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们的大学 当真穷得只剩下“大款”?
文/龙敏飞
10多年来,北大校友中诞生了79位亿万富豪。昨日,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在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成立仪式上说,北大校友中的亿万富豪数量,已经连续三年居内地高校首位。(6月27日《新京报》)
10多年来,北大校友中诞生了79位亿万富豪,如此成就的确璀璨,也会让很多高校羡慕嫉妒恨。而这数据,也是实打实的,除却有校友网评选的现实参考依据外,亿万富豪的名字也完全可以数出来,譬如李彦宏、李宁、俞敏洪等。而每一个名字背后,都对应着一个响当当而且为公众所熟悉的头衔,北大这样的成绩,确实让人汗颜,却足以让北大骄傲,难怪周其凤敢这么有底气地说出来。
但是,什么是大学呢?曾任过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说过:“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这话意味着,作为一所大学,其真正核心的要义在“大师”,在于这所学校蕴藏的文化氛围的深度与厚度。而这样的观点,也一直为世人称颂。每有大学新校区兴建,而教育质量却未见长进,梅先生这样的话就会被拿出来;而每年诺贝尔奖一出,我们又是羡慕嫉妒恨时,梅先生的话再次被网友封为经典;最近因钱学森之问无解,梅先生之言再次被人无数次提及。
面对“大师”,北大校长周其凤也有阐述,不过是一笔带过——我为北大不仅能够培养出众多学术大师,同样也能够培养出企业界优秀人才而高兴。对于企业界优秀人才,我们能够耳熟能详,而周其凤也能举出不少例子,但大师呢?当季羡林驾鹤西去,很多人都评价为最后一个大师的离去。那么试问,周其凤称北大培养了众多学术大师,为何不点名一下呢?拿出来晒晒,让公众相信:在现代,我们依旧是不乏大师的时代!
当然,对周其凤的高调,对10多年79名亿万富翁的成绩,我们对这并没有恶意揣测。只是周其凤过分强调这,而且表示是连续三年夺魁,未免有些颠倒主次了!更何况,对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而言,他们的目的是旨在搭建“富而有道”的企业家平台,培养企业社会责任和发扬企业家公共精神。这样的精神不错,可在李彦宏面对电子扫描书版权问题是,我们想问一句的是,李彦宏所谓的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公共精神何在呢?难不成,现在的大学真的是“非大师之谓乃大款之谓”了?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追问大师何在?一流大学何在?钱学森之问何解?但到如今,我们依然没有看到满意的答案。而作为承载中国高校梦想的北大,此时却招摇过市说自己有多少亿万富豪,连续三年第一,难不成评选一流大学,也要唯“财”是举了?当大师不在、一流大学不存、钱学森之问无解,北大还有10多年79名亿万富豪,是不是我们的大学真的穷得只剩下“大款”?
文章发于6月28日《现代金报》:http://dzb.jinbaonet.com/html/2011-06/28/content_189162.htm?div=-1
6月28日台湾《旺报》:http://gb.chinatimes.com/gate/gb/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4/112011062800549.html
6月28日《太原晚报》:http://www.tywbw.com/content/2011-06/28/content_114881.htm
6月28日《武汉晨报》:http://cjmp.cnhan.com/whcb/html/2011-06/28/content_48450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