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台上放飞音乐之梦
记“金钟奖”金奖获得者、西安音乐学院声乐副教授鲜于越歌
http://s16/mw690/001Me3Dkzy6KcwT5o2H4f&690
http://www.xacom.edu.cn/Homeinfo/UploadFiles_4776/200904/20090413125047673.JPG
鲜于越歌,正如热爱音乐的父亲为她起的名字一样,或许注定了她一生都会与音乐结缘。先后两次赴意大利留学,成功考取世界青年歌唱家大师班,成为唯一一位亚洲歌唱家,摘取第三届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声乐比赛金奖,第二届“罗西尼国际歌剧音乐节”歌剧比赛最高奖,放歌维也纳金色大厅……这位来自新疆克拉玛依的音乐精灵拥有着太多耀眼的光环。如今,作为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副教授,鲜于越歌把平凡的三尺讲台当作人生的华丽舞台,放飞着属于自己的绝美天籁。
遇恩师,音乐殿堂勇攀高峰
“小姑娘,我与你有缘。”这是鲜于越歌的恩师周玲初次见她时说的一句话,最终,这段奇妙的缘分也升华成了浓得再也扯不断的师生情,用鲜于越歌的话说:“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她便没有现在的鲜于越歌”。
1997年,就读于新疆艺术学院大三的鲜于越歌因举家搬迁,转学到西安音乐学院,就在那时,她有幸邂逅了人生路上的恩师——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周玲。当时,刚从意大利归来的周玲教授开授意大利语语音课,这在全国的声乐教育中是走在前列的,对声乐殿堂意大利充满憧憬的鲜于越歌面对这全新的知识如饥似渴,发奋学习。在周玲教授专业细致的指导下,她的演唱水平突飞猛进。大学毕业,表现优异的鲜于越歌原本想和其他同学一样找份工作自食其力,就在她陷入迷失之时,周玲教授找到她并耐心地开导她,应该在最佳的学习时机继续深造,稳固基础,更高层次地提升自己,努力向自己去意大利的梦想迈进一步。听了老师的建议,鲜于越歌茅塞顿开,正式报考了周玲教授的研究生,最终经过两年的奋斗,成为西安音乐学院建校以来第一位声乐硕士。
在读研与工作期间,鲜于越歌两度赴意大利深造学习。回忆初到意大利时的囧况,鲜于越歌至今记忆犹新:“2001年11月,我作为交换生到意大利学习声乐。尽管临走前突击了意大利语,但到那边时还是个‘哑巴’,老师上课讲的什么都听不懂。有一次老师约我周三去听课,而我当时理解成了周二,老师马上变脸,很严肃地重说了一遍。我不敢再回答什么,只是嗯了一声就转身出了教室。当我关上教室门的那一刻,听见教室里传来一阵哄堂大笑。我猜那是在笑我吧,当时心情特别难过,所以我下决心一定要攻克语言难关,不能白白浪费了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就这样,个性要强的鲜于越歌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意大利语,经常为了学习省去吃饭时间,一杯酸奶一个面包就搞定三餐。不到半年,当曾经带着字典上课的鲜于越歌站在老师面前用意大利语自如的交流时,老师对这个中国小姑娘刮目相看。之后,鲜于越歌更是在意大利的各大比赛中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为人师,严格执教桃李满园
或许是由于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又或许是受到恩师言传身教的影响,鲜于越歌在硕士毕业后毅然选择了留校执教,并成为西安音乐学院最年轻的副教授。她说:“单纯的演唱传播面太窄,可能欣赏古典音乐的永远都是现场那几百个人。我希望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通过讲台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欣赏古典音乐。”
在声乐教育上,鲜于越歌沿袭了自己在意大利留学时的经验以及恩师周玲的训导,“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严格教学督促学生们做对自己有要求的人。”鲜于越歌总是能用锐利的眼光发现着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一首作品中哪怕是一个字、一个音符,她总要一遍又一遍地指导学生们改进。“我经常告诉学生,乐谱好比就是人的衣服,从衣服的干净整洁度能体现出一个人是不是在尽力地做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乐谱的装订、标注的笔记等也能看出来你是不是在用艺术家的标准要求自己。”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鲜于越歌对自己的学生越发认真负责,她会告诫那些被明星光环迷惑的学生,学习声乐是很辛苦的事情,只有真心热爱才能吃得起这份苦。而且,声乐对自身条件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天赋不是很好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一定要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面对近年来风行的各种选秀比赛,鲜于越歌更是冷静对待,她认为参加比赛是一种历练,但当基础没有打好的时候,过早地展露反而容易“走范儿”,很可能会使一个极富天资的学生过早“夭折”。因此,她要求自己的学生扎实练好基本功,多学习技术技巧、文化修养,达到一定实力才会推荐其去参加有意义的比赛活动。
从研一助教至今,执教14年的鲜于越歌用自己的“严厉”赢得桃李满园,其中更有不少学生在国内外重要声乐比赛中获奖。但这并没有成为鲜于越歌宣扬自己的资本,在她眼里,更多的是为学生感到高兴。“每当得知学生们的获奖消息,我都特别开心,并不是因为学生获奖我就能坐在功劳簿上,只是觉得自己帮助他们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而且,用心、用爱、用智慧把质素参差不齐的璞玉雕琢成器,也是我努力工作的动力。”
懂艺术,更懂生活
工作中的鲜于越歌严肃认真,俨然一位“大女人”,在生活中她却是有着细腻感情的“小女子”,乐观、自信、充满激情。之前为自己钟爱的事业一直忙碌着的她,如今也用心营造着作为一位母亲的幸福生活。
鲜于越歌的丈夫是西安音乐学院的一名钢琴老师,自己的另一半同为音乐人这让鲜于越歌倍感幸运:“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恰恰就是自己从小的兴趣爱好,所以我们总是乐此不疲。”自从儿子出生,夫妻俩更是有了发挥之地,每天给孩子听音乐成了夫妻俩的必修课,看到儿子爬着爬着突然停下来跟着音乐节奏摇晃,两人总是忍俊不禁。“这样做并不是强求他成为职业音乐家,这要看他的兴趣爱好,我们只是希望孩子长大以后可以成为一个有良好音乐素养和审美意识的人,因为在我们看来,音乐就是最美的。”不经意的言语中,鲜于越歌流露着对于音乐的热爱之情。
谈到对未来的设想,鲜于越歌希望探索出一条古典与通俗相结合的新路,让曲高和寡的高雅音乐赢得更多人的喜欢,并期盼能有更多的机会举办和参加公益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古典音乐的传播与普及。
(记者 高山 实习生 乔盼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