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终于找到了打压房价的办法
(2013-01-22 17:27:09)
标签:
杂谈 |
今天,有新闻报道北京将提高二手房交易税,不少财经人士太吐苦水。翻出我2011年的这篇老文,还是相当有先见性的——
12月10日,北京二手房市场的冰火转折点
作为一条并不引人关注的消息,北京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要求在2011年12月10日正式执行的《北京市关于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工作的通知》,像一纸空气般,潜藏在楼市调控的组合拳背后,不露声色。
但这一天的重要性注定会被后人重新认识——自12月6日至12月9日,北京二手房市场经历了连续4天的千套以上成交
其中,12月9日成交数量为2828套 )。
在通知实施后,12月11日(周日),成交量为 9套 ,而12日(周一)的成交量为 82套 ,创下了 3年来工作日的最低纪录
(更重要的是,这82套中绝大部分还是之前积压的公积金签约)。自12月12日至18日,北京市二手房成交 总量不足600套
,若去除春节、十一假期,则已经创下 2009年以来周成交最低值 。
要知道,二手房市场向来是楼市主力军,即便在限购政策持续打击下,2011年北京二手房成交量仍比新盘多出3万套。所以,二手房市场的动向绝对是研究北京楼市的重要信息。
那么,为何二手房市场前后冰火两重天如此泾渭分明?12月10日实行的这则通知究竟有何魔力?
借打击阴阳合同之机 堵塞税收漏洞
按照官方说法,这纸通知之所以下发,有两个理由,一是“严格规范房地产市场交易税收秩序”,二是“堵塞税收漏洞”。
所谓“严格规范房地产市场交易税收秩序”,即是打击北京房产交易中普遍的“阴阳合同”。
现行的二手房过户指导价为2006年版本,众所周知,2008年后北京房价搭上火箭,老版本的指导价(全市均价6000元/平米)已经完全和市场脱轨,而交易双方只需对上报一个虚低的价格,规避税费,而私下保留一份真实价格的合同,即可完成一笔划算的交易。
如今,三部门换上一套新的指导价系统,不仅价格更高(根据市场成交情况随时调整),而且严格保密(不仅不对外公布,中介公司也无从知晓),更关键的是“一房一审核”,这与之前二手房中介公司大概就能估出一个价格来说,已经相当神秘。
所以,不少人只得以市场成交价(或者是很接近于成交价)的价格签订合同,税收漏洞自然也就被堵上了。
打击非法逃税,自然无可指摘。但有关部门如此煞费苦心究竟为何?
如果想读懂中国的新闻,就不能单独地看。这则12月10日正式执行的通知,其发布日期为11月22日,而在11月25日时,北京住建委及地税局进一步放宽了契税征收优惠政策,即让更多个人首次置业的房主享受“半价契税”的优惠。这则新政,也是在12月10日正式执行。
要知道,2010年北京市契税收入为134.3亿元,贡献了北京地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8.2%,重要性仅次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其中,来自房屋产权交易的契税占了大多数。
而如今放宽契税征收优惠后,仅新房方面,北京契税收入每年将减少15亿-23亿元,此举对北京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不容小视。
百姓福祉当然要谋(如不放宽契税优惠,会造成很多“五环外蜗居式豪宅”),但税收怎么办?
这时,3天前的这则“堵塞税收漏洞”的通知就起到作用了,据业内人士计算,北京二手房最低过户指导价上调后,以2010年的二手房交易规模估算,北京税收收入将增加60-80亿元。
这就不用怕什么契税收入减少了,反之,营业税、契税、个人所得税等多个税种将“全面提升战斗力”,完全可以对冲之前的“损失”。
房价(成交价)的确下降了 但购房成本却不降反升
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税种的“战斗力”总要有人买单。很明显,12月10日之后,再买二手房的人(尤其是买交易不足5年的普遍住房,以及商业地产等)将会切实感受到这些税种的威力。
口说不足信,我实地走访了一些中介公司后,得到了以下信息:
一套总价73万左右的房子,在12月10日前,通过“阴阳合同”,所有税种加起来只有 6000元
左右,而新政实施后,这个价格将达到 14.9万元 。
为什么12月10日前后冰火两重天,上边这两组数字已经足以说明一切。
所以,新政执行后卖出的二手房,多为房主急于用钱急于出手,会主动降低房价“帮买家交税”。诸如“一天降20万卖房”的故事在各个中介公司都不鲜见。
随着议价空间的进一步扩大,观望情绪的不断蔓延,二手房市场的成交价格将肯定受到新政影响,应声下落。
是的,政府出台政策后房价下降,统计数据十分好看,但购房成本不降反升,而这所谓的“落”“升”,其中的钱币全都落入了财政的口袋。
这难道是北京市打压房价的新策略?目前来看效果不错。不仅效果显著,而且没引起什么江湖波澜,牛刀辣姜等“地产名博”至今未对新政开炮,可见这招棋不仅给力,更加隐晦。
前一篇:铁道部究竟该如何照顾农民工?
后一篇:别断言“房媳”落户北京不违规

加载中…