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三烦
王三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34
  • 关注人气: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之《基督教会史》----最后更新于2013年3月8日

(2013-02-14 14:50:02)
标签:

读书笔记

基督教

教会史

分类: 涂鸦

原本零散记录在微博中,今日检视,居然被丢失了若干条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99EN00SIGG.gif

 

 

1.        #沃尔克#《基督教会史》被公认为是教会史领域最具学术价值的著作,长期作为标准教材使用。1959年曾作全面大修订,并增写了最后一章;我读的是1969年的第三版。作者威利斯顿·沃尔克1860年生于美国缅因州波特兰,1883年获阿默斯特学院文学学士学位,1888年获莱比锡大学博士学位,1900年开始在耶鲁大学任教授直至1922年去世。【客座还是专职教授?】

2.        #沃尔克#罗马帝国之所以相当成功的统治各种不同的民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并未取缔各种地方性的惯例和制度,地方事务大体上仍由各省居民自理,能照顾到各地的权利和特点。统一是帝国的显著特点,但其多样性几乎同样引人注意。在宗教思想领域,这样的多样性表现的最为充分。----电影《城市广场》中即有体现

3.        #沃尔克#基督教进入的并不是一个空空如也的世界。当其兴起之时,人们头脑中已充塞着关于宇宙、宗教、罪、赏罚等种种观念。基督教不得不对付这一切,也不得不适应这一切,不可能建立在处女地上,而必须将已经存在的各种思想作为材料构筑自己的体系。----这里作者更像个史学家而不是神学家,遂决定读之。

4.        #沃尔克#除了少数具有深奥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外,绝大多数人相信有一个或若干个无形的、超人的、永存不灭的力量主宰着人的命运,因而必须通过祈祷、典礼、献祭加以敬拜或奉承。----奉承这个词用的很传神,勾勒出人对待神的态度中的多面性;想起中国民俗中表现出的对神灵进行“贿赂”的一些暗示。

5.        #沃尔克#一般人的思想中还没有我们今天所谓的自然律,大自然中发生的一切都是无形的善或恶的力量任意作用的结果。这样,神迹就被看做不仅可能出现,而且只要那些更高级的力量有意借重要的或非同寻常的事件警诫人时,神迹必然出现。----古有夜观天象、天降祥瑞、罪己诏……今有对UFO、外星人……的痴迷狂热

6.        #沃尔克#大多数人深感自己毫无价值,罪孽深重并对现存的生活状况不满。各种形式的宗教的出现说明人们需要与不可见的精神世界建立更好的关系以及人们渴望得到比人力所能做到的更大的救助。----最后一句“渴望得到比人力所能做到的更大的救助”是亮点,这里尽管说的是罗马帝国的古人,而人性亘古未变。

7.        #沃尔克#伊壁鸠鲁(前342—前270)认为:精神快乐的最大敌人是无名恐惧,其中最主要的是怕神震怒和怕死。这两种恐惧都是没有依据的。他和德谟克利特一样,认为世界是有永远存在的原子在不断变化的随意组合中形成,万物皆为物质。而他本人是一位禁欲主义者。

8.        #沃尔克#斯多葛主义学说中关于‘一切人生而平等’等主张逐渐改善了罗马帝国奴隶制度中最残酷的一些方面,罗马的公民权也因之扩大。----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一切人生而平等’理念的学说么?

9.        #沃尔克#在耶稣基督时代的罗马和各行省中,那些受过最优秀教育的人的思想倾向于‘上帝即是善’的思想,这与过去希腊和罗马的诸神祗缺乏道德特征大相径庭;并认为真正的宗教不在于仪式,而是效法神的道德品质;倾向于以较人道的态度对待人。【真正的宗教不在于仪式,而是效法神的道德品质】

10.    #沃尔克#由于泛神论盛行,占卜者和巫师在无知群众中生意兴隆,其中尤以操这一行业的犹太人受光顾最多。一般人坚信,为了国家的安全和国运长久,有必要坚持以传统宗教仪式对古代的神祗加以崇拜。否则神必降灾以示报复——这种见解后来导致基督教的受迫害。【犹太人的“原罪”来自这里么?】

