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谁偷走了你的幸福感?

(2012-03-20 17:07:55)
标签:

昆明

gb2312

行业收入差距

幸福感

工资

杂谈

分类: 杂谈

是谁偷走了你的幸福感?

图片来自网络

 

1987年,我师范毕业分到一所初级中学任教,每月工资60多元。当时感觉是少了,但现在想起来,那段时光是最幸福的日子了。

那时不用买房,只要分到学校的老师,学校都会给你安排住房。我和一位新分去的老师住在一起,一间用土坯砌成的平房,拦腰隔成两间,一前一后,每人半间,厨房卧室客厅都是它了。房间里一床一桌一椅,外加必要的炊具,陋室虽小却也安然。谈恋爱了,两个人都很默契,只要一方的女朋友来了,另一个必然主动离开,房门不开是不会回来的。结婚时,只要领了结婚证,把证给学校领导一亮,学校领导想方设法得给你安排双职工宿舍。所谓双职工宿舍,也就是把相邻的三间平房改装成两套房子,每套三间,一间卧室,一间客厅,一间厨房兼饭厅,家家都一样,公正公平。大家住房一样,生活水平也差不多,吃的都是家常菜,喝的都是老白干,行路靠的都是自行车,就连家里的摆设也差不多。录音机当时是多数人家里最值钱的家用电器,电视,那就是奢侈品了,只有三四家人有,都是小视窗的。如果结婚遇上不懂事的女孩子逼着想买个大一点的家具,还可以用房子太小没处摆放来搪塞。生孩子时,大家用的都是旧棉布改成的尿片,补充营养就是麦乳精、奶粉,玩具也少之又少。能跑动的孩子玩的都是那种脚踏三轮车,十多元就能买一辆,只要孩子长到能骑的年龄,家家都买得起。

那时候,生活在大家的眼里都一样,吃的穿的用的都差不多。每天只管上课教学,下课师生一起打打篮球,同事在一起聊个天吹个散牛。想进馆子喝酒就可以去,很少感觉缺钱。AA制,每人只用拼两三元就能到回族馆或小馆子里醉个够。朋友聚会,大家都争着买单,也就二三十元。假期里学校组织外出,费用学校承担一部分,自己承担一点,不知不觉,几年间也将省内大部分地方跑过来了。偶尔出趟远门,会想着给媳妇买件像样的物品,只要包里有钱,再贵也舍得。1992年,我拿200多元的工资,在昆明给媳妇买一件680元的皮夹克,也没啥犹疑就买了,要是在现在,花三个月的工资买一件衣服,肯定是疯子才会那样干。那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钱就是用来花的,花完很快就发工资了。

慢慢的,花钱的地方多了,钱成了生活中的大问题,开始有了攒钱的意识。慢慢的又才发现,攒钱永远解决不了自己遇到的问题,于是,没钱,成了生活中的烦恼。

再后来,商品房开始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学校不再为新来的老师分房了,老教师退休后住房也要退还学校了,考虑到将来,大家开始掏钱自己买房。我第一次买房时,房价是1500多元一平米,现在看来是够低的了,可就是100平米的房子,还是花光了我所有的积蓄,借尽了所有能借的朋友加上银行贷款才买下。房贷刚还清,又发现身边的朋友都小房换大房了,加上房价飞涨的诱惑,耐不住朋友的劝说,又走上了换房的道路,再次把自己变成了彻彻底底的房奴。贷款是自己计划的,孩子上大学父母生病的开销也是计划中的,可住着大房子的自己还是不幸福,因为,身边的朋友又开始换别墅买车子了,于是,别墅、车子又进入了自己的视野。

更糟糕的是,本想自己的日子也还过得滋润,有吃有穿有追求,可冷不丁的,总有人破坏你的平静。刚参加工作没几年的学生来看望,抽的是印象,谈起工资,都五六千元一个月了,年底还有好几万的奖金,一问,说是烟草公司的。玩个微博,又有人爆料某公司年底发十几万的奖金了。上个网,欧洲奢侈品市场四成以上的高档商品都被中国人买了,看个新闻联播,又说农民的纯收入都超过自己了。于是,自己成了最缺钱也最不值钱的人。

开会了,讲到收入,领导说,往上比,会比出烦恼比出自卑,往下比,会必出幸福比出自信,建议大家往下比。天哪!这是什么领导讲的什么话,人怎么能一直往下比呢?这不是要人不思进取吗?要知道,猴子都懂得到树下来寻找食物,于是才有了人的进化。

工资不断往上涨,幸福指数却像股市一样不断往下跌,这似乎是一个怪圈。

是人们太贪婪了吗?不是,表面看是上涨的工资不敌飞涨的物价拿走了人们的幸福,是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让人们生病上学都得花钱总感觉钱不够花。认真想想,归根到底是社会分配的严重不公让人们心理失衡,贫富差距的悬殊让人们心生害怕。试想,一个饱读诗书每月只拿几千元工资的博士生面对一个日进斗金的小学毕业的包工头同学他能心理平衡吗?一个开着十万元车子的驾驶者面对一辆迎面驶来的宝马他能不自觉的避让吗?

其实,要让国人获得幸福感,缩小行业收入差距远比加工资重要。人生活需要的东西并不多,就算把工资加到总也用不完,如果和别人相比你的收入依然偏低你也不会幸福。因为,工资不只具有购买商品的价值,还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社会贡献大小的指标,工资低意味着你劳动不如别人,不如别人你就不配获得别人的尊重,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你就会失落。

不患贫只患不均是国人的心理,只有缩小行业差距,把差距缩小在人们心理能承受的范围内,人们才能找到幸福感。从这个角度讲,政府调控缩小行业收入差距远比加工资更重要。

 

===========================================================

情感倾诉邮箱2009ynlf@sina.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