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深渊多人生活目标义务才是 |
分类: 杂谈 |
第一、彼此已经处成朋友,在一起舒适从容不拘束
幸福夫妻都是集朋友、爱人为一体的,总能从对方身上得到满足。作为夫妻,首先应该是朋友,然后才是爱人。朋友间相处是舒适从容不拘束的,如果两个人在一起找不到舒适从容的感觉,甚至还有拘束感,说明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去了解。
第二、有相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生活目标基本一致
共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两个人今后在一起是否有共同话题,能否谈得拢。共同的兴趣爱好决定两个人结婚后是否愿意和对方呆在一起。生活目标是否一致决定婚后两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努力方向是否相同。有些夫妻结婚后没法交流,一个喜欢运动另一个偏喜欢打麻将,一个喜欢户外另一个偏要宅在家里,条件变好后反而分道扬镳了,根本原因就是人生观价值观不相同、兴趣爱好相差甚远,追求不一致造成的。
第三、能接纳对方的家庭,特别是家庭里那些不好的人和事
很多恋人容易忽视这一点,认为婚姻是两个人的私事,只要两个人相爱就够了,婚后才发现其实不是这样。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婚姻却是两个家庭甚至两个家族很多人的事。夫妻除了彼此相爱接纳对方,还必须能接纳对方的家庭,特别是对方家庭里那些不好的人和事。
第四、双方的婚姻观一致,愿意为义务和责任委身在被约束的婚姻关系中
爱情是浪漫的,婚姻是实在的,婚姻包涵很多的义务和责任。一桩不幸福的婚姻受害的不只是处在婚姻关系中的俩个人,至少是三代人,甚至是四代人。双方婚姻观一致,坚信婚姻是终身大事,愿意为责任委身在被约束的婚姻关系中婚后才不会为“忍受不了对方打鼾”、“挤牙膏偏要从中间挤”那样的小事草率离婚伤及无辜。
第五、互相了解,知道对方缺点后确信能包容,不抱有婚后改变对方的想法
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当发现对方缺点时应该考虑的是能否包容而不是婚后能否改变。很多年轻人恋爱时都会问“你愿意为我改变吗?”这样很傻的问题,得到对方肯定回答后就幸福地答应结婚了,婚后才发现对方老毛病又犯了。事实证明,很多人结婚后的毛病只会比恋爱时更多,因为恋爱时为了得到对方总是掩饰缺点展示优点。抱着婚后改变对方的想法注定会很失望。
第六、遇事容易沟通,而且能及时沟通
夫妻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有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彼此无法及时沟通让矛盾升级。如果恋爱时两个人遇到矛盾很难沟通,说明双方处理矛盾的观念和方法不一致。良好的沟通是处好夫妻关系的法宝,掌握这个法宝是恋爱时就需要训练的。
第七、有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
鲁迅先生《伤势》中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故事告诉我们,贫贱夫妻没有爱情,没有一定的物质经济做基础,再美的爱情也要被现实打败。物质经济条件要怎样才算有基础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但至少要能满足基本的吃穿住行。恋爱时没有不可怕,但一定要认真评估结婚后对方是否有能力来满足这个最基本的要求,否则最好及早拉倒。
第八、愿意为对方付出,有奉献精神
夫妻之间是权利和义务的结合,双方从对方身上得到的东西和付出并不总成比例,更不可能完全对等。作为夫妻不能斤斤计较,要有奉献牺牲精神。婚姻中没有谁欠谁,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愿意为对方牺牲付出也是做夫妻基本的要件之一。
第九、双方生育观一致
8090后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承担着繁衍后代、传递姓氏符号的重任。恋爱时两个人最好能对结婚后要不要小孩,要几个,姓氏随父还是随母等问题认真做些讨论,关键处最好能婚前约定。独生女子姓氏之争伤及双方父母感情危及夫妻关系的个案我遇到好多,如果婚后只要一个孩子,姓氏最好能婚前约定下来。
第十、性匹配度高,性生活和谐
性不是婚姻的全部,但性福指数影响夫妻感情。在做好保护措施的前提下,婚前对性做些尝试检验性是否匹配还是有必要的,免得结婚后陷入性不和谐带来的烦恼,甚至误入同性婚姻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