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没有讽刺便没有警示
标签:
文化 |
没有讽刺便没有警示——评《幸好,他们死在书里》
文/龙敏飞 现在,有一个常识人尽皆知,那就是,现代人写史,总会带有自己的倾向、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理念,甚至是自己的影子,自己的生活。毕竟,能从历史书上获得的知识,终究是少的,有时,不同的史书之间,也不是那么“吻合”,甚至还会有矛盾的地方,所以,现代人写史,其实就是在写我们自己。
在《幸好,他们死在书里》一书中,作者的视野的确很开阔,描述的范围也很广阔,书写的手法更是“穿越”,可以说是纵横上下五千年了,关公战秦琼、宝玉爱貂蝉、四大名著的穿插、金庸武侠的嵌入……这些笑话式的描叙,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融合,给人带来极大的阅读快感。幽默的书总是好读的,有笑点的书读起来也总是轻松的。
在本书中,作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诠释了历史,让人捧腹大笑。如貂蝉为什么不喜欢曹操?因为貂蝉见过最男人的人董卓了,也见过最帅的男人吕布了,所以对曹操没感觉了。再如桃园三结义,为什么刘备做了大哥?因为三个人站在一起,刘备实在太矮了,当小弟的总是要站着的,刘备这么矮实在撑不起台面,所以只能当“大哥”了!再如诸葛亮为什么取个丑老婆?因为诸葛亮打赌打输了;再如林冲的女儿是谁?林黛玉……
这一系列混乱与颠倒的情节描叙,看似给人带来极大的错乱感,历史为何到了王小山手里,却变成这般模样?这样的写法,一方面是为了发挥幽默的特色,让读者阅读更加轻松;另一方面,也是在借古讽今,而且是“今人式”的书写方法,这背后有的,是对现实的模拟,是对现实中各种人的“素描”,是好是坏,是良是莠,读者自有评价。
自然,本书最大的看点,还不是这些幽默,毕竟,在一个亚历山大的社会,每个人都多少会一点苦中作乐,那多少也会一些幽默,如果一本书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必然是不算成功的。《幸好,他们死在书里》这本书,在我看来应该算成功的,因为在幽默之外,作者还有对现实的辛辣讽刺。
在这本书中,作者写了很多人、很多事,但大多是琐事,而且是今人的琐事,如日常生活的场景、细节、俏皮话、故事、街头笑话等,每一个细节背后,皆有对现实的讽刺,如“一切向钱看”、再如“各种复杂的关系表”等等。这些,何尝不是对当今宝马女、拜金女、拼爹等现实社会的一种讽刺呢?
没有讽刺便没有警醒,在《幸好,他们死在书里》这本书中,作者用幽默的笔法,对现实进行了深层次的批判,这样的警醒是轻松的,也是更能让人接受的。毕竟,嫁接在古时的名人身上,再看到那种陋习,我们自己也会觉得不妥,这潜移默化带来的效果,肯定是远胜于“道德说教”的。
刊于6月28日《北京青年报》:http://bjyouth.ynet.com/3.1/1306/28/8103091.html
文/龙敏飞 现在,有一个常识人尽皆知,那就是,现代人写史,总会带有自己的倾向、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理念,甚至是自己的影子,自己的生活。毕竟,能从历史书上获得的知识,终究是少的,有时,不同的史书之间,也不是那么“吻合”,甚至还会有矛盾的地方,所以,现代人写史,其实就是在写我们自己。
在《幸好,他们死在书里》一书中,作者的视野的确很开阔,描述的范围也很广阔,书写的手法更是“穿越”,可以说是纵横上下五千年了,关公战秦琼、宝玉爱貂蝉、四大名著的穿插、金庸武侠的嵌入……这些笑话式的描叙,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融合,给人带来极大的阅读快感。幽默的书总是好读的,有笑点的书读起来也总是轻松的。
在本书中,作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诠释了历史,让人捧腹大笑。如貂蝉为什么不喜欢曹操?因为貂蝉见过最男人的人董卓了,也见过最帅的男人吕布了,所以对曹操没感觉了。再如桃园三结义,为什么刘备做了大哥?因为三个人站在一起,刘备实在太矮了,当小弟的总是要站着的,刘备这么矮实在撑不起台面,所以只能当“大哥”了!再如诸葛亮为什么取个丑老婆?因为诸葛亮打赌打输了;再如林冲的女儿是谁?林黛玉……
这一系列混乱与颠倒的情节描叙,看似给人带来极大的错乱感,历史为何到了王小山手里,却变成这般模样?这样的写法,一方面是为了发挥幽默的特色,让读者阅读更加轻松;另一方面,也是在借古讽今,而且是“今人式”的书写方法,这背后有的,是对现实的模拟,是对现实中各种人的“素描”,是好是坏,是良是莠,读者自有评价。
自然,本书最大的看点,还不是这些幽默,毕竟,在一个亚历山大的社会,每个人都多少会一点苦中作乐,那多少也会一些幽默,如果一本书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必然是不算成功的。《幸好,他们死在书里》这本书,在我看来应该算成功的,因为在幽默之外,作者还有对现实的辛辣讽刺。
在这本书中,作者写了很多人、很多事,但大多是琐事,而且是今人的琐事,如日常生活的场景、细节、俏皮话、故事、街头笑话等,每一个细节背后,皆有对现实的讽刺,如“一切向钱看”、再如“各种复杂的关系表”等等。这些,何尝不是对当今宝马女、拜金女、拼爹等现实社会的一种讽刺呢?
没有讽刺便没有警醒,在《幸好,他们死在书里》这本书中,作者用幽默的笔法,对现实进行了深层次的批判,这样的警醒是轻松的,也是更能让人接受的。毕竟,嫁接在古时的名人身上,再看到那种陋习,我们自己也会觉得不妥,这潜移默化带来的效果,肯定是远胜于“道德说教”的。
刊于6月28日《北京青年报》:http://bjyouth.ynet.com/3.1/1306/28/8103091.html
前一篇:关心政治就是关心我们的权利
后一篇:书评:庸常的世界需要一点猥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