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叫板”冠军郭蓉:我对秦腔爱的深沉

(2011-03-24 18:29:48)
标签:

杂谈

分类: 艺苑寻觅

     “大叫板”冠军郭蓉:我对秦腔爱的深沉

                                                梁 挺

 

蓉简介

    1967年12月31日,生于古都西安。

    2000年在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上,演唱《断桥》选段荣获一等奖;

    2002年在陕西省文化厅主办的陕西省第二届群众秦腔演唱大赛中,以《智取威虎山》选段荣获一等奖;

    2003年在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戏迷大叫板年度总决赛资格赛获优胜奖、年度冠军;   

    2004年在陕西省文化厅主办的陕西省庆祝建国55周年暨纪念振兴秦腔20周年优秀剧〈节〉目展演中,以清唱《庵堂认母》选段获一等奖;

    为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栏目、西安电视台“梨园大擂台”栏目特邀演员。

 

    郭蓉的名字早就在三秦大地传开了,人们知道她的名字是因为2003年陕西电视台的“秦之声”戏迷大叫板她获了年度冠军、得了一辆轿车;之前在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上她以《断桥》选段获得了一等奖;2004年5月还在西安搞了个人秦腔专场演出。

    郭蓉称自己不是“专业演员”,但是对自己严格要求,认认真真演好每一场戏。她深情地说,这就是对喜爱自己观众的更好回报。《秦腔文化》报近日不断接到戏迷的电话,询问“秦之声”戏迷大叫板冠军郭蓉的情况。郭蓉近况如何,当年的“戏曲明星”今后的道路又是怎样……带着观众的嘱托,记者近日专访了郭蓉。

                                      郭蓉:我对秦腔爱的深沉

    春天的西安书院门翰墨飘香,景色宜人,秦风秦韵扑面而来,显得格外迷人,仿古建筑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真是书画、秦腔,传统与古典交汇融合又别致。记者与郭蓉刚步入一家餐厅的门口,就听见有人叫她的名字,她停下了脚步,原来这位熟人要她近日出版的《郭蓉演唱专辑》,这是非常感人的一幕。临近午饭,我们的采访就在餐厅进行,不时间郭蓉还唱起秦腔。聊起关于自己学习秦腔的话题,她滔滔不绝。在谈到关于戏迷大叫板年度总冠军这个荣誉对自己后来的影响,郭蓉说:“几年过去了,‘秦之声'给我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使我有了一定的声誉、收入,认识了许多秦腔界的老师、朋友,无论从人际关系,还是群众中的影响,都有所提高,还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谢所有支持我的戏迷朋友,秦腔界前辈。”

    1967年12月31日,郭蓉生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鱼化寨乡一个农民的家庭,郭蓉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她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爱唱爱跳,只要听到村里哪儿唱秦腔,她就立即撒腿跑去。她从小就立志做一名秦腔演员,父母也希望女儿有一技之长,吃一碗“轻松饭”。经过长期准备,1980年陕西省戏曲学校(现陕西省艺术学校)招生,她以《三滴血》“未开言来珠泪落”、“祖籍陕西韩城县”应考,在关键的最后冲刺中,她因感冒被淘汰了下来。这丝毫没有影响她学戏的梦想,她依旧像往常一样,买来了名家唱段磁带模仿,坚持听广播学唱,跟自乐班大人学唱,并对旦角行当产生了浓厚兴趣,她以肖若兰、马友仙、肖玉玲的唱段为教材,尽量先学的像,然后追求韵。16岁那年,郭蓉考入了西安市雁塔区秦腔剧团,她有了科班学习秦腔的机会。她勤奋上进,刻苦练功,珍惜又一次来之不易的时光。她先后在《三娘教子》、《赶坡》、《河湾洗衣》、《洪湖赤卫队》、《黑叮本》、《窦娥冤》等本戏、折子戏中扮饰主要角色。可是时间不长,剧团就解散了,这次使郭蓉的秦腔梦破灭了,对性格坚强从不服输的她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挫折,自言道:只好回家种田吧……

    一路坎坷,一路收获,她后来在西安新华橡胶厂、西安肉联厂干起了临时工,在一个生地方,她一句戏都不唱,同事们也不知道她像个唱戏的,白天做工,晚上闭起门来听名家唱段。她想继续当工人干下去,就离自己的梦越来越远。后来,在父亲的建议下她就参加了自乐班。自乐班的演出还是非常紧张辛苦的,每有演出,她很早就起床,骑上自行车,最远的地方竟骑到蓝田、兴平等地,关中一带几乎跳遍了。为了应付适应演出的需要,她每日练唱、练功。这样一唱就是10年,也正是10年的磨砺,才造就了她不甘人后,上进求索的个性。这些经历为她后来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著名诗人艾青先生曾经说过“问我为什么要流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从郭蓉在秦腔艺术道路上的锲而不舍求索精神和坎坷经历以及她取得的每一次收获,记者无不深深地为之感慨。