11.    #沃尔克#当时的有识之士大都认为传统宗教使社会安定,国家举行的宗教仪式是普通群众所必需的。斯多葛主义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塞涅卡,直率的表示“聪明人遵守一切宗教习俗并不是为取悦于神,不过是服从法律罢了”【这段叙述中,‘群众’这个词很是让人不爽】

12.    #沃尔克#犬儒学派,以狄奥根尼为代表;罗马帝国道德的败坏使古代提倡独立自足的犬儒学说得以复兴。【这个犬儒学派有时间要深入一下,相当于:穷则独善其身么?】

13.    #沃尔克#把罗马国家加以爱国主义的神话,事实上在共和时代即以开始。公元前129年已出现对‘罗马神’的崇拜,公元前29年别迦摩已修建起敬拜罗马和奥古斯都的神庙,不久即有国家设置了祭司制度。基督徒拒绝参加崇拜活动被视为叛逆,并因此而寻道。参见《启示录》第二章第13节论别迦摩。

14.    #沃尔克#人们需要一种比哲学或仪式更为深刻的宗教。哲学只能满足少数佼佼者;仪式能满足较多的人的需要,但无助于那些思想活跃或深感人生无价值的人。【作者对精英与民众之区分,至此多次提及。此处宗教的潜在信仰者的描述颇耐人寻味】

15.    #沃尔克#那些渴望宗教的人士大多数接受了东方宗教,特别是那些具有救世性质,充满神秘主义,注重仪式的宗教。罗马帝国共和政体后期大量奴隶从东方被送往帝国西部,促进了东方宗教的传播,帝国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气氛。这些东方宗教中有一个具有相当广泛的吸引力,却没有神秘成分的宗教——犹太教。

16.    #沃尔克#发源于小亚细亚的大母神(赛比利)崇拜基本上是一种原始的自然崇拜,仪式中有纵欲的内容。公元前204年传入罗马,是第一个在帝国西部广泛流传的东方宗教。而来自埃及的伊希斯崇拜和萨拉匹斯崇拜,强调重生与来世,公元前80年在罗马帝国即已很有基础,但长期遭受政府取缔。

17.    #沃尔克# 来自波斯的密特拉教虽在东方有绵延不断的历史,但直到100年才在罗马引起注意,二世纪末和三世纪才广为流传,并特别受军人欢迎,主张人皆为兄弟,信徒在根本上是平等的。至少在罗马帝国流传时期,密特拉后期被认为就是太阳——康士坦丁以前罗马诸皇帝的太阳神。【宗教和神的本土化】

18.    #沃尔克#这些东方宗教都讲一位救世的神,且皆来源于自然崇拜;各自不同的神话,都讲一位死而复生的神,在神们的影响下,生与死的自然交替要举行宗教仪式加以赞美,并应用到灵魂的重生,以此来克服死亡。诸教都有秘密的入教仪式、象征性的涤罪礼(圣水、公牛的血),皆应许信徒以来世的幸福生活。

19.    #沃尔克#对基督降世时异教世界的总结【2-1】必须讲一位公义的神,同时要让各种各样善的、恶的神灵有存在的余地;必须如犹太教那样有一种明白而肯定地启示人的意志的方法,这在犹太教中是一部权威的圣典;必须用与神的品格和旨意相一致的道德行为作基础去教化这个不要道德的社会;

20.    #沃尔克#对基督降世时异教世界的总结【2-2】必须提出一种赏善罚恶的来世生活;必须有象征性的入教仪式并应许真正的赦罪;必须有一位赎罪的神,人们可以通过某种宗教仪式与之结合为一体;必须提出人皆为兄弟的教训,至少教徒之间应该如此。----介素沃尔克先生的PPT么?开山立派的教学大纲也。。。。

21.    #沃尔克# 耶稣受洗后立即开始在加利利传扬天国的福音并医治疾病,不久便有很多人跟随他。在他周围聚集起一批亲密的同伴----称作使徒,此外还有一大批不是那么亲密的门徒。----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搜狗输入法居然有‘使徒’这个词,嗯哼。。。。

