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中国男孩

标签:
性男孩男生肺活量娘娘腔中国杂谈 |
拯救中国男孩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云通过历时1年半的数据收集与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中国0至18岁的男孩正面临着学业、体质、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各种危机。
不信?看下de数据:
学习成绩:1999年-2008年,全国高考状元统计数据表明,男生比例由66.2%下降到39.7%;女生比例由33.8%上升到60.3%。其中,通常认为是男生“优势领域”的理科考试,也逐渐被女生占领。
男生身高:《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指出:中国中小城市男生11-14岁、15-18岁时分别比日本同龄男生矮0.9厘米和0.5厘米;较富裕的农村男生在这两个年龄段,分别比日本同龄男生矮3.6厘米和2.3厘米;较贫困的农村男生则相应出现3.9厘米和3.3厘米的差距。鉴于中国农村人口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调查发现,7-17周岁的中国男孩平均身高比日本同龄人矮2.54厘米。
心理危机:北京儿童医院对7年间19196例患病病例的临床分析表明,男性患儿所占比例高达69.19%,其中6-11岁男孩的心理疾病患病率是女孩的两倍。
肺活量:《1985年-2005年中国男孩体质变化状况表》显示,中国城市男孩20年间肺活量累计降低304毫升,农村男孩累计降低312毫升。
新生婴儿死亡率:男婴明显高于女婴。
据专家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试教育”是造成“危机男孩”的罪魁祸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家郑新蓉等人曾对全国10个城市的3737名中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了调查。调查表明,男孩更倾向于动手实验和操作的学习方式,女孩更倾向于文字及语言类的学习方式。所以在对课堂内容的接受上,女孩往往表现得更为突出。而应试教育以考试为中心,内容多是死记硬背的书本知识,讲课也多是枯燥的语言灌输。这基本上就是在和男孩的天性作对。加之许多学校出自于提高学生成绩和学生安全的考虑,关闭了体育课,撤出了施展男孩之气的玩耍平台,这相当于遮蔽了男孩争强好斗的天性,逼着他们进入安静学习的状态。
其次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失调也是造成“危机男孩”的重要原因。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失调,特别是幼儿园几乎全是阿姨的状况在中国教育界尤为普遍。在学校看的是女教师的兰花指,在家里信奉的是越来越强势的母亲,“阴盛阳衰”的成长环境造成了许多男孩天性丧失,出现了许多“假男孩”,男生穿鲜艳的服装、小脚裤、打耳钉、戴项链,甚至涂脂抹粉不在少数。一位初中女生说,他们班很多男生都随身携带梳子、小镜子。
再次是环境污染造成人类内分泌失调。一项综合了全球250多项科学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环境中化学物的污染,包括男人在内的“雄性动物”正在变得越来越“阴柔”。男人体内的雌激素正在逐年升高,男人会变得越来越“娘娘腔”,越来越多的“娘娘腔”正走红电视台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似乎正在验证着这项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