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试误区

(2010-05-23 17:09:54)
标签:

求职

考官

逻辑关系

面试误区

考生

杂谈

分类: 享受宁静【杂谈】

    1、过度表现。有些考生由于事先准备充分,了然于胸的很多想法就怕没机会在面试中向考官展示,所以在回答问题时过于表现自我的学识和才华。比如问你的性格特点,有很多人会谈到自己曾担任过什么职务、组织过什么活动,如何得到他人的肯定等等,往往给人的感觉有点装成熟。还有的给考官上课,好像自己的才华在这样的时候不展示简直太浪费了,而考官的耐心和面试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这些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展示估计效果会更好些。

    2、答非所问。一般面试的题目每个人都可以说一些,只是熟悉的情况不同罢了,而有的考生遇到问题不是自己擅长的就会抛开本来还能说一些的观点,而是天马行空,不知所云,尽管给人的感觉是滔滔不绝,但是不能紧扣主题,从而很难给高分。所以问啥答啥是最明智的。

    3、字斟句酌。有的考生比较机械,总想在自己准备的答案中寻找合适的措辞,有些问题明明很简单,而且凭其实力应该很容易回答,可是为了找到完美的措辞,而形成思维阻碍,挤牙膏式的疙疙瘩瘩,真是得不偿失。其实在面试过程中考官往往要听的就是实实在在的观点,而不是修辞,更不是故弄玄虚。

    4、逻辑混乱。一般面试的时间都是十分有限的,所以既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同时要理顺逻辑关系,让人一听就明白。比如要你组织一个活动,一般思路是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和总结反馈的三段式,而有的考生却不能把握这样的逻辑关系,从而给考官的感觉颠三倒四的,说了一大堆最后印象却不好。

    5、技术痕迹。在面试之前接受一些专业的培训或者找一些以往面试的题目进行自我练习等,都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惜有的考生对于接受培训的一些技巧运用得过于生硬,导致回答问题整体不流畅,效果不佳。

    也许我不是考生所以说得轻巧,要是换个角色也会出现更多的问题,说得也不定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愚拙.舍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