22.    #沃尔克#按照耶稣的教训,我们应该爱上帝,爱邻人。所有我们能帮助的都是我们的邻人。Via《路加福音》——邻人不是指邻居。望文生义害死人吖。。。。。

23.    #沃尔克#上帝的伦理标准是能构想出的最高标准,它要求人必须对自己极端严格,对别人无限宽容。饶恕别人是得到上帝饶恕的必要条件。Via《马太福音》----逻辑严密,影响深远

24.    #沃尔克#耶稣的门徒相信他的死不是终结而是死而复活,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意义。至于他们是如何得到这一信念的,是历史上最令人困惑的一个问题。----历史上还是逻辑上?忽而想起了大流士刺杀波斯国王巴尔迪亚后,宣称被杀者是使用了最为黑暗的巫术的邪恶祭司,高墨达。历史和逻辑的双重幻影,晕ing......

25.    #沃尔克#早期耶路撒冷的基督徒每日在私人家中一起祷告,互相劝勉和“擘饼”。擘饼既是维系团契的纽带,又是帮助穷人的一种方式【所有的东西大家共用《使徒行转》第二章第41节】;这也是主的最后晚餐的继续,用以纪念耶稣基督在受难之前与门徒共进晚餐。因而擘饼一开始就具有圣礼的意义。

26.    #沃尔克#传说由于周济穷人的事务需有人管理,所以耶路撒冷教会形成了一个管理机构,指定了一个七人委员会。这被看做执事团的起源;但更可能是长老制的开始,不久在保罗组织的教会中就有“长老”出现。这种组织形式来源于犹太教的撒喀尼姆(Zekenim),也受到库姆兰社团长老制度的影响。

27.    #沃尔克#受希腊文化影响的法利赛犹太人起而反对教会,反对他们宣传耶稣就是弥赛亚,担心这将导致对传统仪式的不尊重;结果‘司提反’被一伙暴民用乱石打死,成为教会的第一位殉道者。此事的直接后果是耶路撒冷教会部分地分散开去,将基督教种子广为播散。

28.    #沃尔克#“主的弟弟”雅各领导耶路撒冷教会直到其殉道为止,这一职位后来通常被称为主教,但没有任何证据说明雅各生前曾被称作主教。考虑到闪族人民宗教领袖的承继制度,特别是与创始人有亲属关系者具有重要地位这一点,那么雅各在耶路撒冷教会的地位似乎很可能是哈里发制度的萌芽。

29.    #沃尔克#雅各领导的耶路撒冷教会包括两个派别,一致认为以色列古代律法对犹太基督徒具有约束力;对于外邦基督徒而言,一派认为也要遵守;以雅各为代表的一派则认为不必,但不赞成犹太人与外邦人同桌吃饭,而彼得至少有一次有赞成的倾向。【襁褓中的基督教开始为广泛传播进行理论上的思辨】

30.    #沃尔克#公元70年耶路撒冷被毁,基督徒在围城前逃往珀拉,但所有巴勒斯坦的基督徒社团都受到致命的打击。势力较大的基督教中心开始转移到罗马帝国其他地方,耶路撒冷教会及与之关系紧密的巴勒斯坦基督徒社团对整个基督教的发展就丧失了直接的和永久性的影响。

31.    #沃尔克#司提反的殉难反而使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广为传播,叙利亚首都安提阿,当时第一流繁华的国际都市,成为早期基督教的发展中心。接受新信仰(基督教)的外邦人被称作‘基督徒’——这一称呼早就在异教徒中流行,但耶稣的门徒直到二世纪以后很久才开始使用。

32.    #沃尔克#外邦信徒是否受犹太律法束缚之争议的解决,主要是使徒保罗的功劳。经他的努力,基督教成为一个世界宗教开始成为可能。若将犹太律法强加给外邦信徒,则基督教将只能沦为犹太教的一个宗派。

33.    #沃尔克#如果耶稣不是真弥赛亚,那么他受难是罪有应得,他的门徒受迫害也是理所当然;如果确信耶稣是上帝所拣选的,那么他势必要完全地归顺他,(犹太)律法必将因上帝的干预而废除,因为耶稣正是因为反对法利赛人对律法的解释而受死。保罗即法利赛人,亦只承认这种解释。

