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奸论”是反思班干部制度的引子
(2011-12-11 22:12:09)
标签:
杂谈 |
“汉奸论”是反思班干部制度的引子
文 / 龙敏飞
郑渊洁微博称,小学班干部制度是在培养“汉奸”,发达国家小学没有班干部制度,建议取消中小学班干部制度,让所有孩子平等成长。调查显示,近九成网友赞成取消小学班干部制度。( 12 月 11 日《河南商报》)
“汉奸”一词一出,必然掀起网络热议。自古以来,汉奸都是令人深恶痛绝之人,甚至让全民为其背书,让社会发展多走很多弯路。而郑渊洁指出小学班干部制度在培养“汉奸”,并举例称发达国家小学没有班干部制度,建议我国取消。话题瞬间转移到小学班干部制度身上,但如无“汉奸”二字,恐怕小学班干部制度也无法提升到这般关注度。就郑渊洁这微博而言,我不赞成“汉奸论”,却赞成取消小学班干部制度。
自然,对小学班干部制度的质疑,不是对职位本身的质疑,而是对班干部管理思维的质疑。少小之时,曾就任班干部,颐指气使之态,至今尚未能忘却。遗憾的是,我们教育本身,从头至尾、从上到下,皆充满行政主导本色。虽早已兴起去行政化改革,可至今依旧步履维艰,尚未有多大实质进展。小学班干部制度,虽不同于这体制,却也在体制之内,难免受其影响,要彻头彻尾去行政化,依然是种奢望。如此,唯有取消小学班干部制度,方乃连根拔起之治本之策。
即便小学班干部制度让人不满,却很难让我们认同“汉奸论”之说。汉奸,你我深恶痛绝,每每电影电视中出现如此之人,必叫人咬牙切齿。所谓汉奸之意,小学生未必真切体会,只因其官拜一班,便称其为“未来汉奸”,必然是其不能承受之重,而此番言论,也略显粗糙跟不谨慎。
自然,郑渊洁深通“吸引注意力”之功,无论是为其童话宣传,抑或是扮演公民角色,其总能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吸引关注,继而形成强有力的舆论探讨,火车票如此,这次,也亦如此。故而,我们无需过分纠结于“汉奸论”上,毕竟,少了“汉奸”二字,郑渊洁的微博,必然不会有如此冲击力,也不会有这般关注度,更不可能引起满网讨论。无论郑渊洁是有意还是无意为之,他当了一回恶人,甚至是一个靶子,但换来的,却是对小学班干部制度的反思与探讨,这足矣,毕竟,这总比一声不吭连泡都没起要好不少。
换言之,“汉奸论”不过是一个反思小学班干部制度的“引子”,与开场白、药引有异曲同工之妙,或许,这引子并不能令你我满意,却不能全盘否认“正文”。就郑渊洁此微博而言,“汉奸论”虽不可取,但在一个快餐时代,在一个没有噱头便难以引发关注的当下,汉奸论却又是如此“情有可原”。只是但愿这“良善”初衷,最终能修成正果,小学班干部制度,或完全改正,或取消,这才是公众之所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