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基督教会史》----最后更新于2013年3月8日
(2013-02-14 14:50:02)
标签:
读书笔记基督教教会史 |
分类: 涂鸦 |
原本零散记录在微博中,今日检视,居然被丢失了若干条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99EN00SIGG.gif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沃尔克#37保罗也如同一般早期使徒认为基督复临和世界末日就要到来。在他的早期书信中,他显然相信这一切都将发生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当他生命行将结束的时候,他感到可能他会死在基督来临之前。对于复活,保罗最有信心。希伯莱人主张肉体复活,希腊人主张灵魂不朽。保罗并未阐述清楚,参见《罗马书》等
#沃尔克#38公元64年7月,罗马城大火。“大约”在尼禄的煽动下将纵火罪名加在基督徒身上。许多基督徒在梵蒂冈花园中受酷刑拷问致死。----作为飞地形态存在的梵蒂冈之现在呢?
#沃尔克#39公元70年因犹太人叛乱耶路撒冷被毁。自从已经衰微的巴勒斯坦教会影响力几乎消失,保罗争取外邦基督徒不受犹太律法约束的斗争因此而迅速失去其现实的重要性。
#沃尔克#40从公元70年到110年,是教会史上模糊不清的年代。在此期间,教会本身急剧变化,当其特征又可清晰地加以描述时,教会关于基督教的一般概念与保罗的已有惊人的不同。【期间,有大量的外邦人皈依基督教】
#沃尔克41#保罗隆重的声明,他的使徒身份绝不是来源于人,而是来源于上帝和基督,在这里他把上帝和基督相提并论。这样就首次提提出了基督与上帝父的关系问题,因为早期使徒的思想远远没有保罗的敏锐,他们受的训练和教育也不如他高深。保罗很熟悉希伯莱神学,他对斯多葛哲学及其中的逻各斯学说都有了解。
#沃尔克42#第四部福音书《约翰福音》约95-110年出现,没有像《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那样提到童贞女降生,但真正提出了道成肉身。基督记得先在的荣耀,成功地度完一生,明白所负的神圣使命。在被钉十字架时,没有痛苦地喊叫: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而是说:成了!它形成了后来教会的正统教义。
#沃尔克43#伊纳爵是与约翰同时代同教派的基督徒,约110-117年在家乡因是基督徒而被判罪,押赴罗马,投入斗兽场而死。伊纳爵最有独创性的思想是,上帝的道成肉身是为了启示一个新的人类。基督以前的世界在魔鬼和死亡统治下,基督带来了生命和永生。
#沃尔克44#第二世纪一般的基督徒远远不能阐述清楚,甚至不能理解保罗和约翰作品中深刻的神学思想。基督教以简单得多的思想到处流传,即对基督十分忠诚,主要把他看做认识真正上帝的启示者,是宣告一种简洁、崇高、奋发的道德新律法的人,这就是所谓“使徒后期教父”的主要思想。提及早期基督教的很多细节。
#沃尔克45#基督徒认为自己是新的种族,不再是罗马公民,而是天国耶路撒冷的公民。教会主要指天上的国家,降于人世间,将分散各地的基督徒社团纳入其中;是创建于日月被造之前的教会,世界也是为教会而造的。礼拜有一种形式为共用晚餐时举行圣餐礼拜,至查斯丁在罗马写作护教文时已经没有共用晚餐的事了
#沃尔克46#基督徒的生活是禁欲的,谨守律法的。每逢礼拜三、五禁食,称为“岗位”,表示作为基督的士兵站岗守卫。“禁食比祷告好,但施舍比两者都好”再婚会受到劝阻。二世纪的基督徒知道其仪式和神秘宗教的仪式有相似之处,但解释为神秘宗教是鬼魔拙劣的模仿。经常有人奉基督之名驱魔。
#沃尔克47#虽然也将奴隶看做基督徒兄弟,但并不提倡释放奴隶,唯恐他们因缺乏生计而堕入犯罪。显而易见,较为富裕的人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发现人皆为兄弟的理想很难付诸实践。
#沃尔克48#教职的起源和发展是教会史上最模糊不清的问题。由使徒传下来的独掌大权的主教,在二世纪中叶以前出现了,使主教职位的尊严和权力大为提高。到60年代,这种专权的主教已很普遍,在后来的教派斗争中,这种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如果没有这样坚强的领导,教会能否度过二世纪的种种危机就很难说了。
#沃尔克49#他们拒绝信仰旧的神祗,他们不参加皇帝崇拜看起来大逆不道,对圣餐中基督临在说的误解导致人们相信对基督徒食人肉的指控,深夜举行秘密的宗教仪式又使人相信他们放荡纵欲……乍一看像是中国二十世纪初义和团时期的事儿,其实这是描述二世纪罗马帝国基督徒的处境。
#沃尔克50#耶稣在世的卑贱生活与他先在的和死后的荣耀相比悬殊太大,一种简单的解释方法就是完全否认耶稣的人世生活的真实性。以基督幻影说为特点的诺斯替教在135至160年影响达到顶峰。这是自保罗为使基督教脱离犹太律法束缚而进行斗争以来,基督教会遇到的一次最严重的危机。
#沃尔克51#诺斯替教最基本的思想也许是:现象世界完全是邪恶的。这一思想是柏拉图学说与波斯二元论的结合,是犹太教、巴比伦占星术、埃及的普累若麻等各种思想的大混合,而保罗的教训也多为其利用,如:肉体与灵魂是对立的、基督从天上来。它抽掉了基督教信仰的历史基础,上帝只是一个低级的甚至是邪恶的神灵。