34.    #沃尔克#保罗在雅典不受欢迎,在哥林多的传道工作却很成功(约51-53),与此同时,犹太教的卫教士们正在加拉太暗中破坏他作为使徒的权威。保罗从哥林多向这些教会写了他那著名的书信,不仅为自己的传教工作辩护,而且也说明基督徒不应受犹太律法的束缚。这封书信是普世基督教的宪章。

35.    #沃尔克#人成为第二亚当的儿女,全凭上帝通过耶稣白白赐予人类的恩典的力量。人完全不配得到这恩典……信仰是接受恩典的唯一条件。如果你口里宣认耶稣为主,心里相信上帝使他从死里复活,你就会得救。这一教义最为重要,因为它使基督徒生活的本质不仅仅是相信有关基督的一切,也不是纯粹【待续】

36.    #沃尔克#【续前】法庭上的释罪——新教神学家常常这样解释保罗,而是与基督建立一种赋予生命的个人关系。尊称耶稣为“主”据说起源于叙利亚的外邦教会,安提阿人习惯用之称呼他们所尊敬的最崇高的对象。对保罗而言,这个称呼集中表现了他的信仰。基督是主,他自己是奴仆。

#沃尔克#37保罗也如同一般早期使徒认为基督复临和世界末日就要到来。在他的早期书信中,他显然相信这一切都将发生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当他生命行将结束的时候,他感到可能他会死在基督来临之前。对于复活,保罗最有信心。希伯莱人主张肉体复活,希腊人主张灵魂不朽。保罗并未阐述清楚,参见《罗马书》等

#沃尔克#38公元647月,罗马城大火。“大约”在尼禄的煽动下将纵火罪名加在基督徒身上。许多基督徒在梵蒂冈花园中受酷刑拷问致死。----作为飞地形态存在的梵蒂冈之现在呢?

#沃尔克#39公元70年因犹太人叛乱耶路撒冷被毁。自从已经衰微的巴勒斯坦教会影响力几乎消失,保罗争取外邦基督徒不受犹太律法约束的斗争因此而迅速失去其现实的重要性。

#沃尔克#40从公元70年到110年,是教会史上模糊不清的年代。在此期间,教会本身急剧变化,当其特征又可清晰地加以描述时,教会关于基督教的一般概念与保罗的已有惊人的不同。【期间,有大量的外邦人皈依基督教】

#沃尔克41#保罗隆重的声明,他的使徒身份绝不是来源于人,而是来源于上帝和基督,在这里他把上帝和基督相提并论。这样就首次提提出了基督与上帝父的关系问题,因为早期使徒的思想远远没有保罗的敏锐,他们受的训练和教育也不如他高深。保罗很熟悉希伯莱神学,他对斯多葛哲学及其中的逻各斯学说都有了解。

#沃尔克42#第四部福音书《约翰福音》约95-110年出现,没有像《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那样提到童贞女降生,但真正提出了道成肉身。基督记得先在的荣耀,成功地度完一生,明白所负的神圣使命。在被钉十字架时,没有痛苦地喊叫: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而是说:成了!它形成了后来教会的正统教义。

#沃尔克43#伊纳爵是与约翰同时代同教派的基督徒,约110-117年在家乡因是基督徒而被判罪,押赴罗马,投入斗兽场而死。伊纳爵最有独创性的思想是,上帝的道成肉身是为了启示一个新的人类。基督以前的世界在魔鬼和死亡统治下,基督带来了生命和永生。

#沃尔克44#第二世纪一般的基督徒远远不能阐述清楚,甚至不能理解保罗和约翰作品中深刻的神学思想。基督教以简单得多的思想到处流传,即对基督十分忠诚,主要把他看做认识真正上帝的启示者,是宣告一种简洁、崇高、奋发的道德新律法的人,这就是所谓“使徒后期教父”的主要思想。提及早期基督教的很多细节。

