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机构心理压力行为心理外人 |
分类: 《家庭保健报》 |
倾诉人:吴阿姨 62岁 哈尔滨
3年前,吴阿姨的老伴去世,她的生活一下子失去精神支柱。后来在老年大学上课时她结识了同样丧偶的老王。接触一段时间后,二老萌生了再婚的想法。当他们向各自的儿女说明想法后,却遭到了不约而同的反对……
孩子们根本不明白我心里的苦楚,儿女的好和老伴的好是不一样的。我和老王在一起,谈不上什么情和爱,就是想找个人做个伴。其实,我心里很清楚,两个孩子害怕以后我手里的两套房子,被外人分去了。
那之后,我和老王就搬到了一起,有时住他那儿,有时住我那儿。虽然表面上问题解决了,但我心里总觉得别扭,孩子们依然有抵触情绪。两家人聚到一起的事我想都不敢想,但其实我挺盼望这一天……
李老师点评:时下,像吴阿姨一样黄昏恋受阻的老人不是少数,吴阿姨只是个案。
儿女阻止老人再婚,少数是忽视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精神需要,更多的是担心老人再婚带来养老、遗产继承等方面的纠纷。面对日益飙升的高房价,如果老年人有房产的遇到的阻力更大,有的甚至再婚后还被儿女活活拆散。
不论何种原因,这些做儿女的都会打着外人会笑话、再婚是晚节不保、担心再婚后不方便怕照顾不好老人等冠冕堂皇的理由去阻止老年人再婚,老年人因年岁已高害怕得罪儿女只能忍痛割爱。要不是老王“死心眼”和老姐妹及时提醒,吴阿姨在儿女的阻力面前就放弃心仪已久的老王了。
吴阿姨不得已采取的办法叫做搭伴养老。所谓搭伴养老,就是老年男女不进行结婚登记而生活在一起,实现晚年相互照顾的一种老年再婚的生活方式。据报载,如今社会上搭伴养老并不属于个别现象,在有的大城市地区已达到较高的比例,并有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搭伴养老愈演愈烈并不是真的受欢迎,实属迫不得已。搭伴养老表明上既能相互照顾又不涉及财产等纠葛,实则不是这样。搭伴养老属于非法同居,缺乏法律保护,不符合道德规范,有损老年人传统形象,老年人存在潜在的心理压力,如果真的产生纠纷不受法律保护等等。吴阿姨心里觉得别扭、孩子们之所以依然有抵触情绪,归根到底还是搭伴养老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年轻人对老人再婚的认知、老人的心里压力、子女养老和财产继承等问题。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老年人再婚还是要依法领取结婚证。为避免子女阻止,社会要加大对老年人再婚的宣传保护力度,让年轻人了解老年人心理,知道老年人再婚和年轻人结婚一样受法律保护。养老不只是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人越老越怕孤单,做子女的不能只考虑自己需要夫妻相伴而无视老年人更需要老伴的精神需要,置丧偶老人于鳏寡孤独之中。要懂得尊重父母再婚愿望才是真正的孝顺,阻止父母再婚是不孝,而且是违法行为,应该被社会禁止,儿女是不该阻止的。为避免再婚带来的养老和遗产继承等问题,老年人再婚前可以就养老和遗产继承等问题咨询律师做好婚前协议,并请双方子女签字和公证机构进行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