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组织部和人家比什么
(2010-08-08 12:15:26)
标签:
正气组工干部政绩创造团结健康能力素质杂谈 |
分类: 红色经典【党建】 |
现在社会对个体价值或者说地位的评判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很多时候大家关心的是你的级别,这跟你的话语权以及受他人尊重的指数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迫使大家想方设法去晋升。那么晋升最有力的推动是什么?是政绩,让领导群众看得到的政绩,筑路修桥建大厦,可在组织部很少见有形的“政绩”啊!于是,少数人就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不愿下真功夫、苦功夫,满足于可能是轰轰烈烈而不是扎扎实实,是马马虎虎而不是勤勤恳恳,这样既无法提升自己的内涵素质,又经不起实践和时间的考验。所以,组工干部内在能力素质的提升远远比职务的晋升更重要,我们跟人家比学习的能力谁强。通过学习提高见微知著的预见力、由表及里的洞察力、好中选优的;判断力和去伪存真的辨别力,增强工作的创造性、实效性。比如我们找人谈话或者调查核实某个反映,就要学会综合分析无数的信息,里面有许多杂质和噪音,怎样去伪存真,就看我们平时学习的积累了。所以,除了向书本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向身边的领导同事学习,向社会学习,这是我们增长见识和才干的根本。我们跟人家比实干的能力谁强。通过学习吸取他人的经验、生活的精华和实践的智慧,然后消化吸收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能力,知识只有运用在推动发展上才是善的,知识也只有在实践中被运用才能体现其价值。比如人家的公开选拔、差额选拔是怎么做的,可以结合松江的探索我们加以改进和完善,从而形成我们松江自己的工作特色,这是提升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我们跟人家比创新的能力谁强。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群众对组织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我们还是沿用老办法、老经验,思维就会被束缚,组织工作讲求规范,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创新。比如在干部教育方面,我们怎样根据干部个体的需求采用多种形式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创新的成本也许并不大,但创造的价值却是很大的。
二、比投入不比收入
财富又是社会对个体价值评判的重要标准,但是如果为了赚钱就不要就组织部,组织部是党员、干部、人才之家,我们只有为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服务,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比别人付出更多,多投入一些,不仅要在岗位职责范围内多投入一些,还应在相互关爱延伸工作范畴方面多投入一些。比如,对党员、干部和人才,要多搭建一些平台,在提升他们素质的同时发挥作用、凝聚人心;对各级领导班子,要多一些提醒,完善一些工作机制和运行规则,在改进工作的同时增进团结;对基层单位,要多一些换位思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减轻基层负担;对驻边援外干部,要满腔热忱,经常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同时要关心他们的家庭,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始终做到真诚相待,真情服务。总之,只有我们投入工作,勤奋敬业,才能对发展大局有利,才能促进各方和谐。
三、比正气不比灵气
讲正气,就是要大力倡导公正评价、和谐团结、严以律己之风。组织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够听到真话,而听到真话的前提就是要取得干部群众的信任,这就要求我们端正对干部群众的态度,摆正自己的位置,甘当小学生;要放下架子、沉下身去,耐心听取干部群众发自内心的诉求,我们可以采取分片联系等方式经常性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要真心诚意为干部群众说话,相互理解,宽容待人,都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尽快尽力去办,在制度执行上有些困难的,要及时报告领导,并潜心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最终抓好落实,要敢于正视问题,主动揭露矛盾,在解决问题中弘扬正气。在现实当中,总有极少数人,不琢磨事,光捉摸人,处处体现出他的灵气。有这种灵气的人往往正气不足,自己不干事或者本身就有毛病,反而对别人指手画脚,不干事就会有发言权。组工干部要在杜绝自己做这样的人的同时,还要明察秋毫,扶正祛邪,做到褒奖实干者,教育处理不干事的人,这样不仅能培育组工干部的正气,也能在干部当中营造讲正气的良好氛围。讲正气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端正的品行,不讲不三不四的话,不交不三不四的朋友,不做不三不四的事情,营造健康、团结、和睦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