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汉  汉口江滩文化广场  雕塑

(2009-08-07 17:09:36)
标签:

武汉

旅游

码头

分类: 城内游

    码头,是武汉最典型的特征之一。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唐代“安史之乱”后,武汉成为江汉水运线上的枢纽,而水运贸易的繁盛也带来了武汉码头的兴起。入宋以后,沿江码头发展更快,到了南宋,江汉水运更具军事意义,港口、码头更为之兴旺。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汉口成为通商口岸,汉口成为“天下货物聚买第一大码头”。

    武汉码头文化的形成,有两大关键时期。第一次是张之洞以武汉为中心,建书院、兴学制、习西学,吸引了一大批在国内享有盛誉的文人学者。第二次是武昌高师及国立武汉大学时代。在高校体制上的规模建设,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学术闻人,许多一流学者,汇聚武汉大学,从事自己的学术研究。

    广博胸怀及包容性是武汉“码头文化”的精髓所在,所呈现的江汉风情也是汇集于大江南北。江南风味的小笼汤包,北方的各种面食,湖南风味米粉,京津菜肴,北方清真风味菜肴和小吃等各地美食云集。

江城因码头而兴,码头因城市而繁荣。进入新的时代,武汉的码头正面临着再次复兴,将在这个快节奏的都市呈现新的形象。

    矗立在汉口粤汉码头的江滩码头文化广场的系列雕塑群,结合了汉口码头或相关的事件进行创作,并选取了十多个发生在汉口码头工人的日常劳动、生活等作为内容。以浮雕画面为历史场景或历史背景,结合圆雕加以强化,从而在整体上营造出一幅充满历史感、文化感和码头文化氛围的场面,江滩里的雕塑,自然可以欣赏,自然值得回味。

放签  武汉 <wbr> <wbr>汉口江滩文化广场 <wbr> <wbr>雕塑               

局部  

武汉 <wbr> <wbr>汉口江滩文化广场 <wbr> <wbr>雕塑          

局部 2

武汉 <wbr> <wbr>汉口江滩文化广场 <wbr> <wbr>雕塑

码头工人  
武汉 <wbr> <wbr>汉口江滩文化广场 <wbr> <wbr>雕塑               
局部
武汉 <wbr> <wbr>汉口江滩文化广场 <wbr> <wbr>雕塑
    雕塑《放签》描述的是账房先生发放竹签的情节,而雕塑《码头工人》是“放签”之前的一个情景。两个画面融合在一起,一方面使人感受到厚重的武汉码头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彰显了武汉历史人文特色,传承了武汉鲜活的历史文脉,是武汉个性与特色的标识,是武汉这座城市的内在灵魂。这个情节还让观者感受到过去汉口码头的繁盛及码头夫的艰辛,码头夫每搬一定量的货物,账房先生便发给他们一个竹签,货物搬运完或一天下来凭竹签的多少来领取工钱,竹签是码头夫领取工钱的凭证,因此,每得到一个竹签,码头夫都会感到很高兴,这或许就是老武汉人所谓的“欢喜”的由来吧。这座具有人民性的优秀城市雕塑以此引发观众的共鸣,潜移默化地提高公众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质,这也是雕塑《放签》、《码头工人》的历史人文价值所在,记载了武汉过去码头广场风风雨雨的历程,这一历程被刻凿在雕塑的形体与空间之中,通过这一小小的雕塑,折射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反映武汉在那个时代的思想与人文特色,表达人们的情感与心声。

    雕塑《放签》、《码头工人》在题材上,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真实见证者;在表现技法上,是用石头及青铜写成的人类编年史与文明史;在与环境的融合上,是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见行者,给人以美的享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