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社会成员安然过冬是应有的公共服务
标签:
杂谈 |
气温骤降,的确会给人们生活带来一些不便,当然,部分坐在空调屋里的人,可能并不会觉察到什么。但走过街头,穿过小巷,便会发现,寒冬的来临,在空调屋之外,有着更多需要关心与呵护的社会成员,他们或是流浪汉,蜷缩在街头一角;或是小摊小贩,在寒风中望着来往行人,期盼他们停下,带走一些商品……
对于正当的防冻工作,政府的工作并不缺位:民政部下拨1.78亿救济款助新疆受灾民众度寒冬;公安部称要加强巡逻管控,确保主干高速和国省道安全畅通;交通部则称要建立完善极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通报协调机制……这些,都是为民生服务的政策。
但饱汉不知饿汉饥,坐在空调屋子里研究出来的政策,永远读不懂社会群众的无奈与辛酸。而这些所谓的政策,也没有真正打在板子上,一是这只是笼统的政策,并没有具体的实施细节,执行起来有困难;二是受众面并没有涉及流浪人群等弱势群体。因而,政府的服务工作必须“前移”,一定要出台未雨绸缪的政策,避免往年的冻灾雪灾重现的问题,确保每一名社会成员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让每个人安然度过寒冬,其实是一种必须的公共服务。所有的社会成员,都需要来自政策的温暖,而这还不能是一种政策的施舍。这一是要政府要有相应的政策,二要将姿态放低,不要作秀。真有服务的意识与姿态,无需任何作秀,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真实感受就是最好的答案。
至于所谓的弱势社会成员,可以小摊小贩为例,寒冬来了,大雪降了,他们肯定没有心情去欣赏美丽的雪花,也不会担忧冻疮等肉体上的伤害,而是在苦恼,又是一场雪,会不会又有人因为寒冷而不再出门,少了顾客?会不会大雪一来,种植农产品的成本又会增加,甚至,之前种植的农产品全部作废?一个好的公共服务体系,应该能急公众之所急,想公众之所想,这些问题,政府也应该有所考虑。其他的如家境贫困者、农民工,都有着相似的苦闷与烦恼,政府服务的“触角”也应该触及到。
其实,要做到这并非遥不可及,一点一滴都是成绩。如果这个冬天,你看到了地铁不再赶走流浪人群;超市、办公楼等地也有民工和小摊小贩在取暖;菜价一涨,政府就发放补贴……公共服务能做到这的话,那这个冬天所带来的,更多的是温暖。而这些点滴的实现,需要的是政府的政策支持与社会的爱心呵护。
文章发于1月4日《华西都市报》:http://www.wccdaily.com.cn/epaper/hxdsb/html/2011-01/04/content_277620.ht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