#沃尔克52#马西昂约139年加入罗马教会,曾捐款达万元。他努力使教会回到诺斯替派观点上,结果144年被革除教籍。于是他组织独立的教会,谴责《旧约》并首次尝试将后来的《新约》中的一些内容编辑成“圣典”。马西昂派教会传播很广,特别是在东方,直到五世纪仍有活动,但马西昂本人后半生的历史却完全不为人所知。
#沃尔克53#二世纪时,在大多数教会中,基督将很快复临这个早期基督徒的盼望逐渐淡漠了。不断受到圣灵感动的那种意识,曾经是使徒时代的教会的特点,到此时也已基本上消失。对圣灵直接在人心里工作的感觉日渐减退,因而开始强调圣灵作为启示者的一方面,基督教思想将圣灵和基督区分开来,视同上帝。
#沃尔克54#二世纪时人们深信,圣灵不但与上帝圣父、与基督有特殊的关系,而且基督曾应许圣灵将格外降临。一世纪末,二世纪初时在施洗时所用的三位一体论的程式,正在取代早先只奉基督之名的施洗程序。
#沃尔克55#孟他努生于长期以宗教狂热闻名的弗里吉亚附近的阿尔达巴,未信基督教前,曾经是赛比利女神的祭司。156年,他宣称自己已成圣灵的驯服工具,圣灵籍他的口讲话,并宣告圣灵的统治开始,断言世界末日就要到来,天国新耶路撒冷就要在弗里吉亚建立,信徒应该住到那里去。
#沃尔克56#小亚细亚的主教们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威胁,于是在160年之后不久举行了一次或几次宗教会议谴责孟他努主义,这是已知的教会史上最早的宗教会议。孟他努主义是对教会普遍增长的世俗化的反抗,势力一直继续到奥古斯丁时代。其关于禁欲苦修的要求广泛流传,对后来教会的隐修主义影响甚大。
#沃尔克57#大约在公元50年,凡接受洗礼和圣灵,称耶稣为主的都是教会成员;约180年,那些承认信经、承认《新约》正典,承认主教权威的才算教会成员。教会开始自称为大公教会。大公最早由伊纳爵用来形容教会,犹如柏拉图的“普遍的”,以别于特殊的;此时其意义几乎相当于“正统的”。
#沃尔克58#大公教会领袖们的普遍主张:教会本身就是基督教教训的贮藏库,因为使徒们像富人把钱存入银库一样,把大量关于基督教的真理存放在教会手中。特别交托给那些继承主教职位时得到恩赐的真理的人,也就是交给了教会首脑。因此服从主教是必须的。
#沃尔克59#从五世纪起成人受洗的很少了,问答仪式与受洗仪式渐渐合而为一,陈述式信经最终替代了问答式信经。今人所熟悉的使徒信经来源自古罗马的问答式信经,到400年已大致发展成今天的形式,虽则最后的措词直到第八世纪才定型。
#沃尔克60#《新约》正典的发展,也是二世纪后半叶的事。教会从一开始就承认《旧约》为圣经,福音书和保罗书信无疑被承认具有很高的价值,但起初,它们并不具有圣经的权威。大约200年时,西部教会已有了一部《新约》正典,发展到400年才形成今天的样子;东部教会则晚一些,因为《希伯莱书》、《启示录》等常引起争论。
#沃尔克61#地处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教会很早就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权威,它坚强地挺过了尼禄时期最严酷的迫害,到100年时已经是基督教世界中最强大的一个地方教会,其影响又因慷慨赈济而扩大。信经、正典在罗马形成,在与诺斯替教的斗争中,第一次出现了罗马主教声言自己在管理一切教会的事务上有广泛的权威。
#沃尔克62#第二次犹太战争中135年圣城被毁,耶路撒冷教会从此式微。罗马和小亚细亚教会因守复活节的日期而争吵,首次确切记载为154或155年。约190年争论日趋尖锐,罗马主教将不服从按罗马习惯守复活节的教会革除教籍,犹太基督徒的领袖地位消失,小亚细亚教会的影响也逐渐衰微。200年时罗马成为基督教最突出最有影响的中心。
#沃尔克63#前一条的注释:当时小亚细亚教会在尼散月十四日守复活节,以举行圣餐礼为结束,头一晚要守夜,好像犹太人过逾越节一样,无论这天是星期几;而罗马习惯复活节必是星期日。根据第四福音书所载,基督死于尼散月十四日,其他几部福音书则记载为十五日。
#沃尔克64#伊里奈乌:“夏娃由于不服从而打下的结为马利亚的顺从所解开。童贞女夏娃因为不信而紧缚着的一切,都为童贞女马利亚通过虔信而解放了”这是崇拜童贞女马利亚的最早证据之一,这种崇拜后来在基督教历史上作用甚大。不仅成为庞大帝国东西两部分思想的沟通者,而且是新旧两种神学思想承上启下的人物。
#沃尔克65#197年德尔图良开始著述,是第一位用拉丁文写作的著名教会著作家(那时乃至以后,甚至连罗马教会的首脑也用希腊文写作),被称为拉丁神学之父。他总是通过他那训练有素的法官的头脑周密思考,提出清楚的定义并系统地加以阐述,使许多神学概念有了精确的含义。此前,从未有人这么做过。
#沃尔克66#保罗之后,德尔图良对罪感觉最深刻,其思想对拉丁教会中罪与恩典观念的发展促进甚大。最有影响的工作是对逻各斯基督论的明确阐述,其清楚明白前所未有。他解释上帝时首先使用诸如三位一体、圣礼、补赎、善攻等专门术语,这些术语几乎全部在一百余年后的尼西亚会议的决议中出现。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386ZH00SIGG.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