                               “戏曲明星”:这个奖项来得不容易

    在市场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借助于荧屏,古老的秦腔披上了时尚的外衣,当陕西电视台“秦之声”2003年度戏迷大叫板冠军总决赛宣布冠军郭蓉时,她第一时间就收到了亲人的电话,荧屏内外,她被大家团团围住,她时刻也没有忘记参加此次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在秦腔名家的关怀指导下及家人的鼓励下才走到这步。据了解,2002年的戏迷大叫板中,她就获过周冠军,在挺进月冠军比赛时被淘汰了下来。郭蓉回到家里,暗下决心,明年继续参加。2003年度的时间里,郭蓉每日都在秦腔的舞台上徘徊,连做梦都梦见自己在“秦之声”的赛场上,她一度冲进周、月冠军,以《玉堂春》三堂会审选段《于无声处》一举夺魁,直逼年度总冠军。2004年从正月初二到初七,比赛盛况空前,正月初七四位选手经过两轮激烈鏖战,最终郭蓉拿上了价值12万元的捷达轿车钥匙,在三秦大地甚至西北五省,成了群众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西安那个叫郭蓉的女子拿了年度冠军,那个女子唱的好”。                      

    在各界群众的强烈要求下,在省振兴秦腔办公室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下以及秦腔名家的支持下,2004年5月18日晚西安易俗剧场分外热闹,剧场内座无虚席,剧场外戏迷蜂拥而来,2003年“秦之声”戏迷大叫板年度总冠军郭蓉的汇报演出隆重举行,著名表演艺术家马友仙、肖玉玲、李志翔、张武宏等纷纷前来祝贺并应邀献唱,几位书法家特意送来了作品表示祝贺,郭蓉与同行演出了折子戏《起解》、《杀庙》和秦腔清唱,不时间台下掌声不断,都被这位关中女子的声韵所打动。戏迷司亚平说:“郭蓉的清唱实在太好了,几年前我就看过她演的戏”。

    此次专场,专家一致认为:“郭蓉的唱腔高亢明亮,韵味醇厚悠长,表演沉稳,富有激情,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一位很有潜力的秦腔新秀”。

    国家一级编剧、导演张咏和等人在“秦之声”栏目高谈阔论中曾经对郭蓉的演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已故著名秦腔音乐家杨满元看了郭蓉的演出后说“仿照马友仙唱腔,又学肖玉玲表演风格,真是谁的味都有。”这句话蕴涵一代秦腔音乐大家对晚辈的殷切希望。郭蓉对秦腔艺术有一颗赤诚之心,她善于汲取名家的经典唱腔风格,在自学成才的途径中珍惜点点滴滴的积累。郭蓉说过:“荣誉背后,更多的是压力和责任,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冠军’自己还有距离,至今我非常怀念的是两年参赛‘秦之声’这样一个过程与机会” 。 

    三十年的艺术春秋,磕磕绊绊如同做了一场梦,即精彩又具有传奇色彩,真不容易。

                             时光若能倒流:我会倍加努力学习秦腔

    秦腔艺术是一条流淌的河,学习秦腔艺术是永无止境追求生命价值的一种体现,郭蓉酷爱秦腔源自于在秦腔中她能找到人生的酸甜苦辣,真正感悟到人生真谛。她告诉记者:“我现在坚持更多的时间争取到农村演出,群众才是我的知心朋友,那里是秦腔广阔的舞台,群众很热情,我很感激,为他们多唱多演,是我毕生的心愿”。郭蓉认为,演员其一不能脱离观众;其二要把最好的状态表现出来,只有这样心里才会坦然一些,才不辜负观众和戏迷对自己的厚爱和赞誉。

    从十几岁骑着自行车,串村唱戏的小姑娘,到如今已誉满三秦、秦腔观众的知音,郭蓉后悔浪费的光阴,也同时感念经历、感谢苦难、感谢所有帮助自己的人。2000年在中国首届秦腔艺术节上,她演唱《断桥》选段荣获一等奖;在省、市演唱比赛中多次获一、二等奖;在陕西省第二届群众秦腔演唱大赛中,又以《智取威虎山》选段再次荣获一等奖。这些殊荣对郭蓉来说只能是过去。当记者问到她对自己今后有啥打算和安排时,她激动地说道:“如果时光能倒流,我真的想系统地学习秦腔,我还是要把大量演出时间安排在群众需要的和渴望的地方,多到群众文化生活匮乏的地方去”。

    踏踏实实做事,明明白白做人,是郭蓉多年来艺术生涯的写照,学到的每一个唱腔,她都做到很实在,很有关中女子那种质朴、勤劳的性格特征,凡事做到一丝不苟,角色塑造上反复下功夫练习,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卷。郭蓉对知识的那种期待是与生俱来的,集中体现了农家女子通过学习秦腔艺术来改变命运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郭蓉让记者代她向关心她的戏迷朋友转达深深问候和谢意,目前她正着手出版第二张专辑,预计今年六月份可以和大家见面。

    时间很仓促,短暂的采访使我对秦腔演员郭蓉的艺术历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当我在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我还在思考一个问题:艺术人才的成长需要多方位的支持……不仅仅是学艺。

“问我为什么要流泪,因为我对秦腔爱的深沉”,郭蓉就是这样一个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