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孩子入学老子考试 一出现实版的“拼爹游戏”
文/龙敏飞
武汉某小学近日进行入学测试,学生家长也必须参加考试,家长成绩将纳入考试总分。知情人士称,家长成绩将占总成绩三十分之一甚至更高。该小学一负责人表示,这样是为了让家长与学校一起搞好小孩教育,让家长掌握正确教育方法。(6月13日《广州日报》)
孩子入学测试,家长也要考试,而且家长成绩也要纳入考试总分,并且占三十分之一甚至更高,而相关负责人的回应一如既往地体现深明大义:为了让家长与学校一起搞好小孩教育,让家长掌握正确教育方法。这样的道理,看起来不错,而且三十分之一的比例,似乎也无伤大雅。但问题的关键不是这个比分问题,而是程序上的操作问题。
正如很多人担心的那样,这样的“考爹”,又有多少人要“恨爹不成刚”呢?更何况,家长的知识水平、层次本来就层次不齐。说白了,这其中多少蕴含着一些不公平的因素。更何况,对一些“钱权家长”,学校敢让他们考试么?敢不给他们高分么?有勇气拒绝他们给学校带来的经济价值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昭示着一个可能,孩子入学“考爹”,最终,极有可能沦为一幕现实的“拼爹游戏”。
一面是负责人的振振有词,一面是社会的忧心忡忡。必须承认,从负责人的嘴里出来的道理,这看起来很美好,一个孩子的成长,除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同样重要,让父母来负责,显然是可行的,鼓励他们更多地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也是不错的设想。但问题往往有这样一个悖论,那就是看起来很不错的政策并不一定能很好地实施,并能得到完美的落实。因此,很多人对政策的第一解读都是“不看广告看疗效”。
就入学“考爹”而言,我们也似乎可以套用这句广告语。但是,我们还必须正视这背后更深层次的真问题。那就是为何,有这么多家长要报考这所学校呢?6000多人报名只录取240名,这背后其实是对名校的崇拜,也是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的一种写照。除此之外,“考爹”还有侵害公平之嫌,以前有“株连式治罪”,但这样的思维,早被我摒弃,没想到的是,在教育的起点——小学入学上,这居然又“重出江湖”,只不过改头换面而已,背着马甲叫“株连式考试”。
显然,这是极不合理的,入学这种事情,和父母的职业、知识水平、资金、权力等一切外力因素无关,一切只取决于学生自己的能力和潜力。3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一篇文章《贫穷,本不该继承》,这是一种呼吁,深得人心。哲学家培根也说过:“只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贫穷就不会变成世袭,就不会一代一代世世代代地穷。”
而如今的入学“考爹”,明显有和这背道而驰之嫌。我们自始至终,都希望向上的渠道能够得到拓展,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依然存在的前提下,我们对入学的三个希望是公平,公平还是公平!当入学“考爹”时,向上的渠道如何打通?
文章发于6月14日《新安晚报》:http://www.mediaxinan.com/xawb/html/2011-06/14/content_106590.htm
6月14日《都市女报》:http://dsnb1.e23.cn/html/dsnb/20110614/dsnb9546897.html
6月14日《珠海特区报》:http://search.zhnews.net/tqb/text.php?ud_key=23168&ud_date=2011-06-1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