#沃尔克45#基督徒认为自己是新的种族,不再是罗马公民,而是天国耶路撒冷的公民。教会主要指天上的国家,降于人世间,将分散各地的基督徒社团纳入其中;是创建于日月被造之前的教会,世界也是为教会而造的。礼拜有一种形式为共用晚餐时举行圣餐礼拜,至查斯丁在罗马写作护教文时已经没有共用晚餐的事了

#沃尔克46#基督徒的生活是禁欲的,谨守律法的。每逢礼拜三、五禁食,称为“岗位”,表示作为基督的士兵站岗守卫。“禁食比祷告好,但施舍比两者都好”再婚会受到劝阻。二世纪的基督徒知道其仪式和神秘宗教的仪式有相似之处,但解释为神秘宗教是鬼魔拙劣的模仿。经常有人奉基督之名驱魔。

#沃尔克47#虽然也将奴隶看做基督徒兄弟,但并不提倡释放奴隶,唯恐他们因缺乏生计而堕入犯罪。显而易见,较为富裕的人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发现人皆为兄弟的理想很难付诸实践。

#沃尔克48#教职的起源和发展是教会史上最模糊不清的问题。由使徒传下来的独掌大权的主教,在二世纪中叶以前出现了,使主教职位的尊严和权力大为提高。到60年代,这种专权的主教已很普遍,在后来的教派斗争中,这种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如果没有这样坚强的领导,教会能否度过二世纪的种种危机就很难说了。

#沃尔克49#他们拒绝信仰旧的神祗,他们不参加皇帝崇拜看起来大逆不道,对圣餐中基督临在说的误解导致人们相信对基督徒食人肉的指控,深夜举行秘密的宗教仪式又使人相信他们放荡纵欲……乍一看像是中国二十世纪初义和团时期的事儿,其实这是描述二世纪罗马帝国基督徒的处境。

#沃尔克50#耶稣在世的卑贱生活与他先在的和死后的荣耀相比悬殊太大,一种简单的解释方法就是完全否认耶稣的人世生活的真实性。以基督幻影说为特点的诺斯替教在135160年影响达到顶峰。这是自保罗为使基督教脱离犹太律法束缚而进行斗争以来,基督教会遇到的一次最严重的危机。

#沃尔克51#诺斯替教最基本的思想也许是:现象世界完全是邪恶的。这一思想是柏拉图学说与波斯二元论的结合,是犹太教、巴比伦占星术、埃及的普累若麻等各种思想的大混合,而保罗的教训也多为其利用,如:肉体与灵魂是对立的、基督从天上来。它抽掉了基督教信仰的历史基础,上帝只是一个低级的甚至是邪恶的神灵。

#沃尔克52#马西昂约139年加入罗马教会,曾捐款达万元。他努力使教会回到诺斯替派观点上,结果144年被革除教籍。于是他组织独立的教会,谴责《旧约》并首次尝试将后来的《新约》中的一些内容编辑成“圣典”。马西昂派教会传播很广,特别是在东方,直到五世纪仍有活动,但马西昂本人后半生的历史却完全不为人所知。

#沃尔克53#二世纪时,在大多数教会中,基督将很快复临这个早期基督徒的盼望逐渐淡漠了。不断受到圣灵感动的那种意识,曾经是使徒时代的教会的特点,到此时也已基本上消失。对圣灵直接在人心里工作的感觉日渐减退,因而开始强调圣灵作为启示者的一方面,基督教思想将圣灵和基督区分开来,视同上帝。

#沃尔克54#二世纪时人们深信,圣灵不但与上帝圣父、与基督有特殊的关系,而且基督曾应许圣灵将格外降临。一世纪末,二世纪初时在施洗时所用的三位一体论的程式,正在取代早先只奉基督之名的施洗程序。

#沃尔克55#孟他努生于长期以宗教狂热闻名的弗里吉亚附近的阿尔达巴,未信基督教前,曾经是赛比利女神的祭司。156年,他宣称自己已成圣灵的驯服工具,圣灵籍他的口讲话,并宣告圣灵的统治开始,断言世界末日就要到来,天国新耶路撒冷就要在弗里吉亚建立,信徒应该住到那里去。

