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拒绝救助:少道德谴责多保障发问

(2011-07-21 10:24:24)
标签:

杂谈

拒绝救助:少道德谴责多保障发问

    /南朔

    日前,9个月大的农村胆闭男孩何顺治的父母多次拒绝网友爱心救助,被网友发现露宿街头。其父母表示,孩子病情多次反复情况危急,治疗费用达数十万元,因此决定放弃,把钱留给别的孩子。网友多次报警要求强制救治后,病童再次被送进了医院。(720日《广州日报》)

 

    孩子身患重症,被好心人发现,继而上传到网上,瞬间引发爱心高潮,许多网友纷纷表示愿意救助。可即便如此,孩子的父母却放弃最后的挣扎。这瞬间引发道德与法律边界的争议。就道德而言,作为亲生父母,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就这样痛苦地去世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而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孩子的救助与不救助,父母到底有没有决定的权利?关于这的探讨,其实就是对人性本性的一种讨论。

 

    而新闻中的父母,断然拒绝网友的爱心救助。很多人猜测,原因是这名父亲害怕捐肝。而他自己的回答也印证了这点,这名父亲明确表示,如果小孩能好起来他愿意,但他同时质疑,没有人能百分之百保证,所以他选择放弃。而上海仁济医院移植科主任夏强教授表示,在该院接受小儿亲体肝移植,手术的平均费用在12~14万之间。换言之,这名父亲就是因为害怕人财两失,才放弃最后的挣扎。

 

    其实,除却人财两失的考虑,手续后的很多后续问题也是不容思考的现实难题。譬如,这名男子因为捐肝,一旦失去劳动力,这个家庭以后路向何方?如果孩子手续后留下后遗症,手续费又该由谁来负责……这些问题,是这重症患者手续后必然存在的现实问题,对这些问题是思考,本身就是对生活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因而,当这名重症孩子的父母此时拒绝社会的爱心救助时,我们不该在道德上施加太大的压力,而应该看到这背后的深层次问题——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

 

    对这,上海仁济医院移植科主任医师夏强就表达出疑问:父母亲属捐肝救子是人间真情,他们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为何不能列入社会医保呢?从这可以得知,现实中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实欠费太多,很多罕见病患者,因医疗费昂贵,自一诞生开始,就等于宣判了死刑。这逼仄的现实,的确令人心痛。当一对父母拒绝爱心救助,我们的道德谴责应该少点,保障缺失的谴责应该多些。


  文章发于7月21日《东南商报》:http://daily.cnnb.com.cn/dnsb/html/2011-07/21/content_345232.htm

        7月21日《新文化报》:http://enews.xwhb.com/html/2011-07/21/content_275695.htm

        7月21日《洛阳晚报》:http://lywb.lyd.com.cn/html/2011-07/21/content_760450.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