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有病 为何总让顾客吃药?
(2012-08-14 02:08:43)
标签:
杂谈 |
银行有病 为何总让顾客吃药?
这些年,我们一起愤怒过的银行“霸道事”,的确不少。去自动取款机取款,多了我们不敢要,怕成为下一个“许霆”;少了又烦躁,因为维权之路的艰辛,已无需多说。与银行有“交集”,总是一个“矛盾纠结体”,只希望少出点意外,不然则有点“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的意味。以至于“ATM机多吐钱,小伙苦等不敢走”的新闻都出来了。而这次,又有银行的“霸道事”显现。
7月29日,武汉市民杨先生到银行取款,由于金额较大,从未清点过具体数目。近日,杨先生的妻子发现网银账户无法登录,杨先生找到银行询问原因,被告知他上次到银行取钱时,银行柜员多给他400元,由于找不到他,银行只好将他的账户冻结,该行已向杨先生道歉。(8月13日《楚天都市报》)
读罢新闻,不得不感叹,对银行霸道而言,没有最牛只有更牛。如果说机器出错是技术问题,难以避免;那这在银行内部办事出错,则是态度问题,完全可以避免。可无论是可避免的态度问题还是无可避免的技术问题,对银行而言,似乎练就了“卸责法宝”——无论是什么问题,都是储户(或曰顾客)的责任。这种不合逻辑的行为,真实地在银行上演,且“接二连三”,确让人感觉不可思议,但同时亦让人无奈苦笑。
你说ATM机出错,顾客多取了似乎需要承担责任,因为银行方面没有“现实可见的责任人”;那在银行内部发生问题呢?服务员难道也只是一台机器么?自然,出错的确需要纠正,这是应有之义,但问题是,纠正的方案不能总是“银行有病,顾客吃药”吧?这显然不符合责任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如此不得不发问的是:银行生病屡屡让顾客吃药的霸道勇气来源何处?
显然的是,这又是早已达成社会共识的命题,银行的霸道与牛气来源于整个行业的垄断,来源于“历史成因”。因为垄断,银行霸气外露;也因为垄断,银行无视“顾客是上帝”的原则。因为,几家垄断银行的傲慢与骄横,一直都“没有最牛只有更牛”。这般氛围之下,又在“别无分店”的现实境况中,顾客其实更似“待宰的羔羊”,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现实写照下,似乎并没有更多更好的维权方式。
换言之,如今银行业的市场环境没有丝毫改变,那类似下一个许霆、私自冻结账户的“恶行”,必然还会持续,而在同等意识的主导下,还真不知道银行导演的下一个荒诞剧是何模样?!
自然,对于破除银行垄断的呼吁一直存在,只可惜一直未果,但只要这种垄断一直存在,我们的呼吁便有现实的价值与意义,而此次我们同样不得不重复这套“老掉牙”的说辞,只为未来的自己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不至于“受伤”太深。而类似私自冻结储户账户的事,即便垄断存在,相关部门也不能坐视不管,因为这是赤裸裸对顾客权益的侵害,也是完全不符合逻辑的,是必须卸除的“恶”。即便我们无法暂时破除银行垄断,但我们可以用严刑峻法更好地去维护每一个顾客的权益,这已是“次优选择”了,不能再搁浅了,也不能再避而不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