喻。不过如今,却有不少民工主动放弃参保,让单位将这部分费用转化为工资发给自己,很多人责民工“短视”。但“短视”之说,显然难以涵盖这背后的复杂成因。更何况,除却不参保之外,退保之人也不在少数,据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披露:2007年深圳市共有493.97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退保人数为83万人,而成功转保人数只有9672人。

社保之善意“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确宜重新审视,再“重新上路”。不然,任由最需要保障的民工群体与社保擦肩而过,的确违背了社保最初的“制度善意”。

审视之下不难发现,民工之所以放弃社保,原因不言自明。一者,乃现实需要。于民工而言,社保是新鲜事物,也是陌生事物,将钱投入到“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保里,远没有拽在自己手里那般心安,“钱在自己手里最踏实”便是这个群体最真实的心声。二者,因看不到利益兑换。于社保而言,其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五种。其中除医保之外,其他的皆难以“触手可及”,而且这些保险,皆有诸多规定,如缴纳年限等限制,让人看不到“收益”,当对其又不足够了解时,自然会有所畏惧。

先有怎样的制度设计,然而才有怎样的社会现实。当社保本身便存在制度硬伤时,也无怪乎一些人对其有所排斥。如养老保险,其规定必须在一个城市连续缴纳15年以上,退休后才有资格领取养老金。这对流动民工而言,无异于天方夜谭,哪怕他们想呆在一个城市工作15年,现实也难以满足他们这样的需求。此外,社保账户尚未实现全国统筹、自由流传,甚至连省内的统筹,尚在试点阶段。这样的逼仄现实,也在吞噬着民工缴纳社保的热情,消弭着社保的善意。

此外,一个无法忽视的现实问题时,在退保与不参保的人群中,还有地方财政的“导演”。如养老金,一旦退保,地方财政只退8%个人缴纳的小部分,单位缴纳的20%将会直接进入当地社保基金,且不用在当地退休,当地财政自然能减少不小支出。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人的觊觎。在利益的驱动下,地方政府进行“劝退”,容易理解却难言合理合规。一方的制度的硬伤,另一方却是政府的觊觎,这让人很难看到“社保的未来”,对其以“冷眼视之”便也不足为奇了。

社保之善意的发挥,得益于制度的完善,也得益于良善的监管。就眼下而言,民工主动放弃社保,就是一支警醒剂——社保的力度远没有达到公众的期待,以至于民工对其没有足够的信心。自然,这一切仍需以完善制度为落脚点,虽然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社保这项便民举措本就应该全国一盘棋,由国家统筹让社保全国“互通”。同时,简化办理社保的各种程序,让每一个人都看得见“社保的利益兑换”,每个人才会成为社保的“忠实信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