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的28日,高一期中考试,我监考六场,有四场头尾相连,从早上七点二十到晚上五点二十,中午只休息一个小时,这种考试象连续打仗一样,老师受不了,多数头昏眼花,学生受不了,许多学生考不出来就趴在桌子上睡觉。
这样的考试,不知道组织者目的是什么,是测试学生的水平还是让学生有一次训练的机会。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是二、三十年前流传在学生中间的对盲目、多次无效的考试的憎恶的话,而如今应该是“考,考,考,学校的法宝”了,因为现在的考试,不仅考学生,也是考老师,考试结果不仅学生排名,老师也在平行班级上排名,排名靠后的老师要在大会上受到批评,甚至会遭到“解聘”的威胁。
考试的功能,应该是检测和练习,检测是教师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的教学做参考,练习是通过一次考试,使得学生更加掌握所学内容。而如今的考试,基本丧失了这二大功能,考试成了大棒,老师打学生,学校打老师,而每年的高考、中考则是最大的大棒,是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举在学校头顶的大棒。
文革时,张铁生、黄帅都对考试提出了异议,按说,三十多年了,考试的方式应该有所转变,而实际上考试这道套在学生和教师头上的紧箍咒是越套越紧,似乎已成为少数管理者的法宝。
国家一直在提倡减负,还给学生、老师一个合理的休息时间,给学生学习各种知识的时间,可国家自相矛盾,一边高唱素质教育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大调,一边高举着几十年一成不变的高考旗帜,而且各种各样的就业考试要求高学历再高学历,逼得学生往高考这座独木桥上拥挤,天知道走过去多少人,落下桥去的又是多少人,青少年不能在一个和谐、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导致时常发生师生反目,父子成仇的现象,而都是为了考试的分数,谁的罪过啊?
中国的教育,改革开放几十年,没有什么变化,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满堂灌,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有变化的倒是德育越来越苍白,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几乎为零,教师素质越来越差,学校“教学水平”越来越高,这些现象,令人痛心,也令人担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