#沃尔克56#小亚细亚的主教们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威胁,于是在160年之后不久举行了一次或几次宗教会议谴责孟他努主义,这是已知的教会史上最早的宗教会议。孟他努主义是对教会普遍增长的世俗化的反抗,势力一直继续到奥古斯丁时代。其关于禁欲苦修的要求广泛流传,对后来教会的隐修主义影响甚大。

#沃尔克57#大约在公元50年,凡接受洗礼和圣灵,称耶稣为主的都是教会成员;约180年,那些承认信经、承认《新约》正典,承认主教权威的才算教会成员。教会开始自称为大公教会。大公最早由伊纳爵用来形容教会,犹如柏拉图的“普遍的”,以别于特殊的;此时其意义几乎相当于“正统的”。

#沃尔克58#大公教会领袖们的普遍主张:教会本身就是基督教教训的贮藏库,因为使徒们像富人把钱存入银库一样,把大量关于基督教的真理存放在教会手中。特别交托给那些继承主教职位时得到恩赐的真理的人,也就是交给了教会首脑。因此服从主教是必须的。

#沃尔克59#从五世纪起成人受洗的很少了,问答仪式与受洗仪式渐渐合而为一,陈述式信经最终替代了问答式信经。今人所熟悉的使徒信经来源自古罗马的问答式信经,到400年已大致发展成今天的形式,虽则最后的措词直到第八世纪才定型。

#沃尔克60#《新约》正典的发展,也是二世纪后半叶的事。教会从一开始就承认《旧约》为圣经,福音书和保罗书信无疑被承认具有很高的价值,但起初,它们并不具有圣经的权威。大约200年时,西部教会已有了一部《新约》正典,发展到400年才形成今天的样子;东部教会则晚一些,因为《希伯莱书》、《启示录》等常引起争论。

#沃尔克61#地处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教会很早就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权威,它坚强地挺过了尼禄时期最严酷的迫害,到100年时已经是基督教世界中最强大的一个地方教会,其影响又因慷慨赈济而扩大。信经、正典在罗马形成,在与诺斯替教的斗争中,第一次出现了罗马主教声言自己在管理一切教会的事务上有广泛的权威。

#沃尔克62#第二次犹太战争中135年圣城被毁,耶路撒冷教会从此式微。罗马和小亚细亚教会因守复活节的日期而争吵,首次确切记载为154155年。约190年争论日趋尖锐,罗马主教将不服从按罗马习惯守复活节的教会革除教籍,犹太基督徒的领袖地位消失,小亚细亚教会的影响也逐渐衰微。200年时罗马成为基督教最突出最有影响的中心。

#沃尔克63#前一条的注释:当时小亚细亚教会在尼散月十四日守复活节,以举行圣餐礼为结束,头一晚要守夜,好像犹太人过逾越节一样,无论这天是星期几;而罗马习惯复活节必是星期日。根据第四福音书所载,基督死于尼散月十四日,其他几部福音书则记载为十五日。

#沃尔克64#伊里奈乌:“夏娃由于不服从而打下的结为马利亚的顺从所解开。童贞女夏娃因为不信而紧缚着的一切,都为童贞女马利亚通过虔信而解放了”这是崇拜童贞女马利亚的最早证据之一,这种崇拜后来在基督教历史上作用甚大。不仅成为庞大帝国东西两部分思想的沟通者,而且是新旧两种神学思想承上启下的人物。

#沃尔克65#197年德尔图良开始著述,是第一位用拉丁文写作的著名教会著作家(那时乃至以后,甚至连罗马教会的首脑也用希腊文写作),被称为拉丁神学之父。他总是通过他那训练有素的法官的头脑周密思考,提出清楚的定义并系统地加以阐述,使许多神学概念有了精确的含义。此前,从未有人这么做过。

#沃尔克66#保罗之后,德尔图良对罪感觉最深刻,其思想对拉丁教会中罪与恩典观念的发展促进甚大。最有影响的工作是对逻各斯基督论的明确阐述,其清楚明白前所未有。他解释上帝时首先使用诸如三位一体、圣礼、补赎、善攻等专门术语,这些术语几乎全部在一百余年后的尼西亚会议的决议中出现。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386ZH00SIGG.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